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使我們的生活充滿了色彩,然而,青少年面對網絡的誘惑往往缺乏自制力,容易染上網癮。本文通過分析,總結了網絡給青少年帶來的弊端,同時給出了健康上網的四個策略。
關鍵詞:網絡危害;健康上網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及使用,上網變得更加容易,很多學生不必去網吧就能輕松上網?,F在在學校里帶手機的學生比較多,他們熱衷于手游、聊天,同時QQ、微信(朋友圈)的使用和成功推廣,也給青少年帶來了新的網絡樂趣。因此網絡成癮問題逐漸引起有關部門的關注,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影響學生發展的問題。
我校位于燕郊地區的中心地帶,招收的學生來源比較復雜,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經常會遇到網癮少年,因此我們確立《網絡給學生帶來的利與弊》作為研究課題,本課題是河北省教育科學規劃辦2011年立項課題(課題編號為11040818,課題主持人:寧立勇)。一方面通過課題研究發現網絡帶給學生的好處和弊端,另一方面通過研究,克服這些弊端,尋找到解決的方法和策略。
經過課題組悉心研究,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現將部分成果總結如下:
一、 網絡危害“四宗罪”
1. 身心健康受傷害。
通過我們連續幾年深入調查我校學生,結果表明長時間連續上網會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很多傷害。比如:受訪網癮學生中熬夜造成失眠的情況占比高達40.95%,同時還有31.15%的學生視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同時,調查顯示,瀏覽過網上不良信息的學生比例高達64.65%,尤其網絡上涉黃、涉賭等信息對學生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約有22.9%的學生出現過情緒波動、頭暈眼花、渾身無力等問題。近年來,關于網癮少年猝死的案例也多次被媒體報道,因此,網癮少年亟待拯救。
2. 人格發展受影響。
通過研究數據顯示,我校網癮學生在人格發展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有14.5%的學生時常感覺到孤獨,28.45%的學生感覺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乃至道德觀受網絡影響很大。尤其近年來網絡上出現了很多詆毀英雄的論調,比如:最近網絡名人老梁詆毀雷鋒、抗美援朝戰爭的事件在微信中瘋傳,也在學生當中產生了不良的影響。青少年正處于人格形成的關鍵階段,因此很容易受到錯誤的影響。
3. 交往能力受制約。
通過研究數據表明,成績較優秀、興趣廣泛的孩子往往不存在網癮問題,而在學校內成績相對差一些的、興趣欠缺的孩子更容易患上網癮。這些孩子在學校班級中大約占16~20%。問卷顯示,這些學生在班集體中得不到認同,便到網絡中尋找心靈的安慰,或者通過打網絡游戲體驗成功的快樂和喜悅。由于過于癡迷網絡,又沒有其他愛好,造成這些孩子沒有時間和機會同外面的世界進行溝通,他們與其他興趣廣泛的孩子之間沒有共同話題,造成了孩子的交往能力下降,一部分孩子還出現了交往恐懼。
4. 網絡犯罪受牽連。
網絡的虛擬性注定了其上網的隱蔽性,因此一部分犯罪分子盯上了網絡,通過網絡進行信息攻擊、信息詐騙、網絡非法招募、網絡傳銷等等。這些犯罪往往經過精心的包裝,以正常的公司招聘、信息注冊、微信掃碼等形式出現,不知不覺中使上網者上當受騙。在網絡上,許多缺乏自律的青少年受到了這些信息的影響,他們不知信息真假,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有的成為網絡犯罪的受害者,有的甚至共同參與網絡犯罪。據不完全統計,因在沉迷網絡游戲或沉溺于黃色網站而導致犯罪的青少年占青少年犯罪的總數的33.48%。這可是一個很高的比例,嚴重影響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 健康上網“四策略”。
網絡的發展對青少年的成長存在一定的危害,當然如果引導合理、措施得當,還是能對學生的發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1. 積極引導策略。
(1) 家長要主動引導孩子上健康網站。在燕郊中學,每學期要舉辦兩次關于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健康上網的培訓會。培訓家長積極引導學生積極健康上網,提示家長,如果發現學生瀏覽不健康的網站或者沉迷于網絡游戲,一定要及時進行教育引導。課題組給家長和網癮學生制定了健康上網倡議書和約定書,增強學生的意志和契約精神。
(2) 課題組也制定了燕郊中學學生上網指南,提示家長也要對孩子上網內容和上網時間進行有益的監控。對于我校網癮比較突出,已經造成一定影響同時又缺乏自我約束力的孩子,課題組提醒家長必須嚴格控制學生在家上網時間并且監督查看其上網內容。
2. 任務驅動策略。
