邵立民 邵晨陽
[摘要]東北亞經濟一體化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東北亞地區是世界經濟三大板塊之一,而中國東北和俄遠東地區是東北亞的核心地帶。建立中國東北與俄羅斯遠東經濟一體化及自由貿易區,對于加快推進東北亞地區特別是中、俄、蒙、韓、日、朝經濟一體化進程非常重要,所以,中國東北與俄羅斯遠東經濟一體化應該先行。提出了全面實施中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次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戰略規劃,成立遠東發展銀行或亞投行遠東分部,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建立健全中俄農業科技創新合作機制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東北;俄羅斯遠東;區域經濟一體化;自由貿易區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11-0057-04
[作者簡介]邵立民,教授,國家級專家,博士,研究方向: 農業經濟、生態經濟、區域經濟、對外經濟。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課題(項目編號:15BJL073)的階段成果。
1996年中俄發表了《中俄聯合聲明》,確立了面向21世紀的平等互信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2001年7月16日中俄簽署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在雙方共同堅定努力下,中俄關系已提升至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新階段。2009年國務院批準了遼寧沿海開放帶、吉林長吉圖開放開發提升為國家戰略,2013年8月又批準了《黑龍江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沿邊開發開放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2009年由中俄兩國領導人簽署的《中國東北與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合作規劃綱要(2009—2018年)》,與俄羅斯《遠東和外貝加爾2025年前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和《中國東北振興計劃》相呼應。2014年習近平與普京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關于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新階段的聯合聲明》,雙方的貿易與協作越來越好。俄方認為,中方提出的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非常重要,高度評價中方愿在制定和實施過程中考慮俄方利益,雙方將尋找絲綢之路經濟帶項目和將建立的歐亞經濟聯盟之間可行的契合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堅持世界貿易體制規則,堅持雙邊、多邊、區域次區域開放合作,擴大同各國各地區利益匯合點,以周邊為基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所以把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東五盟)建成我國面向東北亞開放的重要樞紐站和橋頭堡,加快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經濟一體化發展及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的建設具有極其重要戰略意義。
一、建設中國東北與俄遠東次區域經濟一體化和自由貿易區的重要性
1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需要
早在2003年,我國就提出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2007年、2014年多次提出振興戰略的總體目標,勾畫了建設“四個基地和一個保障區”的設想,即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裝備制造業基地,國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國家重要商品糧和農牧業生產基地,國家重要的技術研發與創新基地,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保障區”;2016年4月24日,中央和國務院又發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30年,東北地區實現全面振興,走進全國現代化建設前列,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支撐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和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國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和重要技術創新與研發基地。