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雯

[摘要]目的:探究微波治療子宮上皮內瘤病變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子宮上皮瘤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隨機法分成實驗組(n=45)和對照組(n=45),實驗組實施微波治療,對照組實施C02激光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治療有效率為95.56%,明顯高于對照組(71.11%),兩組比較顯示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術后出血發生率(6.67%)實驗組低于對照組(17.78%),兩組比較顯示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子宮上皮瘤病變患者采取微波治療的治愈率較高,且不易發生出血,該治療手段效果顯著,值的在臨床上推廣普及。
[關鍵詞]微波治療;子宮上皮瘤病變;臨床效果
子宮上皮瘤病變(CIN)是嚴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該疾病是宮頸浸潤癌在演變發展過程中的癌前病變階段,采取有效的治療手段可以阻止癌變,對子宮頸癌的防治有重要作用。微波治療是臨床上慣用的物理治療方式,國內外相關研究表明利用微波照射病變組織,可以引起組織細胞的熱效應和生物效應,病變組織細胞相較與健康的細胞吸收微波熱量較快,利用這些熱量可以達到治病的目的,而且微波對機體健康組織細胞沒用傷害,安全性較高。本次研究,對比采用微波治療和CO2激光治療子宮上皮瘤病變的效果,詳細報告如下:
1方法
1.1基本資料
選取我院婦科門診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子宮上皮瘤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選對象活體組織檢查、陰道鏡多點檢查以及宮頸液細胞學檢查,均符合CIN臨床診斷標準,檢查結果病理學分為CIN I、II級,排除子宮內膜炎、性病、宮頸癌。采用數字隨機法分成實驗組(n=45)和對照組(n=45),實驗組21例CIN I級,24例CIN II級,年齡29-46歲,平均年齡(40.2±1.7)歲;對照組23例CIN I級,22例CIN II級,年齡28-45歲,平均年齡(39.6±2.4)歲。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分組比較具有科學性。
1.2方法
①治療時間和術前要求:月經干凈后的3-5天內實施治療,保持陰道清潔度在II度內。②治療深度和范圍:子宮頸外口處深達1cm,超出宮頸表面病變外0.3 cm。⑧止血方法:電凝止血或火燙止血,涂抹醫用生物蛋白膠,陰道內放置2個0.5%碘伏的帶尾線消毒棉球,8h后取出。④治療后注意事項:保持外陰清潔度、嚴禁劇烈運動、性生活、吃辛辣食物。
1.2.1微波治療
治療儀器為天津施耐德醫療公司的TB2600-PB PLUS微波治療儀,微波頻率2450MHZ。常規消毒患者外陰、陰道和宮頸,采用一次性擴陰器使宮口擴至6-10cm,均勻移動微波探頭自內向外順時針對病變部位進行灼燒,病變點凝固后刮出凝固的病變組織,重復操作1-2次,當病變部位變光滑且形成錐形創面后進行下一部位灼燒,操作時間控制在每例3-5分鐘。
1.2.2 CO2激光治療
治療儀器為上海嘉定光電儀器公司的JCAOCO,激光治療儀,激光波長10.6um,光斑直徑0.5mm。常規消毒患者外陰、陰道和宮頸,采用一次性擴陰器使宮口擴至6-10 cm,均勻移動光束自內向外對病變部位進行照射,每個部位來回照1-2次,當病變部位變光滑后,用衛生棉球沾取炭痂,然后進行下一部位照射,時間控制在每例5分鐘。
2結果
2.1治愈效果比較
實驗組術后治愈率高達95.56%,顯著高于對照組(71.11%),兩組比較顯示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2.2術中出血率比較
實驗組術中出血3例,出血率6.67%,對照組出血8例,出血率17.78%,兩組比較顯示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3討論
子宮上皮瘤病變(CIN)的病理生理學作用較為復雜,研究認為是由病毒引發的病變,該疾病臨床表現不具有明顯特征,如不及時治療可演變為宮頸浸潤癌。臨床上通過活體組織檢驗和宮頸液細胞學檢查,分為CIN I級、CIN II級、CIN IlI級,相關調查顯示,CIN I級患者發生癌變的概率為17%,CIN II級患者發生癌變的概率為38%,CINⅢ患者發生癌變的概率高達82%。本次試驗,我們分別對兩組患者實施微波治療和CO2激光治療,根據所得數據顯示,實驗組治療后治愈率高達95.56%,而對照組只有71.11%,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中出血發生率,實驗組(6.67%)低于對照組(17.78%),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微波治療對子宮上皮瘤病變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該方法可作為主要治療措施在臨床中應用推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