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娟 張江鋒 李永奇
[摘要]目的:觀察自體骨結合同種異體骨治療四肢惡性骨腫瘤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四肢惡性骨腫瘤患者60例,依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2組,對照組使用自體骨和人造移植物進行混合移植治療,觀察組使用自體骨結合同種異體骨進行混合移植治療,對比兩組療效。結果:觀察組治療優良率、術后骨性愈合時間及并發癥等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自體骨結合同種異體骨治療四肢惡性骨腫瘤效果良好,值得推廣。
[關鍵詞]自體骨;同種異體骨;四肢惡性骨腫瘤
惡性骨腫瘤(Malignant bone tumor)又稱骨癌,具有很高的致死率、致殘率,臨床一般采用手術移植、放化療等治療方法。其中,采用的移植材料通常為同種異體骨、骨水泥、人造移植骨、自體骨等,其中,自體骨和同種異體骨因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而應用廣泛。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采用自體骨結合同種異體骨移植治療四肢惡性骨腫瘤30例,療效較好,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四肢惡性骨腫瘤患者60例,納入標準為:①均根據臨床表現,輔助檢查及術后病理診斷確診;②患者及家屬自愿參與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依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將60例患者分為2組,每組30例。觀察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19-66歲,平均31±2.6歲,骨缺損面積8-35cm2,平均15.3±2.2cm2,腫瘤類型包括骨肉瘤10例,軟骨肉瘤6例,纖維肉瘤6例,惡性骨巨細胞瘤5例,尤文瘤3例;對照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17-65歲,平均30±2.4歲,骨缺損面積10-33cm2,平均15.0±1.8cm2,腫瘤類型包括骨肉瘤12例,軟骨肉瘤6例,纖維肉瘤5例,惡性骨巨細胞瘤4例,尤文瘤3例。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兩組均切除腫瘤,對低度惡性腫瘤行包囊內和邊緣切除,高度惡性腫瘤行廣泛外科切除,將切除的瘤段邊界和髓腔組織送檢,以無瘤細胞為準。
1.2.1觀察組
①使用自體骨+同種異體骨混合移植。將同種異體骨(湖北聯結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產,國食藥監械(準)字2005第3460348號)清洗后低溫冷凍,經鈷-60y射線照射處理成凍干狀松質骨條,使用前浸泡在碘伏中10min,再浸泡在生理鹽水中30min:②用注射用水充分浸泡骨缺損區,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殘余碎屑;③依據骨缺損部位與大小選擇患者自體髂骨或腓骨,混合同種異體骨,制成骨條與顆粒,填入骨缺損區。術后常規引流,使用抗菌藥物,24h后拔除引流管。
1.2.2對照組
使用自體髂骨或腓骨,混合人造移植骨(Lima-Lto S.p.A.公司生產,國食藥監械(進)字2011第3461130號)進行填充,具體方法同觀察組。
1.3評價標準
優:術后肢體功能基本恢復,無腫瘤復發,無明顯殘疾,無并發癥;良:術后肢體功能輕度受限,無腫瘤復發,日常活動能力不如術前;可:術后肢體功能受到嚴重影響,需要借助支具,腫瘤未見復發;差:出現腫瘤復發、骨折、感染等需移除異體骨的情況,或是患者死于截肢、轉移。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8.0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n(%)]表示,組間比較行x2檢驗,P<0.05提示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優良率
觀察組優9例(30.0%)、良8例(26.6%)、可7例(23.3%)、差6例(20.0%)、優良率56.6%(17例);對照組優5例(16.6%)、良6例(20.0%)、可9例(30.0%)、差10例(33.3%)、優良率36.6%(11例);觀察組治療優良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2.2愈合時間及并發癥
觀察組愈合時間13.9±2.1*月、感染1例(3.3%)、發熱4例(13.3%)、滲出液0例(0.0%)、截肢2例(6.6%)、并發癥發生率23.3%(7例);對照組愈合時間16.3±2.9月、感染2例(6.6%)、發熱8例(26.6%)、滲出液1例(3.3%)、截肢3例(10.0%)、并發癥發生率46.6%(14例);觀察組術后骨性愈合時間及并發癥等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四肢惡性骨腫瘤高發于青少年,盡可能的恢復患者的肢體功能是治療的關鍵。
在保肢治療中,對于骨缺損部位要進行骨移植,移植骨能夠為新骨生長提供環境和支架,然后被新骨取代。自體骨是理想的移植骨,其可以提供骨誘導生長因子,且能夠避免排斥反應。但使用自體骨進行移植也會延長手術時間,甚至發生供骨區并發癥,且不適合用于低齡患者。而同種異體骨保留了骨誘導特性,適合用于植骨量較大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使用自體骨+同種異體骨混合移植,提示優良率好于使用人造移植物的對照組。但是,使用同種異體骨進行骨移植存在傳播疾病的風險,這也要引起我們的注意。
人造移植骨也是用于骨移植的常用材料,但是其沒有細胞結構,缺乏誘導成骨的特性,因而在成骨效果、恢復進度方面不具優勢。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使用人造移植骨和自體骨進行填充,其優良率、恢復時間顯著低于觀察組。此外,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要高于觀察組,其原因可能為使用人造移植骨進行填充更容易誘發機體的排異反應。
綜上,結合本次研究的結果,可以認為,自體骨結合同種異體骨治療四肢惡性骨腫瘤效果良好,值得推廣。
(通訊作者:張江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