因此,中國東北振興戰略同俄羅斯東部發展戰略的互動合作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東北老工業基地有望成為繼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一體化之后的第四個經濟一體化,從而成為中國經濟第四個增長極。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除了要充分利用國家已經給出的優惠政策與資金支持外,還應該利用區域經濟合作的國際優勢,招商引資、擴大雙邊貿易,對外開放。2003年中國政府正式提出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以后,中俄兩國總理定期會晤公報強調,支持中國企業參與俄羅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開發,鼓勵俄羅斯企業參與中國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建設。所以,我們應借助兩個資源、兩個市場,擴大與俄遠東經濟貿易。振興東北應該堅定地走對外開放、南聯北開的路徑。
2中俄經濟一體化的需要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當今國際經濟與貿易發展的主導形式。例如在歐洲和北美區域,通過經濟一體化達到的經濟總量已占世界貿易總額的2/3。中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相鄰,便于開展經貿合作,兩個地區都處于東北亞及亞太地區的重要位置。尤其是黑龍江省與俄羅斯遠東地區合作面臨著很好的機遇,存在著很大的發展空間。黑龍江省地處東北亞中心,與俄羅斯有3000多公里的邊境,有25個國家一類口岸和10個邊境互市貿易區,資源豐富,土地肥沃,工業門類齊全,人力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旅游資源獨特,現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裝備工業基地和石油化工基地。中國東北與俄羅斯遠東經濟一體化不僅是地緣的優勢,而且是資源、技術、勞動力等重要生產資料互補的需求,而且地區協商很容易達成一致的經濟合作條約,必將為兩國經濟一體化奠定堅實的基礎。目前中俄已經簽署100多個地方行政機構的雙邊協議,地方合作已經成為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東北與俄遠東經濟一體化、推動經濟實現互補具有重要作用。
3俄羅斯遠東經濟加快發展的需要
俄羅斯遠東聯邦區由濱海邊疆區、雅庫特共和國、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阿穆爾州、堪察加邊疆區、馬加丹州、薩哈林州、猶太自治州以及楚科奇自治區九個聯邦主體組成。遠東地區總面積為620多萬平方公里,占俄羅斯總面積的364%,但人口只有600多萬,占俄羅斯總人口的49%。石油、天然氣、煤炭、黃金、森林等資源儲量豐富。俄羅斯95%的銻、95%的錫儲藏在這里。對于俄羅斯來說,融入亞洲,融入亞太經濟圈需要開發遠東地區,因此,遠東的發展將是俄羅斯經濟新的增長點。從發展前景來看,能源和礦產資源業是遠東地區發展的基石。遠東地區的農業和養殖業的發展潛力巨大,有可能成為俄向我國及亞洲國家出口糧食和肉類制品的重要基地。目前,遠東地區仍屬于俄羅斯農業發展落后地區,人均農產品產量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糧食、蔬菜、肉、奶等農產品不能自給,相當一部分一直靠從外地或外國運進來滿足當地居民的需求。農業問題既是遠東地區的問題也是整個俄羅斯的問題,俄遠東地區具備發展大農業的良好自然條件,但是,由于受歷史和現實中各種不利因素的制約,其農業潛力還遠沒有充分發揮,需要我國現代化農業技術、勞動力、資金的支持與開發。
4東北亞經濟一體化的需要
