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必然要求地方高校增強自身社會服務能力。東莞新型外貿跨境電商蓬勃發展,外向型經濟特征明顯。首先分析了地方高校及外語專業社會服務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外語專業社會服務與跨境電商行業發展對接的研究命題,分析對接的必要性并提出東莞本地高校外語專業社會服務對接跨境電商發展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外語;跨境電商;社會服務;東莞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11-0137-03
[作者簡介]云芳(1983-),女,江蘇宿遷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商務英語教學及商務語言應用。
[基金項目]2017年東莞職業技術學院教學質量工程重點項目“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崗課證賽融合的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項目編號:PX-117159);廣東省高職教育創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2017年度立項課題“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群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模式研究——基于Team-teaching理論視角”(項目編號:CYQN2017004);東莞職業技術學院一流校建設人文素質教育項目——隱性課程建設(項目編號:Y170602)的階段成果之一;獲東莞職業技術學院2017年度骨干教師經費資助。
教學、科研、社會服務是目前人們普遍認為大學具有的三大職能。社會服務作為高校一項職能,相對教學和科研職能而言,確定時間較晚。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學的社會服務職能變得越來越被重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提出“高校要牢固樹立主動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全方位開展服務”。高校的社會服務能力是廣東省示范校建設及一流校建設驗收的重要指標之一。
一、高職院校社會服務現狀
(一)社會服務職能是高等教育的顯性話題,地方院校社會服務更是話題中心
有學者提出社會服務職能應根據大學自身的類別、規模大小、資源情況及發展階段而有所側重。地方院校不僅要為區域經濟培養具有一定理論水平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還要為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學術、技術、服務等方面的支持[1]。地方院校在履行社會服務職能方面做了很多探索,諸如社會服務的實現途徑、服務模式、合作機制等 [2]。雖然近年來地方大學在社會服務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但總體水平仍然不高,且存在社會服務意識欠缺、片面理解社會服務、社會服務職能泛化、社會服務機制缺失的問題[3]。
(二)外語專業社會服務是短板,理論和實踐研究不夠
外語專業社會服務也存在上述提到的普遍問題,諸如外語教師的社會服務意識淡薄,社會服務內容相對單一,教師專業實踐能力不足等[4][1]。在中國知網、維普期刊、百度學術、谷歌學術等主要的文獻檢索平臺,輸入關鍵詞“外語社會服務”、“英語專業社會服務”、“英語教師社會服務”等,我們發現在近10年內,對外語專業社會服務的相關性研究文獻約100篇左右。這些文獻研究的重點在于理論探討,諸如人才培養、專業設置、英語專業學生與當地經濟發展的匹配度問題,英語教師社會服務能力現狀及建議等[5][4]。可喜的是,發現有幾篇文獻是基于實證研究的視角,例如:田靈興[6]等提出面向社會開展職業培訓的四種途徑:面向區域和行業提供人力和技術支持;為行業企業培訓外語人才;利用校內實訓教學基地面向社會開展外語培訓,承擔職業英語考試、語言能力等級考試等;以社會實踐基地為依托開展學生社會服務項目。楊君等做了“一體兩翼”產學研項目下,高職外語教師服務地方文化經濟的探索與實踐。他們具體給出了外語教師服務地方經濟的具體方式和內容,諸如語言培訓、英語大賽評委、口筆譯工作等[7]。上述研究中提到的外語專業的社會服務還存在以下問題:途徑比較空泛,服務內容相似且比較單一,僅局限于常見的語言技能的服務,諸如外語培訓口筆譯等。
二、東莞跨境電商發展與本地高職外語專業社會服務對接的必要性
(一)中國電商實現跨境,需要外語專業人才補給
近年來,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的交易額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得到了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跨境電商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并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跨境電商迅速成長為全球跨境貿易的主要方式之一。國家密集出臺了利好跨境電商發展的各種政策,并先后成立了上海、廣東、天津等自貿區,設立杭州、廣州、深圳等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跨境電商也因此成為近兩年來學界研究的熱點。跨境電商具有跨學科性,不同學科對跨境電商研究的側重點不同。電子商務學科主要從產品、物流、倉儲、營銷、平臺、支付等方面研究跨境電商[8];國際貿易學科主要從國際貿易政策、法律法規、成交模式、經營管理、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研究[9];外語學科則側重于人才培養、跨文化交際、語言服務、語用研究等方面[10][11]。由此可見,外語類專業是可以從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跨文化交際、語言服務等方面服務跨境電商發展。