我校課題組聯合各學科教師,制定了學生上網的任務驅動策略。眾所周知,學生上網往往容易專注于游戲和瀏覽有害信息。在學校教師可以適當布置一些任務,讓學生在任務驅動的情況下上網,而不是漫無目的,信馬由韁。
根據研究,這些任務主要分為三種:健全人格培養任務,學科知識拓展任務,藝術作品賞析任務。
(1) 為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我校班主任和政治教師們主要負責布置相應的任務,比如:我們每學期制定15個具體目標,涵蓋人格培養的各個方面。比如:如何看待網絡上的拜金現象?假如你是馬云,如何解決假貨問題?21天能養成一個好習慣嗎?通過學校有序安排,逐步糾正部分學生扭曲的人格,發揮網絡知識和力量,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2) 2011年新課程改革以來,各學科教學內容更加靈活,為此,燕郊中學的各學科教師在授課之前,也布置了相關的學習拓展任務,讓學生到網上去搜尋相關學科的知識背景,為更好地接受知識做前期的準備。同時,教師在課后也布置了相關的開放性題目,學生可以參考網絡的信息,從而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這樣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了提升,同時,視野也得到了拓展。
(3) 當然,網上還有豐富的藝術作品,尤其是文學、影視、音樂、美術作品等,相關的學科可以布置一些藝術作品欣賞任務,讓學生寫出賞析感受。課題組結合美術課、音樂課、語文課等,制定了文學藝術作品賞析規劃,從而使學生上網學習成為一種習慣。
3. 興趣轉移策略。
興趣轉移策略就是培養學生更加陽光、更加健康的愛好,從而使學生擺脫對網絡的過分依賴。
根據課題組的研究,主要依據因人而異、動靜結合的原則,采取體驗加參與、定向加分享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情趣愛好。
(1) 因人而異、動靜結合。學生們性格各有不同,有些孩子很外向,有些孩子又很內向。因此在課題組培養其興趣時依據性格特征,推薦外向性格孩子進行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團隊活動。因為這些孩子往往精力充沛,通過劇烈的體育運動,培養了其團隊精神,鍛煉了其體魄,培養了其陽光的性格。而一些性格內向的孩子則推薦其參加書法、象棋、圍棋、五子棋等活動。
(2) 體驗加參與、定向加分享。當然,要想讓孩子們轉移愛好,必須利用參與加體驗的方式。為了使得孩子們熱愛這些活動,燕郊中學每學期結合三河市教育局體育節活動,組織一次大型球賽活動(涵蓋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當然也有更多的群體活動,如踢毽子、跳繩、滾鐵環等比賽。校委會每學期要舉辦師生圍棋賽、象棋賽、書畫展等。課題組以這些平臺為基礎,聯合體育教師、心理教師為我校網癮少年定向培養興趣愛好。
4. 家校配合策略。
青少年上網的問題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課題組最后落實到家校結合策略。也就是只有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才會有很好的效果。否則,學生在學校不能隨意上網,往往到網吧或者家里去上網,學校的努力也就白費了。
(1) 充分利用校會、班會平臺,不斷教育學生要文明上網。根據課題組的研究,傳統的說教形式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因此我們采用了示例加分享的方式,校會上用生動、真實的案例讓學生體會到網癮的危害。在班會上,采取分享的方式,也就是讓這些網癮學生去分享他們染上網癮的原因和成功戒除的方法,身邊的例子更容易教育學生。
(2) 充分利用技術手段,規避不良信息。在學校,計算機教室內的電腦一律安裝了網絡安全軟件,對于一些敏感信息、圖片、視頻做好屏蔽工作,使得這些不良信息不能傳播,不能危害學生。
(3) 嚴格學生手機上網管理。從課題組的研究看,近幾年,學生手機上網的比例越來越高,基本上達到了85.6%,去網吧的學生數量呈斷崖式下降。原因就在于手機上網更加便利。因此,課題組建議學校學生在校時間內禁止帶手機,也要求家長切實管理好學生在家期間使用手機上網的時間,并監管相關內容。
現在,在燕郊地區,家里基本上都有寬帶,并且許多家庭都有無線wifi,因此,課題組建議家長把上網電腦擺放在家里的公共區域,如書房、客廳等位置,不要把上網電腦擺進孩子的房間。晚上休息時,要把網絡信號關閉,孩子的手機,pad等交給家長管理,否則,會有一些孩子通宵上網,這嚴重損害孩子身心健康和學業成績。
總而言之,通過本次課題研究,我們從學校工作的角度出發,找到了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來拯救網癮少年,但是,這些工作更需要社會和家庭的積極配合,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定會讓網絡環境更加健康,青少年們也會積極利用網絡,提升自身素質,更加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