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腐敗一直都是影響國家健康穩定發展的一個頑疾,幾乎所有國家都無法躲避它的侵害。俄羅斯的腐敗問題由來已久,腐敗涉及范圍廣泛,形式多種多樣。近年來俄羅斯進行反腐探索,研究分析俄羅斯采取的反腐措施,對其他國家預防和懲治腐敗具有參考借鑒價值。
[關鍵詞]俄羅斯;反腐敗;社會問題
[中圖分類號]D5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11-0118-02
[作者簡介]楊學峰(1973-),男,副研究員,研究方向:俄羅斯問題。
一、腐敗問題釋義
腐敗是一種社會現象,是所有國家在其發展中不可避免的。“腐敗”一詞最早由拉丁文“corrumpere”演繹而來。在20世紀90年代聯合國預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會探討腐敗問題時,將違反道德(倫理)、行政或刑事紀律,非法利用自己的公共職務以獲取利益解讀為腐敗。腐敗盛行的因素多種多樣:一是因為政府機構比較復雜,官員選拔機制程序較為繁瑣,使得國家機關內部沒有予以有效監督。二是國家對內部公職人員缺乏系統監管,沒有設定明確的分工職責,導致出現組織腐敗以及民眾推動下的腐敗。三是大量沒有意義的禁令、許可程序,讓國家機構在維護公民權益方面缺少相應的法律基礎和機制,滋生腐敗問題等。腐敗涉及范圍廣泛,除了能滲透每一層級的政府機構,還涉及到民營企業、國有企業。
二、俄羅斯腐敗問題的表現形式及其原因
腐敗并不是某個國家獨有的產物,它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各個國家體制中,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俄羅斯在早期的發展過程中面臨嚴重的腐敗危機,嚴重制約了經濟發展。
(一)表現形式
俄羅斯的腐敗可以分為兩種:1個別普通民眾、行政機關公職人員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發生的行賄。2國內公職人員依靠職務之便,對他人進行非法財物索取和敲詐,接受他人利益的受賄。其中公職人員腐敗的表現形式有:通過高利潤的合同贏取名義上的咨詢服務酬金,索取極高的信息提供報酬;出現公務詐騙,公共財產惡意侵占行為;偷梁換柱政府訂單,從中謀取傭金;向國家公職人員提供各種“人情”服務,解決“裙帶”人員的就業問題;利用相關文件的簽發,從中獲取非法酬金;交通安全管理部門人員利用職權之便非法敲詐索賄司機;上下級領導間相互進行權益賄賂。據俄羅斯權威調查資料表明,一州的法院院長一次結案后就可受賄15萬—2萬美元。俄羅斯政治上的腐敗體現在選舉上,可以說政治上的腐敗就是從選舉開始的。參選者可以花錢購買議會席位,而且這些行為在大多數情況下不受制裁,這讓民主選舉價值體系遭受質疑。利用行政資源直接與媒體進行不平等的接觸,強硬設定拉票時間;向選舉委員會、內政機關、商業機構等施加壓力,要其提供所需宣傳服務,打擊競爭對手;對選民進行直接或間接賄賂等。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沒有給予監督和管制,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在選舉過程中引發的腐敗問題,一方面造成公眾對政府的不信任,另一方面嚴重阻礙了俄羅斯社會的健康發展。
(二)形成原因
造成以上腐敗原因與國家最高權力的實施不無關聯。社會和政治上在較長一段時間里無法達成有效共識,造成行政和立法部門間矛盾沖突不斷,聯邦政府與各地區間分歧加大,社會發展因此受到制約,國家開始發生動蕩。國家系統的調節功能失調,無法引導執法部門的正常工作,迫使執法機關走向官僚資本主義進程,為“俄羅斯新貴”提供服務,謀取私利;不明確的民族發展戰略以及“國家最小化”政策的缺失,讓俄羅斯國內缺少正確的戰略引導;俄羅斯行政機關因憲法中存在的不足導致其脫離了其他政府機構的監督和控制;官員在現行法律體系之下缺乏職責意識;公民在社會上的監督功能被弱化,使社會發展與政權管理出現脫節。
三、俄羅斯的反腐敗措施
(一)重視制度和思想文化建設上的反腐
具體表現為:加快《俄羅斯聯邦反腐敗法》的設立,制定修改立法草案,加強國家公職人員的行為限制;對與反腐敗斗爭密切相關的職位做出細化要求;完善預防腐敗管理懲治制度,改進經濟社會領域中的國家管理體制;積極調整戰略部署,與時俱進,確保制度的可實施性;健全公眾社會監督機制;加強國家機關人員思想教育,提高執法人員專業水平;明確國家機關及公職人員各自反腐職責,有效放權;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改進培訓機制,健全國家法制建設;對公眾和官員加強守法、執法道德教育,提升國家整體法制水平。
(二)多層次、多角度反腐
一方面通過建立完善的反腐制度體系,形成整套完備的反腐制度,多管齊下。同時注重反腐敗文化的宣揚,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形成反腐敗氛圍。從多層次多角度入手,堵截社會的腐敗之源。在行動上貫徹落實反腐敗計劃,專門成立了跨部門的反腐小組,合理分工,明確各部門職責,協調促進反腐行動的進行。
