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帶一路”倡議為黑龍江省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黑龍江省要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并從整體上提高區域經濟的競爭力,重點是借助產業聯動的方式,依托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業合作,提升自身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中的地位。借助SWOT分析方法深刻分析黑龍江省新時期產業聯動的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并提出黑龍江省產業聯動發展的對策,從而提升黑龍江省產業的總體競爭力。
[關鍵詞]“一帶一路”;產業聯動;黑龍江省;SWOT分析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11-0060-03
[作者簡介]柴秋星(1979-),黑龍江五常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與區域經濟。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一帶一路戰略下東北地區產業轉型升級路徑與對策研究:基于跨空間產業聯動視角”(項目編號:17YJA790006)。
一、引言
世界各國的區域發展實踐表明,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在于關聯與互動。近年來,我國在產業和區域可持續發展中,越來越強調通過產業聯動來促進區域結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區域競爭力的增強[1]。黑龍江省是內陸沿邊開放省份,地理位置優越,工農業發展具有資源優勢,是我國重要的工業發展基地。“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黑龍江省產業聯動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黑龍江省本身具有較好的產業聯動條件。本文利用管理學中常用的SWOT分析方法,剖析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黑龍江省產業聯動的影響因素,并根據影響因素提出發展對策,以期對黑龍江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產業轉型有所裨益,從而推動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
二、黑龍江省產業聯動SWOT分析
(一)黑龍江省產業聯動的優勢(Strengths)
1區位優勢(S1)
黑龍江省位于我國東北部,西起亞歐大陸橋,是東北亞區域經濟的重要戰略樞紐,承擔著東北亞區域內資本、人員、信息流轉重任,在東北亞地區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黑龍江省與日本、俄羅斯、韓國、東南亞、東歐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有著良好的經濟合作,這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區域性產業轉移、構建區域生產聯盟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此外,黑龍江同俄羅斯5個州區接壤,邊境線達2981公里,有國家一類口岸25個,對俄邊境口岸15個,充分發揮地緣優勢,大力發展以對俄經貿合作為主的外向型經濟,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為進一步使黑龍江省的產業發展活起來,省內各城市也在不斷拓寬國際經濟合作,興建鐵路、車站和跨江大橋,全面提升陸路、鐵路的運載能力。
2自然資源優勢(S2)
黑龍江省自然資源優勢明顯,土地條件居全國之首,土壤有機質含量高于全國其他地區,這為黑龍江省的農業發展帶來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根據2015年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統計顯示,黑龍江省森林面積198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4674%。從總體上看,黑龍江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與氣候特征為其發展生態農業奠定了堅實的自然基礎。依托良好的自然優勢,黑龍江墾區生態農業已得到蓬勃發展,這里生產的綠色食品已經走進了我國的千家萬戶,并且分銷到歐洲各國,受到廣泛的歡迎和認可。
(二)黑龍江省產業聯動的劣勢(Weaknesses)
1產業結構不合理(W1)
從宏觀上看,現階段黑龍江省經濟發展過度依靠資源導向型產業,導致了生產方式粗放、資源浪費嚴重的不良后果。從微觀上看,資源型城市一直將資源開發與加工擺在首要地位,忽視了生態資源可持續發展與利用。例如黑龍江省大慶市是全國聞名的石油城,石油產業占其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超過了3/4;黑龍江北部的部分城市背靠大興安嶺,以木材產業為核心的工業區域嚴重依賴資源供給,不利于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從長遠角度看,對于傳統資源導向型產業的過分倚重,會加劇環境的承載負荷,制約地區經濟發展質量的提升。傳統資源導向型產業科技含量與經濟附加值遠低于新興科技產業,導致了地區經濟增長的大幅放緩。
2技術創新力度不夠(W2)
提高創新能力是從根本上解決黑龍江省經濟問題的“鑰匙”,而鍛造這把“鑰匙”的軟、硬件條件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在“軟件”方面,黑龍江省的創新基礎薄弱,政府和企業對于創新的支持力度還不夠,難以為產業創新提供堅實的保障;在“硬件”方面,部分行業的設備機械與生產工藝嚴重老化,人才外流嚴重與資金技術的不足進一步弱化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生存發展基礎。技術創新力度不夠,使得推動產業發展升級的“引擎”動力不足,也就難以充分發揮對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作用。
(三)黑龍江省產業聯動的機會(Opportunities)
1“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O1)
自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以來,全面助力了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黑龍江省借“一帶一路”這一契機,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則,以企業為主體,實行市場化運作,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鏈接的全面開放新格局,找準突破口,以點帶面、穿點成線,全面推進黑龍江省“一帶一路”建設取得扎實進展。著力構建產業聚集帶,中俄兩國進行產業優勢互補,助力黑龍江省進一步的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