(二)東莞地緣優勢及外貿產業發展需要本地高校外語專業提供支持
東莞作為一個毗鄰港澳臺、廣東自貿區、粵港澳大灣區等的重點城市之一,國際經濟往來頻繁,屬于典型的外向型經濟城市。數據顯示,東莞2016年外貿進出口達1141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而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新型外貿增長迅猛。強大的制造業,豐富的貨源,完善的產業集聚和深厚的外貿傳統,構成了東莞發展跨境電商的基礎優勢。跨境電商在東莞的虎門、松山湖產業園區、長安、東城等市鎮全面鋪開,制造企業踴躍觸電,內貿電商成批跨境,產業鏈條不斷完善,業態系統亦趨豐滿。在海關總署的支持下,率先啟用了全國統一版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平臺 ”,實現了跨境電商通關“全國第一票”。東莞市政府2015年工作部署中第八點“全力建設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落實好市財政每年15億元的電子商務發展專項資金,將跨境電子商務服務作為重點支持項目”,突出了本地政府對跨境電商產業發展的重視和資金支持。東莞跨境電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通關、退稅、結匯、知識產權侵權、品牌管理、營銷及人才缺失問題。在東莞外貿產業轉型升級的緊要關口,地方高職院校外語專業如何服務于東莞跨境電商發展,成為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
(三)校企的深度合作必然要求外語專業提高社會服務能力
為了培養當地企業所需要的跨境電商人才,外語專業從人才培養模式的頂層設計開始直到學生完成就業都在與企業緊密合作。外語專業通過組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邀請企業專家等對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方案設計、課程體系的設置、課程標準的制定等方面獻言獻策。企業專家做講座、業務精英進課堂等豐富了授課形式,引入了行業前沿知識。企業與院校外語專業成立離岸工作室,企業把真實項目引入專業,企業常駐業務骨干帶領學生課外實戰,提高了學生的實操能力。校企共建校內外實訓基地,為學生實訓創造條件。企業與專業聯合舉辦外貿人才雙選會,為學生提供頂崗實習及就業的機會,幫助專業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率和專業對口率。專業除了給企業輸入人才之外,很少提供其它方面的服務。隨著校企合作的深入,企業會更主動地介入到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當中,專業也必然需要給企業提供更多的人才及智力方面的資源支持,這樣才有助于校企關系的長久維持和深度合作。
三、東莞高職外語專業社會服務與本地跨境電商行業對接的建議
(一)摸清本地高校師資情況,成立跨境電商師資聯盟
要想培養本地的跨境電商人才,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服務支撐,東莞高校必須擁有自己跨境電商師資隊伍。東莞現有東莞理工學院、廣東醫學院東莞分校、廣東科技學院、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東莞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等高校。這些高校雖已開設外語、國貿或電子商務等專業,擁有外語師資隊伍,但是具有跨境電商知識和技能的教師較少。由于缺少跨系部、跨院校的交流,各校擁有的資源輻射能力及分享均不足。因此,應由高校牽頭做調研,摸清本地高校外語師資情況,盡快成立跨境電商師資聯盟,實現資源共享,提升各個高校外語專業的社會服務能力。
(二)了解跨境電商企業發展的“痛點”,找到外語專業社會服務的方向
據統計,在第三方平臺企業,諸如速賣通、敦煌網、亞馬遜、EBAY、WISH等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業務的外貿企業已超過20萬家,使得跨境電商的交易規模迅速擴大。而且,隨著開展國際貿易的門檻降低,越來越多的中小微企業依靠互聯網電商開始走向全球市場。由于從事跨境業務的電商增多,人口紅利能挖掘的空間越來越小,消費又多樣多變。跨境電商企業要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利潤,主要是解決產品本土化的問題,而“痛點”在于“跨”,即跨距離、跨文化、跨語言、跨習俗等。那么外語類專業就可以在解決企業“跨”的“痛點”上找準自己的服務方向。因此,在成立本地跨境電商師資聯盟之后,外語教師應該積極走進跨境電商企業,了解他們急需要解決的問題,確定服務的方向。
(三)學習第三方跨境電商服務商的服務模式,借鑒并確定差異化服務項目
第三方跨境電商服務商主要是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平臺、貨源、倉儲、物流、支付、代運營、人才招聘、培訓等其中一種、多種或一站式服務。在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東莞本地跨境電商服務商,諸如成立于2012年廣東新航線跨境電子商務公司;2014年成立的漢可跨境電商培訓學院;2015年進入東莞的深圳321跨境電商培訓學院東莞分部,他們承接了跨境電商人才從業前的短期崗前培訓,企業跨境電商人才高端培訓、代運營等業務。本地高校外語類專業應該走進這些企業,學習他們的服務模式,嘗試合作共贏,精準定位社會服務的形式和內容。