四、俄羅斯反腐敗的啟示
(一)從思想上杜絕腐敗
觀念決定意識,意識影響行為。人們思想上的貪欲為腐敗現象的產生提供了契機,要想根除腐敗,必須先從思想上進行遏止。政府應當創建良好的反腐環境,重視反腐教育的宣傳工作。在社會上加大反腐教育,加深對腐敗惡劣影響的認知。鼓勵民眾運用正確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滿足訴求所需。
縱觀俄羅斯之前的反腐工作之所以沒有取得較好的成效,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社會大眾對政府腐敗習以為常,毫不介意。因沒有正確的反腐觀念引導,導致對腐敗行為不以為然。所以,反腐工作的開展首先要做好思想教育,讓民眾形成正確的反腐認知,健全反腐敗意識,增強民眾反腐覺悟,構建健全的公眾監督體系。同時也要加快對官員反腐敗的思想道德建設,督促他們提升自身反腐素質,切實履行自身反腐敗職責,時時敲響思想警鐘。
在進行反腐時要轉變思路,讓“權力反腐”轉為“制度反腐”,通過健全腐敗預防機制,落實反腐方針和策略,進行有效反腐,確保法律的權威性和公正性,并將有關反腐法律及政策落到實處。立法機構應加強實施監督管理,關注腐敗動向,適時調整、修改法律法規,促使政策措施與時俱進。必要時可以積極尋求與其他國家、國際組織間的反腐合作,共同協作,克服困難,消除腐敗。
(二)凈化社會風氣
俄羅斯腐敗問題根深蒂固,由來已久。政府對民眾參與腐敗行為采取默認態度;官員中飽私囊、玩忽職守;管理上缺乏透明機制的監督管理等,導致腐敗現象產生,給國家和社會造成惡劣的負面影響。因為是長期累積下的問題,只能先從消除腐敗帶來的負面影響開始,逐漸減少傷害。政府要做好反腐工作,堅定反腐決心。樹立誠信反腐形象,重拾民眾對政府的信心。開展透明的反腐行動,獲取民眾支持,加大監督力度。政府要依法對已揭發的腐敗事件進行嚴厲懲治,以儆效尤。透明官員財產申報制度,設立公眾監督審查官員行政行為的專項渠道,加強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政府做好與企業、社會組織間的反腐溝通聯系,協調步調,共同反腐。其中,政府應做好腐敗現狀問題研究,做好反腐敗的統籌工作,制定詳盡、切實可行的反腐方針策略,確保政府反腐敗信息和行政手續的高度透明;企業應規范自身經營行為,遵守市場經濟道德準則,實施公平競爭。積極響應政府反腐敗的政治號召,踴躍參與到政府的反腐敗行列中。共同凈化市場經濟環境;社會組織對政府機構和企業的反腐敗行動應加強監督,必要時可以提出合理性建議。在民眾間應積極宣傳反腐思想,強化公眾反腐意識,營造輿論基礎。
(三)利用大眾傳媒和先進科技輔助監督反腐
公眾輿論是反腐的有力武器,應確保公眾輿論遠離腐敗現象的影響。政府機構和機關人員正確對待和認識輿論監督,對社會輿論給予自身提出的合理建議應當及時采納,確保輿論媒介透明度、公開度。如今互聯網已在全球普及應用,更多的社交工具融入人們的生活,成為新的民眾間交流方式。在今后的反腐工作中,政府機關組織可以合理利用這些社交媒介輔助反腐工作,監督反腐進程,及時發現新的腐敗問題,做好戰略調整。同時借助媒體加強政府反腐工作與公眾間的聯系,實現互相監督,確保反腐工作的透明和公正。如早期俄羅斯實施的電子化政務,就是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對各地官員的財產信息進行數據整合,實現技術上的監督和審查,借此治理官員的腐敗現象。
[參考文獻]
[1]王福. 俄羅斯反腐敗機制建設與啟示[D].遼寧師范大學,2014.
[2]尚雪. 俄羅斯的反腐敗進程及對我國的啟示[J]. 法制與社會,2016(25):120-121.
[3]馬景陽. 探析俄羅斯反腐敗問題[J]. 邊疆經濟與文化,2016(3):126-127.
Abstract: Corruption has always been a severe problem affecting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nd almost all countries can not avoid its invasion. Russia has a long history of corruption, which involves a wide range of aspects and various forms. In recent years, Russia has been undertaking anti-corruption exploration, so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Russias anti-corruption measures may offer valuable reference to other countries in the field of preventing and punishing corruption.
Keywords: Russia; anti corruption;social problems
(責任編輯:郭麗春梁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