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再度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內容,目前東北振興面臨著釜底抽薪的境況。東北要在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戰略型項目建設、資金融通、人力資源、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進行戰略調整與選擇,這才能使東北走出困境,實現再度振興。
[關鍵詞]東北老工業基地;再度振興;戰略選擇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11-0088-02
[作者簡介]崔慧永(1977-),男,漢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西方經濟理論與行政管理。
一、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戰略
振興東北的關鍵是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戰略,也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東北老工業基地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做得越穩越好,振興東北的進程就會越快,戰略目標實現就越能提前。
東北發展腳步緩慢與三次產業自身及其結構不合理有緊密聯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對三次產業自身及其結構進行全方位的調整與升級。首先看東北的農業。東北是全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被國家贊為“中華大糧倉”,發展農業不僅是東北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擔負著全國糧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這不僅是東北的榮耀,也是東北的特點,東北振興必先發展農業。當前我國“農業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突出表現為階段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1]。為此,東北農業在結構上進行調整,要以市場需求為依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保障有效的農產品供給。東北應統籌糧食、經濟作物、飼料的結構,按照穩糧、優經、擴飼的要求形成協調發展的三元種植結構,調減已經過剩的玉米種植面積,增加供不應求的優質大豆種植面積;穩定生豬生產,發展規模高效的養殖業;促進雜糧雜豆、蔬菜瓜果、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藥材等產業做大做強,形成特色產業。農產品作為初級產品,附加值低,要圍繞農產品的深加工,發展以初級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以此增加農產品附加值。
就第二產業而言,東北是我國的老工業基地,振興東北的主要內容就是要振興東北的工業。東北作為工業基地,有雄厚的工業基礎,裝備制造業等產業是優勢產業,在此基礎上控制重化工業規模,再造制造業的競爭優勢,“做優做強電力裝備、石化和冶金裝備、重型礦山和工程機械、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新型農機裝備、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等先進裝備制造業”[2],令其提質增效;東北工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要在培養新產業新業態上下功夫,“發展壯大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燃氣輪機、先進發動機、集成電路裝備、衛星應用、光電子、生物醫藥、新材料等一批有基礎、有優勢、有競爭力的新興產業”[3],打造東北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未來的工業制造是智能制造,是“互聯網+制造”,東北要成為“中國制造2025”的排頭兵。東北要按照“中國制造2025”的標準,通過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進而實現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和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的目標。工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新產業新業態的培育要以先進技術與設備為前提,一方面,東北要走“引進來”之路,從國內外引進先進的技術與設備;另一方面,東北更要走“自力更生”之路,利用已有的優越的科研資源自主研發技術,利用已有的裝備制造業的優勢自己生產設備。
就第三產業而言,東北的第三產業發展滯后。就三次產業比重來看,發達國家第三產業的比重超過六成,目前東北地區第三產業的比重只占三分之一,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東北應發展以生產性服務業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尤其要“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提高物流社會化、標準化、信息化、專業化水平?!睎|北還應該大力發展旅游業。與南方較發達地區相比,東北的旅游業發展緩慢且非常落后。東北既有迷人的自然景致,也有悠久的人文歷史,擁有發展旅游業的稟賦。大力發展旅游業,以旅游業為中心,帶動基礎設施、餐飲娛樂業、生產旅游紀念品的輕工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使第三產業成為東北經濟增長的亮點。
二、戰略型項目建設戰略