(四)借鑒一流高職院校外語類專業社會服務的經驗,探索適合本地跨境電商發展的外語專業社會服務模式
國內知名高職院校的外語外貿類專業在校企合作、社會服務與跨境電商對接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嘗試。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商務專業是廣東省示范專業,自2009年開始嘗試在跨境電商方面的校企合作,到目前已形成穩定持久的植入式深度校企合作模式,包括真實項目課程植入、項目團隊植入、暑期實踐植入、企業單項植入、校企雙向植入等方式。企業在參與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的過程中,專業也在為企業提供咨詢、人才輸入、代運營等社會服務。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外語外貿群通過與中國國際貿易學會等合作,通過省培,把這種合作模式推廣到全國很多高職院校。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建成國際貿易資源庫平臺,跨境電商課程通過智慧職教,大學慕課等免費向全國高職院校學生及企業人員開放,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跨境電商人才,提高了專業的社會服務能力和影響力。東莞本地高校值得走出去學習并借鑒同行在社會服務方面的經驗,探索適合自己的社會服務模式。
(五)完善本地跨境電商服務體系,打通政、校、協、園、企的溝通渠道,實現五方共贏
東莞理工學院副教授鐘耀廣等提出支撐電商的服務體系不完善是導致東莞拓展內外銷通道的電子商務始終形不成氣候的主要原因之一。東莞支持跨境電商發展的服務主體主要有政府部門、東莞跨境電商協會、企業自發組織的跨境電商類企業聯盟、跨境電商產業園、跨境電商服務型企業、培養跨境電商人才的本地高校。由于各個主體之間缺乏合作機制,內耗嚴重,尚未形成資源合力。東莞跨境電商師資聯盟可以借助東莞職教聯盟平臺,打通政府部門、協會、園區、服務型企業及高校的溝通渠道,成立東莞高校跨境電商服務中心,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
四、結語
東莞新型外貿蓬勃發展迫切需要跨境電商人才及服務體系的支撐。本地高校外語類專業應在人才培養及社會服務方面密切結合當地產業發展,依托職教聯盟平臺,打通“政、協、園、企、校”的溝通渠道,成立東莞高校跨境電商服務中心;通過下園區、下企業、跨學校、跨專業調研,開發社會服務項目,精準服務本地跨境電商企業,為東莞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并成為國際制造中心城市的目標而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劉士祥,朱兵艷. 地方高校融入區域發展機制與路徑——基于國外高校政策與實踐的視角[J]. 河北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4(1):73-76.
[2]蔡袁強. 地方大學的使命: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以溫州大學為例[J]. 教育研究,2012,33(2):89-94.
[3]金保華,劉禹含. 地方高水平大學的社會服務職能:問題與改進[J]. 教育探索,2015(11):67-70.
[4]王琳,趙莉莉. 地方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社會服務能力分析與提升策略——以伊春職業學院英語教師為例[J]. 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67-69.
[5]居珈璇. 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社會服務能力提升途徑探析[J]. 大學教育,2014(5):50-51.
[6]田靈興,王鵬. 高職院校外語專業面向社會開展職業培訓業務的途徑研究——以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外語系為例[J]. 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5(2):43-46.
[7]楊君,朱英,陳靜. “一體兩翼”產學研項目下高職外語教師服務地方文化經濟的探索與實踐——以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 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6(2):31-33.
[8]吳凡,王巖巖. 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困難及對策研究[J]. 現代商業,2016(7):39-40.
[9]高壽華. 跨境電商背景下高職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改革路徑探析[J]. 職教通訊,2016(11):25-28.
[10]孫從眾.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跨境電商人才“三位一體”培養模式探索——以寧波地區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發展情況為例[J]. 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5,21(6):14-18.
[11]范新民. “互聯網+雙創”背景下外語類專業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芻議[J]. 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3(3):44-48.
(責任編輯:顧曉濱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