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楚楚
惠安健全中醫藥服務網絡,加強對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全力提升該縣醫療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
政策傾斜 投入大醫保補償比例較吉同
惠安縣加大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經費投入力度。據統計,2015-2016年間,該縣累計投入中醫藥工作經費2935.54萬元,占衛生事業經費總額的12.3%,2017年預計投入中醫藥事業經費1401.28萬元。2012年爭取中央專項補助資金1100萬元、2014-2015年縣財政投入3250萬元用于縣中醫院新建;2016年落實中醫藥發展專項基金150萬元和縣中醫院設備補助資金442萬元,進一步扶持和促進全縣中醫藥事業發展。
為了吸引群眾選擇中醫藥服務,惠安縣在醫療保障政策上對中醫藥有所傾斜。按每年2元/每人的標準,從縣級衛生專項中設立中醫藥發展專項資金;將中藥飲片、中成藥和中醫診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新農合)支付范圍,中藥飲片不實行藥品零差率;惠安縣中醫院的醫保(新農合)報銷比例降低一個醫院等級標準執行,按一級醫院標準執行。服務網擴張1己個中醫館全域覆蓋
為提高基層中醫藥服務的覆蓋面,惠安縣加大財政投入,健全中醫藥服務網。總投資6000萬元的中醫院新院于2015年1月投入使用,占地面積40畝;2015-2016年投入48萬元,用于東嶺鎮、螺城鎮、崇武鎮中心衛生院等3家單位中醫館建設;2017年計劃投入279萬元建設9家衛生院中醫館,目前黃塘、紫山、山霞、小蚱、輞川、螺陽、涂寨、凈峰、東橋等9家鄉鎮衛生院中醫館按時序全部開工建設,并將如期完成。
據統計,目前惠安縣所有縣級以上綜合醫院、95%的鄉鎮衛生院、75%的村衛生所(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基本建立了結構明晰、功能合理、服務便捷的縣、鎮、村三級中醫藥服務體系。其中,能提供中醫藥服務能力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2家,能開展6類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能提供中醫藥服務的村衛生所164家,中醫藥服務率超過30%,基本滿足農村居民中醫藥需求。
作為惠安中醫服務領航者的惠安縣中醫院,中醫特色是其立院之本。其中醫骨傷科獲評“全國農村重點專科”,康復科獲評“省級農村特色專科”。今年5月份,惠安縣中醫院又一特色專科“脾胃病專科”申報省級農村特色專科。兒科在開展三伏貼、三九貼、小兒推拿療法的基礎上又開展了刮痧,捏、挑“四縫”及中藥穴位貼敷等多種兒科中醫特色外治療法,受到廣大患兒家屬的肯定。
人才隊伍壯大 名師帶徒手把手教
名師出高徒。為了讓中醫精粹后繼有人,惠安縣積極開展基層老中醫藥專家師承帶徒工作。遴選林世陽、劉漢光、張福明等3名基層老中醫藥專家作為師承帶徒工作指導老師,方翔星、陳超雄等7名醫生為繼承人。
為進一步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2015年以來,惠安縣選派了40多名中醫臨床技術骨干參加國家、省、市舉辦的中醫藥相關培訓班繼續教育。同時,該縣以惠安縣中醫院為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及惠安縣衛校為培訓基地,對鎮村兩級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業務指導與培訓,兩年多來共培訓2200余人次。
在醫學科研工作方面,惠安縣也取得了新的突破。2015-2016年共申報各級各類科研項目2項,獲得泉州市優秀人才培養專項1項、獲縣級科技立項1項。在職中醫藥醫務人員發表并刊登在國內核心期刊上的中醫藥論文數共11篇,出版專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