中國東北地區位于東北亞中心地帶,與日本、韓國、朝鮮、俄羅斯、蒙古相鄰,有4637公里的邊境線和2178公里的大陸海岸線。中國與韓國、日本已經就雙邊貿易自由化等問題進行了磋商, 2016年中韓自貿協定已經生效。東北亞經濟一體化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東北亞地區是世界經濟三大板塊之一,而中國東北和俄遠東地區是東北亞的核心地帶。建立中國東北與俄羅斯遠東經濟自由貿易區,建設中俄蒙經濟走廊,加快推進東北亞地區特別是中、俄、蒙、日、韓、朝經濟一體化進程非常重要,尤其是中國東北與俄羅斯遠東經濟一體化進程應該先行。中國東北與俄羅斯遠東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關鍵則是建立中國東北與俄遠東自由貿易區。從經濟規模來說,東北亞地區已僅次于歐盟與北美,位居第三,該區域未來極有可能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我國東北與俄羅斯遠東次經濟一體化必將帶動中俄經濟一體化,帶動東北亞經濟一體化,以中俄經濟一體化為始發點發展為中、俄、蒙、韓、日、朝等東北亞經濟一體化。
二、中國東北與俄羅斯遠東次區域經濟一體化和自由貿易區的對策
1全面實施中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次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戰略規劃
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聯邦遠東及東西伯利亞地區合作規劃綱要(2009-2018年)》及《黑龍江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沿邊開發開放規劃》,加快實施中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次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區域發展戰略構想。建議國家成立中國東北與俄羅斯遠東經濟發展協調委員會或遠東外聯部或東北亞開發部,并與俄羅斯政府及遠東聯邦政府聯合成立經濟一體化領導小組,建立健全中俄毗鄰地區政府、民間多層次經濟貿易及工農業合作機制。把中國東北與俄羅斯遠東次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納入國家對外經濟戰略規劃。在哈爾濱設立俄羅斯領事館或俄羅斯遠東商務代表處,把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東五盟)四省區建成我國面向東北亞開放的重要橋頭堡、樞紐站。
2新常態下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實施東北區域經濟一體化
要實現中國東北與俄羅斯遠東次經濟一體化,首先實施東北區域經濟一體化。抓住新一輪振興東北的重大機遇,實施東北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議由國務院牽頭組織成立東北區經濟一體化協作委員會或東北經濟一體化局,東北四省區成立推進一體化領導小組。以東北四省區行政首長協商機制為平臺,建立東北四省區對俄遠東聯合開發辦公室,建立健全我國東北與俄羅斯遠東經濟一體化及自由貿易區的各種機制。
3探索建立中國東北與俄羅斯遠東次經濟一體化和自由貿易區各種模式及路徑
中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經濟一體化合作形式可以是1+1,4+6,4+10等各種形式;可以建立五個貿易區層次:可以是互貿區-保稅區-自貿區相結合,第一層次是東北四省區與遠東九州區的經濟一體化,甚至達到中俄經濟一體化,這是最好的愿景;第二層次是東北各省與對應的俄羅斯遠東州區建立自由貿易區,如哈爾濱、長春、沈陽是自貿區總區,再建牡丹江分區,佳木斯分區、齊齊哈爾分區、呼倫貝爾分區、吉林分區、大連分區、丹東分區等;第三層次是建立滿洲里、黑河、同江、綏芬河、琿春、圖們江等沿邊口岸保稅區;第四層次建立漠河、孫吳、遜克、蘿北、嘉蔭、大黑瞎子島、撫遠、饒河、虎林、密山等為互貿區。第五層次可以組成若干個開放帶,建設哈大齊黑、佳雙同、牡綏東、哈呼滿、長吉圖、長吉琿、沈鞍大、沈丹、沈錦等沿邊開放先導區和開放帶;把大黑河島、黑瞎子島、中俄綏芬河一波格拉尼奇內貿易綜合體等建成中俄邊境自由貿易區或保稅區;把黑河、綏芬河(東寧)、同江、撫遠縣、內蒙古滿洲里、吉林琿春等口岸升格為黑龍江省與俄遠東合作的東北亞跨國國際物流中心。
4成立遠東發展銀行或亞投行遠東分部
在俄羅斯遠東設立中國遠東發展銀行或亞投行遠東分部機構支持中國企業或個人開發俄羅斯遠東的資金信貸。在遠東開展人民幣跨境業務,打開資金投入渠道,加大遠東投入,爭取投入排名第一,形成強大的影響力和支持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實行人民幣與盧布直接兌換。建立發達的離岸金融中心,發揮人民幣的計價、結算、支付、投資和儲備等各項職能,為人民幣國際化打下堅實基礎。
5加強中俄經濟貿易信息網絡系統建設
東北四省區經濟貿易主管部門和工業信息部門應聯合起來主動與俄重點城市建立經濟貿易信息交流機制,雙方定期進行宏觀經濟政策、經濟發展和對外經濟貿易情況的相互通報,加強對俄經濟信息調研。同時,在俄建立境外農業信息站點,逐步形成對俄重點合作地區的信息網絡。建立中俄經貿電臺和經貿網站。
6加快利用互聯網+平臺,發展跨境電子商務
