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
摘要:在高中物理復習過程中,很多學生像學習新課一樣去復習,往往學了前邊忘后邊,復習效果較差。在復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類比的方法,將物理規律和物理概念按照相同或相近的性質進行歸納總結,從而有效提高物理復習的效率。文中以物理教學實踐、以電磁部分內容為例對類比法的應用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類比法;復習
新課程理念一直倡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但是在高中物理復習中,一些老師依然采用傳統的單一傳授模式,運用大量的講解和習題來促使學生完成相關知識的掌握。這就導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偏弱,對知識的掌握僅僅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地了解知識的內涵,更難以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且復習中,教師多是根據教材的編排順序進行復習,沒有凸顯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很多學生復習時就像是在學習新課,學了前邊忘后邊,復習的效果較差。在復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類比的方法,將物理規律和物理概念按照相同或相近的性質進行歸納總結,每復習一個知識點就將之類比其他知識點,從而提高學生對這些知識的網絡化能力。
一、 類比法概述
類比法就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吸收新知識,還要構建原有知識和新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實現知識的遷移與深化。在高中物理知識的復習中,很多知識點之間是相互聯系的,教師要利用類比法引導學生將各知識點聯系起來,幫助他們構建體系,從而降低學生在物理復習中的難度。
二、 電磁部分知識概述及類比法的應用
在人教版的高中物理電磁部分的內容主要包括《靜電場》、《恒定電流》、《磁場》和《電磁感應》四個部分,其中靜電場部分是學生學習電磁部分知識的開端,是學生從宏觀世界走向微觀世界的開始階段。
1. 類比法在《靜電場》部分復習中的應用
該部分知識主要包括庫侖定律、電場強度、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等幾部分主要內容,其中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是整個靜電場部分中最為重要的內容。由于學生首次接觸微觀概念,對于看不見摸不著的電場的相關知識理解起來難度較大,有些時候僅僅是記住了概念和公式而已。
在《靜電場》部分知識的復習中,主要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加深對該部分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學生之所以感覺該部分知識難以理解是因為該部分知識較為抽象,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類比法進行復習。先引入重力場的相關知識,尤其是重力及重力場的方向、重力做功、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的關系等,教師再以此來引導學生復習、理解靜電場的相應知識。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靜電場的相關知識,還幫助學生回顧了重力場相關的知識。例如:帶電粒子在靜電場中的加速運動就可以利用物體在重力場中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相關知識進行類比復習,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偏轉運動就可以通過物體在重力場中的平拋運動進行類比復習。
2. 類比法在《恒定電流》部分復習中的應用
對于《恒定電流》部分的知識,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有初步的認知,對于電流、電阻、歐姆定律都較為熟悉,而電動勢、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和焦耳定律是進入高中以后才開始學習的,這一部分知識應該作為復習的重點。高考物理試題中對于該部分知識主要是以實驗的方式來考查,尤其是測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和測定電池的電動勢、內阻兩個實驗。在進行復習時,教師可以在伏安法測量電阻的基礎上對其他實驗進行對比,幫助學生進行理解。
3. 類比法在《磁場》部分復習中的應用
該部分的主要內容包括磁現象、磁場、磁感應強度等部分,其中磁現象和磁場是初中學習的知識,學生對該部分知識的理解較為深刻,但是磁感應強度部分較為抽象,是學生學習的難點,該部分最重要的知識是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受到的力、運動電荷在磁場中受到的力。在該部分知識的復習中,重點是引導學生對該部分知識概念進行理解,并做好帶電物體在磁場中的受力分析。由于該部分的內容較為抽象,我們就可以利用前邊學習的電場的相關知識進行類比。例如:電場和磁場都會對處在場中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通過電場線來認識磁感線的一些性質。利用類比的教學方法,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主體作用,對所學的知識進行自主探索,不再是機械地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既學習了相關的知識,又鍛煉了自己的思維能力。
4. 類比法在《電磁感應》部分復習中的應用
該部分知識是高中階段才學習的知識,由于該部分知識的綜合性較強,在對該部分知識的復習中就要對相關的知識一一講解。很多時候,該部分知識會結合《恒定電流》和《靜電場》的知識進行考查,其中最為常見的形式就是“導軌”加“桿”的模型。因此,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分析最簡單的“導軌”加“桿”的模型,通過類比再對其他的模型進行分析,尋找它們之間的異同,以此過渡到更為復雜的模型當中去。
三、 小結
高中階段的物理學習,時間緊任務重,利用類比法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幫助學生盡可能多的掌握知識,并加深學生對它們的理解,這種“思后想前”的復習方式毫無疑問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李亞東.類比推理法與高中物理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2,(4):177-178.
[2]許外芳.略論《易經》的類比思維及其對中國古代科技的影響[J].學術探索,2007,(5):107-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