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玲++郭雙++蔡靜
[摘要]近幾年,大連農村地區扶貧開發工作并未取得標本兼治的效果,扶貧效果與預期相差甚遠,究其原因是開發扶貧工作只注重自上而下的資源輸入而忽視社會治理,導致扶貧開發問題層出不窮。因此,有必要將社會治理納入到大連扶貧開發全過程中,奠定好扶貧開發的社會基礎,才能真正實現脫貧致富。
[關鍵詞]社會治理;大連農村;扶貧開發
[中圖分類號]F3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11-0116-03
[作者簡介]張美玲(1993-),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治理;蔡靜(1972-),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社會治理、農村社會學等。
[通訊作者]郭雙(1980-),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
[基金項目]教育部規劃基金項目:國家治理視域下地方政府與社會組織的互動研究(項目編號:17YJA840001);遼寧省教育廳一般項目:習近平精準扶貧戰略思想對遼寧的啟示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W201603);大連社科院項目:社會治理視角下大連農村開發扶貧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16dlskyb140)。
一、前言
大連農村地區在最初反貧困階段效果比較明顯,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近年來,大連農村地區開發扶貧進入到了攻堅階段,究其原因,主要是單純的資源輸入,農民僅僅被動接受資源,并未真正參與其中。其他社會主體或者缺位,或者只是被動的參與,沒有發言權和監督權,更沒有決策權,即使在執行過程中也只是順從者[1]。當前大連農村區域的扶貧開發工作依然偏重于經濟建設而忽視社會建設,偏重于自上而下的傳輸和投入而忽視扶貧對象的社會參與,偏重于資源配置而忽視溝通、協商、參與。由此,扶貧開發效益達不到預期效果,出現扶貧開發目標偏離、成本高效益低、社會認同低和社會團結不足等問題。所以,對于大連農村貧困地區扶貧開發需要謀求新對策、新方法和新理念。
二、大連農村扶貧開發的現狀
1 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為后續發展奠定基礎
2014年政府出臺《關于加強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 2014—2020年,大連市將每年安排5億元用于修建農村公路,力爭到2020年實現全市所有自然屯通柏油路。除了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外,還建設了一批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全市已建成的農村污水處理工程60個、垃圾處理工程24項等多項環保設施,以及綠化設施的建設,極大改善了農村居民生活環境。
2土地類型豐富,推動農業經濟發展
大連農村地區的農用地面積有95852130公頃,耕地面積約占土地總面積的28%;園地約占土地總面積的118%;林地約占土地總面積的28%。大連土地類型較為豐富,可以推動不同類型農業產業發展。在《大連市2015年新農村建設要點》中提出:安排糧食播種面積400萬畝;推進10個都市現代型農業園區建設;新發展設施農業4萬畝;新發展果樹4萬畝;新發展海洋牧場10萬等多項建議。由此可見,土地類型的豐富發展對于推動農村經濟多元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扶貧成本較低,有效降低扶貧阻力
大連雖多為山地,但都以丘陵為主,總體上大連農村區域的地理環境較為優越,大連農村扶貧開發不存在整村外遷、移民搬遷等疑難問題,降低了扶貧的阻力,也為扶貧工作的開展節省了很多資金。2017年大連農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83%,年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增長69%,大部分農村區域生活水平已經脫離貧困程度。由此可見,大連農村區域的扶貧開發具有成本優勢。
4政策利好推動,扶貧開發成果顯著
為了促進大連市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2010年大連北三市全部重新洗牌。在2016年,普蘭店市正式撤市并區,大連市普蘭店區也正式成立。大連行政區的重新規劃調整,有助于解決大連市整體發展,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目前大連累計投入整村推進扶貧資金9400萬元,吸引社會投資26億元,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項目150多項[2]。在新一輪的扶貧開發工作中,大連市政策資金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每年投入資金5000萬元,比過去翻一番,同時市政府要求建立扶貧開發責任、權力、任務、資金“四到縣”機制。
二、大連農村扶貧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1地多人少,勞動力不足,農民綜合素質低
近年來,大連農村人口向城市聚集現象愈發突出,在鄉務農人員大多是中老年人,在加上近幾年糧食價格有所下降,使更多的農民寧可去城里打工,也不愿從事農業生產,進而產生了地多人少、農村勞動力嚴重不足的現象。農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農村勞動力普遍缺乏專業技能, 綜合素質低,外出務工大多從事重體力勞動,勞動強度大,自身發展的能力弱。
2環境污染較為嚴重