2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契機(O2)
21世紀以來,中央根據當前的發展形勢,針對東北地區存在的發展問題,及時作出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決策,近十年來東北地區通過積極變革、轉型升級增強經濟活力,調整和改造部分傳統產業,淘汰了大量落后產能,從根本上實現了區域發展總戰略,鞏固拓展了發展新成果。中央在2015年出臺了《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成為振興東北的指標性文件。這預示著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將再次起航,進一步助力區域經濟的發展與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四)黑龍江省產業聯動的威脅(Threats)
1自然資源衰減(T1)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黑龍江省對于資源和能源的使用量極度提升,導致一個時期以來省內部分資源利用陸續亮起了紅燈,煤炭資源面臨枯竭,森林資源也普遍吃緊,其中小興安嶺地區可供采伐的天然林下降至2%以下;大慶油田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683億噸,可采伐量僅剩下30%,而且油水混合含水率已經高達90%以上[2]。這些資源曾經是發展的重要保障,現由于資源的不斷枯竭,黑龍江省產業的發展面臨新的威脅和挑戰。
2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緩慢(T2)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剛剛起步,發展速度較為緩慢,并且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產業體制僵化等問題。一方面,政府對于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缺乏向創新鏈前后端的持續延伸,未能形成全鏈條統籌推進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市場主體對于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興趣不高,使得產業更新舉步維艱。更為關鍵的是,部分國有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著體制機制的弊端,束縛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勢頭,拖慢了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速度與發展質量,嚴重阻礙了產業優化升級與綠色經濟的發展,從而在根本上減緩了黑龍江省產業聯動的創新步伐。
(五)分析總結
從總體上看,在“一帶一路”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背景下,黑龍江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聯動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和自然資源優勢,但同時具有產業結構不合理和技術創新力度不夠的劣勢,還面臨著自然資源衰減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緩慢的威脅(見表1)。因此,黑龍江省在產業聯動的發展過程中應當抓住國家戰略實施所帶來的機遇,發揮自身獨有的優勢,克服劣勢,規避威脅,通過產業聯動的方式提升產業競爭力,從而提高黑龍江省的整體經濟實力。
三、黑龍江省產業聯動發展對策建議
(一)依托國家發展規劃,發揮自身優勢
依托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以及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黑龍江省應充分發揮自身資源以及區位優勢,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并且加快傳統制造業的技術升級和改造,積極引導產業內龍頭企業轉變生產方式,從而成為黑龍江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在此基礎上發揮區位優勢,確定招商引資的重點方向,積極吸引外資和民間資本,為資本發揮作用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二)調整產業結構,加大創新支持力度
黑龍江省應加強三次產業結構的協調發展,尤其是突出農業的傳統優勢,達到產業現代化和規模化。在此過程中,首先,要重視對工業技術創新能力進行改進,加強大企業的主導地位,并且要設立與企業自身環境相符合的制度,使得企業保持自身獨有的創新活力。其次,應通過實現產學研一體化,增強企業與科研機構的合作,體現研發成果的價值。第三,企業與政府應加強合作,共同創新,主要由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政府完善技術活動在市場上的應用以及擴散的輔助政策,全面帶動創新主體的積極性。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黑龍江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并且大多以政策引導型產業為主,所以政府不僅需要在市場準入、示范作用、政府補貼、市場規制等方面給予最大的政策扶持,而且必須遵循產業自身的發展規律以及市場規律,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主導作用。還要突破產業發展的地域限制,促使在初步發展階段就能夠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深度合作,全面對雙方市場的生產要素進行調動、整合,加大對市場的培育力度,加快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并對其進行進一步的完善,與此同時,還要加快利用高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革新。
[參考文獻]
[1]薛繼亮.西部產業集聚和產業競爭力水平研究:基于西部12省區面板數據的驗證[J].資源與產業,2013,15(3):50-56.
[2]王洛林,魏后凱.振興東北地區經濟的未來政策選擇[J].財貿經濟,2006(2):3-10.
(責任編輯:郭麗春劉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