建國初“一五”計劃確定的156項重點項目中有1/3建設在東北,這些項目的建設奠定了東北工業基地的基礎,使東北飛奔于高速公路之上。上一輪的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在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之后,東北再一次步履蹣跚。如今要再度振興東北,國家需要再一次給東北老工業基地以項目建設的扶持,即將一部分國家主導型、戰略型新興產業、工業項目布局在東北,這樣東北才有再次振興的希望、機遇和動力。只有國家主導型、戰略型新興產業、工業項目建設起來,東北才有吸引力,才能將資金、技術、人才等高質量的生產要素吸引到東北來,解決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的短板問題。否則沒有國家主導型、戰略型的項目作為“梧桐樹”,是沒有辦法招來各類高質量生產要素的“金鳳凰”。通過這些新興產業項目建設,可以帶動東北自身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達到振興東北的目的,同時這也是完成全國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重大任務的重要一步。
三、資金融通戰略
振興東北所需的資金,首先需要國家財政的支持,給予汲水政策性質的前期投入。“汲水政策是模仿水泵抽水的原理,如果水泵里缺水就不能將地下水吸到地面上來,需要注入少許引水,以恢復其抽取地下水的能力?!蓖恚俅握衽d東北也需要引水,注入引水,國家部署在東北的主導型的、戰略型的新興產業工業項目才能啟動運轉起來,東北才有了向前走的動力。振興東北所需的資金主要靠東北自己來籌措,可以采取向金融機構籌資和向民間資本籌資的方式。金融機構專門從事資金融通、調節資金余缺活動,除通過商業銀行獲得振興東北所需資金的同時,還可以考慮從專業銀行、政策性銀行的角度來籌資,鼓勵和吸收民間資本也是籌集振興東北所需要資金的可選之項,自改革開放以來,大量社會財富的集聚形成了民間資本,而民間資本逐利有限,吸收民間資本振興東北既能夠獲得資金,又滿足了民間資本的逐利需求。
四、人力資源戰略
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就是“人”這一生產要素。人有積極的能動性、創造性,只有通過人才能將其他生產要素結合起來共同發揮作用進行生產,沒有人一切都無從談起。東北人口的現狀是人口紅利流失嚴重,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長率大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這使東北人口在減少,人力資源的基數在縮小;同時,東北還是人口凈流出的地區,東北流出的人口中大部分是有知識和技術的學者專家、有技能和體力的精壯勞力以及資財雄厚的富人紳士。由此可見,東北的人力資源在退化,因而振興東北的人力資源戰略不僅指招聘拔尖人才的戰略,也包括補充普通人力的戰略。在市場機制的導向下,人才(人力)最為關心的問題就是利益。在人力資源策略上,東北必須舍得投入,參照經濟發達地區的吸引人才(人力)的待遇標準,東北最起碼也要與其待遇標準持平,這才可能具有吸引力,提供足可以打動人才(人力)的待遇,令其心滿意足,做到待遇留人;建起振興東北的項目,讓人才(人力)有發展的空間,用武之地寬闊,做到事業留人;大膽改革用人機制,將人力資源政策的具體措施明確在制度中,以制度規定來限制和減少行政干預,讓人才(人力)在相對寬松的氛圍內工作,做到制度留人。
五、體制機制改革戰略
“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治本之策,要以知難而進的勇氣和戰勝困難的信心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計劃經濟的影響尚未完全消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需進一步完善。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進行體制機制改革與創新,主要內容就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配置資源是市場這只手的事情,政府這只手不要伸得過長,影響市場作用的發揮,政府必須改變過去對市場管得過多過細的做法以及解決政府職能的錯位、越位、缺位、不到位等問題。政府是經濟發展的服務者,東北地區政府應極力將自己打造成服務型政府,一是要進一步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提高行政效率,為市場經濟的發展創建良好的外部環境與條件;二是為市場經濟的發展搭建平臺,一方面搭建國內外市場與企業之間的溝通平臺,讓企業了解市場需求,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形成有效供給,另一方面搭建企業與科研機構之間的溝通平臺,讓科研創新有的放矢,提升科研成果的轉化能力,讓科研創新成為企業發展的技術支撐。
再度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首先要對東北發展的戰略進行選擇。在對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戰略型項目建設、資金融通、人力資源以及體制機制改革等戰略進行調整的基礎上,實現各方面戰略的融合,以體制機制改革與創新為保證,以戰略型項目建設為基礎,吸引資金與人才,帶動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打出一套戰略組織拳,這才是再度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前提。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17-02/05/content_5165626.htm,2016-12-31
[2]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16-04/26/content_5068242.htm, 2016-04-26
[3]朱耀明,宗剛.財政與金融(第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87.
(責任編輯:顧曉濱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