大連農村區域環境污染較為嚴重,主要體現在四方面。第一,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大連主城區傳統產業大規模向農村轉移,此舉雖然能夠以產業化帶動農村城鎮化進程,但傳統工業一般污染較為嚴重,嚴重影響了農民的生活環境以及農作物生長;第二,個別企業行為影響農村環境。農村扶貧開發過程中成立了一些村辦工廠,這些村辦工廠中不乏污染較重的企業,在很大程度上也破壞了農村環境;第三,垃圾處理污染環境。農村垃圾處理以焚燒為主,在焚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
3政府工作效率低下
大連農村區域的扶貧開發能否達到預期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黨政機關的職能發揮與工作作風轉變。總體上看,黨政機關的主流趨勢是好的,但是個別基層黨政機關工作人員未能做到盡職盡責,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扶貧工作脫離群眾,脫離實際,并未進行實地調研,僅憑一些材料及相關政策就草草開展扶貧工作,法制意識和紀律觀念不強;二是沒有履行自己的職責,工作效率低下,甚至有些地方和部門出現尋租現象。
4思想觀念落后
思想觀念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扶貧干部與被幫扶者兩方面。部分扶貧干部不是自愿下鄉開展扶貧開發工作,處于被動工作的狀態,以至于工作積極性不高,制定的計劃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不強,有的甚至沒有制定具體的聯系幫扶計劃[3]。而對于被幫扶者,第一是思想觀念過于保守,對新思想新技術存在抵觸心理,二是不思進取,沒有形成擺脫貧困的內生動力,對扶貧開發工作參與積極性不高,只是被動接受扶貧。
三、大連農村扶貧開發實施路徑
1政府扶貧與社會扶貧相結合,開創大扶貧格局
大連市農村扶貧開發治理中,不僅要求“政府”在場,同時更應該注重“社會”也不可缺席。政府在扶貧中是制度性的保障,是推進扶貧開發的主體。大連市農村扶貧開發戰略要充分利用好國家政策,并把其落實到實處。進行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整合動力,形成機制[4]。社會扶貧不僅要確定社會扶貧對象的主體地位,也要充分調動社會其他團體關注扶貧,積極建言獻策,科學合理采納社會意見。貧困者以積極參與者身份參與到反貧困全過程中來[5],而不是處于被動接受救濟者的身份。對于大連農村扶貧開發,可以借鑒“參與式”反貧模式開展扶貧開發戰略。不僅要調動社會團體參與的積極性,更要調動起扶貧對象參與的積極性,國家的扶貧開發戰略不再是自上而下的資源輸入,而是一個“上下結合”“左右相擁”扶貧開發的大格局。這將是一個長期的社會治理過程,不再僅限于脫貧戰略。
2物質扶貧與精神扶貧相結合,調動農民參與積極性
大連市農村扶貧開發中既要注重物質扶貧,也要注重精神扶貧。大多數人把貧困歸咎于一種思維定式和價值取向,而這種思維定式和價值取向是由社會、文化、心理長期積淀形成的。貧困人口固步自封、墨守成規的倫理道德觀念、落后的文化心理、愚昧無知的宿命思想等,進而表現為落后的文化習俗、不文明的生活習慣和不先進的意識形態。導致貧困者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沒有形成擺脫貧困的內生動力。從理論上分析,經濟貧困的人,當遭受經濟剝削無力反抗時,對貧困的狀況適應性越來越強,從而就產生了貧困的思想觀念,長此以往,也就慢慢地適應了這種貧困[6]。大連市政府在進行扶貧開發時更應該注重精神上的扶貧,注重思想教育,扶貧開發戰略主要就是讓農民產生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更有助于扶貧開發戰略的實施。
3扶貧開發與社會保護相結合,健全扶貧開發戰略體系
大連市農村扶貧開發中要注重扶貧開發與社會保護相結合。扶貧開發中不僅要保護扶貧對象的主體地位不動搖,而且要保護社會團體的參與性,最重要的是注重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寧可要綠水青山也不要金山銀山”,在對環境保護上習近平主席已經明確表達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即使是扶貧開發,也要以保護環境為主。在對大連市農村扶貧開發的建設中,一些基礎設施的建設要落到實處,而不只是形象工程。不僅是扶貧開發中要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平時更應該注重輿論宣傳,對村民開展環保教育,只有齊心協力,才能更好地保護好自己的家園。
4因地制宜與分類指導相結合,建立具有特色的農村經濟發展體制
習近平主席強調“扶貧攻堅就是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針對大連市農村扶貧開發問題,首先應該充分地進行實地調研,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細化任務,落實責任。大連市農村地形多樣,環境多樣,有沿海有內陸,不能簡單地以同一政策解決所有問題。要進行實地調查,進行分類分析,制定科學合理的扶貧開發政策,進行分類指導,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村經濟發展體制,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
[參考文獻]
[1]王春光.社會治理視角下的農村開發扶貧問題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5(3).
[2]大連日報.大連投5000萬對128個村精準扶貧[N]. 2016-07-14.
[3]楊向飛,傅忠寧.甘肅省新型扶貧模式的SWOT分析及可持續發展策略選擇[J].社科縱論,2015(3).
[4]張帆.我國西部地區“參與式”反貧困問題研究——以陜西省上馬村為例[D].中央民族大學,2012.
[5]權麗華,賀盼.基于SWOT分析法的甘肅地區扶貧開發路徑探析[J].西部財會,2017(6).
(責任編輯:顧曉濱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