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梅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程日益重視和打造課堂情境的生活化,注重學生在課堂和學習生活中的體驗,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本文主要從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生活化教學基本概述入手,認真分析當前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生活化教學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并結合實際教學案例,總結提高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力求提高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育人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品德與生活;生活化;教學方法;對策
小學品德與生活是培養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主要課程,也是小學落實德育工作的主要陣地。傳統滿堂灌的授課模式已經很難適應當前小學思品課程的有效開展。本文主要從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生活化教學含義和當前的教學現狀展開分析,將家長和學校的重視程度以及教師教學觀念等問題的原因進行充分討論,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和課程案例,提出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課堂形式的多樣性等具體措施,更好的促進學生生活品德的形成與建立。
一、 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生活化教學基本概述
(一) 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生活化教學含義
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的“生活化教學”主要是指教師依托現實生活為授課背景,進行課堂教學,實現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生活中的智慧,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內化,同時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獲取生活知識和常識的同時,鍛煉生活能力,陶冶情操。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生活化的教學設計帶入小學課堂,培養學生對于生活現象的正確認知,學會從生活中汲取學習經驗,不斷提升文化修養,養成適應社會和生活的能力。
(二) 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生活化教學現狀
當前的小學思品課程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對于生活化教學仍然停留在認識和理解階段,沒有很好的應用到實際教學之中,甚至許多學校的授課教師的重視程度很低,對生活化教學案例沒有做好及時發現和整理,教師在課堂上缺少創新,理論和實際的聯系不夠緊密,致使部分課堂缺乏生活化和情境化的引領。在課堂討論環節,教師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很難真正理解所學知識,無法做到學以致用。
二、 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生活化教學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 家長和學校的重視程度不夠
在課程的安排上,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程基本上不作為期末考試的課程,因而部分學生的家長和學校對于該課程的安排并不重視,因此所帶來的后果是學生基本上沒有興趣和精力投入到課堂的生活化情境的學習中來,學生對于課堂的認真程度也明顯不高,致使生活化教學成為一種美好的愿想,沒有真正落實到實際的課堂中去。同時,在課堂上學生無法體驗生活教學所帶來的經驗積累,導致部分學生對于生活課程的認知程度較低,教學目標和教學成果大打折扣。
(二) 授課教師教學觀念比較陳舊
許多年輕的思品教師對于生活化教學研究還是基本到位的,但是部分小學為了節約教師資源,往往安排思品教師在主講其他學科的時候,再教授生活品德課程。部分學校的思品教師是由一些返聘的老教師組成的,他們多數在教學觀念上比較陳舊,往往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進行言傳身教,使得教學的課堂氛圍比較沉悶,學生無法感受到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所帶來的學習樂趣,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所倡導的生活化的教學工作基本處于被動的狀態。
三、 提高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 注意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師在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的授課過程中,要加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在理論知識教授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狀態,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做出有效評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實現學生自身能力的不斷培養。例如在講授《助人為樂》這一課程時,所布置的課后作業就是用日記記錄下最近所做的一件好人好事。在思品課堂上,通過對助人案例的成果匯報,達到課堂教學實踐的目的。學生通過聽取其他同學的助人為樂案例,也能從中間接獲得他人身上的優秀品質,促進其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 注重課堂形式的多樣性
教師在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的授課過程中,可以適當的將思品課堂打造成家庭日常的生活場景,給學生一種自由、開放和安全的教學環境,注重學生生活經驗的積累。例如,在講授《我不任性》這一節課時,教師首先讓學生自由表演家庭情境劇,并且現場找學生自由評判情境劇中的任性行為和值得學習的優良品質,極大的提升學生的課堂應變能力和自我反省的品質,整個課堂氣氛非常濃厚,學生通過課堂的學習,養成了良好的日常習慣。此外,教師可以打破原有的室內教學模式,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讓學生將課堂之外對于所看到的人和事進行觀察和分析,學會用文字和圖片進行記錄和表達,培養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在講授《我們的生活與塑料》這一節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附近的公園,讓其充分認識塑料制品,并教會學生在公共場合發現垃圾塑料袋,要及時扔進垃圾桶。一旦發現有人亂扔垃圾,要及時上前制止,并督促將垃圾丟入垃圾桶。本節課程不僅使學生認識塑料本身,也幫助學生培養了社會責任感,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促進學生優秀公民素質和習慣的養成。
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生活化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教師通過生活化教學使學生增強了生活實踐的能力,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和意識的養成,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學校和家長要充分認識到小學思品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提高對課程的重視程度。小學思品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生活化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作用,為將來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和全面發展打下重要的根基。
參考文獻:
[1] 韓中琴.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方法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02).
[2] 劉榮連.簡析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生活化教學方法與對策[J].華夏教師,2015(11).
[3] 黃雅芳.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生活化教學探析——評《小學品德課堂教學的“草根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