引入國內先進電子商務運營企業或發展省內外電子商務運營企業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發展電子商務,建設哈爾濱、齊齊哈爾、佳木斯、牡丹江、綏芬河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城市,創建開放的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打造跨境電子商務物流基地
7加快建設東北與歐亞大陸橋的鐵路鏈接
可以通過黑龍江省哈爾濱至佳木斯至同江鐵路,連接俄羅斯的下列寧斯闊耶市到哈巴羅夫斯克,并與西伯利亞鐵路相連。中俄同江-下列寧斯闊耶鐵路界河橋工程已于2014年2月奠基,中方已經建設,這標志著橫跨中俄兩國界河——黑龍江的鐵路大橋進入正式建設階段。大橋設計年過貨能力2100萬噸,建成后將形成一條新的國際鐵路大通道;還可以通過黑龍江黑河大橋(計劃建設)與布拉戈維申斯克連接西伯利亞大鐵路,申報立項中俄邊境饒河烏蘇里江大橋,增加與俄羅斯遠東和歐洲各國的經濟貿易渠道。
8建立健全東北至俄羅斯遠東陸海空國際物流大通道
目前中俄兩國之間的貿易大通道與物流網絡發展緩慢,落后的運輸能力已跟不上中俄經貿合作進一步深化的要求。因此,要想實現中俄經貿合作進一步發展,必須加快構建兩國間的貿易大通道與物流網絡系統,構建“哈滿俄歐”跨境運輸體系。發揮中歐黑龍江通道跨境貨物運輸產品優勢,組織國內外貨源。
9建立健全中俄農業科技創新合作機制
為加快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深化與俄羅斯的農業科技合作,在東北哈爾濱、長春、沈陽及俄遠東建立中俄農業高新技術合作示范區,政府有關方面應積極推動成立中俄聯合公司、中俄股份制公司等各種類型企業,延長農業產業鏈,建立國際化的農業和食品工業體系。為解決國內農業“兩難”和糧食安全問題,應大力推動東北亞農業與貿易發展。以科技為先導,建立健全中俄農業科技創新合作機制。
10加大東北與俄羅斯遠東人文合作力度
加強東北地區俄語言教學推廣工作。在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黑河學院、佳木斯大學、齊齊哈爾大學等多所院校建立俄語系或對俄貿易專業。鼓勵中俄毗鄰地區高校合作辦學,支持東北重點大學與俄方高校聯合培養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 建立聯合實驗室、互派訪問學者、聯合培養研究生,加強優勢學科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地區科技人才水平。
11構建外向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立中俄聯合農業合作社
以黑龍江農墾等大型企業為龍頭組織成立對俄農業開發公司,組織個體、私企創辦各種合作社,成立中俄聯合公司、中俄股份制公司、中俄股份合作社等多種合作形式。黑龍江省應主動向國家爭取“糧食產地直接出口權”,直接組織對俄羅斯、朝鮮、韓國、日本等出口,打造東北第二糧倉。
12建立東北與俄遠東旅游共同體,發展旅游一體化
開展邊境游、邊境內地游、景點觀光游、休閑農業游等,實現免簽證旅游。首先,統籌開發東北區域旅游市場。建議聯合開展旅游促銷活動;其次,打造東北大旅游的交通優勢。充分利用東北四省區高鐵及眾多的支線機場;第三,提升旅游服務業的整體素質。引導和扶持大型旅行社加快發展;第四,加快建立游客服務中心網絡,按照統一標準、合理布局、規范服務的原則,在沈陽、長春、哈爾濱、大連等火車站、機場、長途汽車站附近建立綜合游客服務中心,實行東北一條龍旅游服務模式,并且與俄羅斯遠東實行免簽旅游一體化。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N]人民日報,2016-04-27(01版)
[2]黑龍江省政府辦公廳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推進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DB/OL] http://wwwhljgovcn/wjfg/system/2015/02/27/010708917shtml,2015-02-27
[3]國家發改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聯邦遠東及東西伯利亞地區合作規劃綱要[DB/OL]國家發改委網站,2010-06-03
[4]王憲魁談黑龍江建設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N]黑龍江日報,2014-11-24(01)
[5]宋魁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新態勢及其對策[J]東北亞論壇,2006(5)
[6]陸南泉中俄區域經貿合作發展趨勢分析[J]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09(9):1-4
[7]戚文海中俄科技合作戰略與對策[M] 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郭麗春梁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