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麗
[摘要]目的:探究眼瞼美容整形術的臨床特點及臨床效果。方法:隨機選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行眼瞼美容整形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回顧性的對全部患者的基本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分析。結果:本研究108例行眼瞼美容整形術患者全部都順利完成手術,且在術后1個星期拆線,全部患者都隨訪1-3年,患者都未發生下瞼退縮、瞼球分離及眼瞼外翻等情況,其中下瞼袋并發下瞼松弛者以及上瞼皮膚松弛并發倒睫者都給予矯正。有2例患者術后發生青紫及皮膚淤血等情況,通過對照處理以后有所好轉,全部患者對手術效果都比較滿意。結論:眼瞼美容整形術是一種較為有效的眼部美容手段,可有效改善患者面部美觀情況,在臨床中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眼瞼美容整形術;臨床效果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眼瞼皮膚松弛情況也不斷加劇,眼瞼下垂,彈性減弱,上瞼松弛直接影響著眼部美觀度,嚴重的話可發送遮蓋視野情況,直接影響視力。在臨床中,眼瞼松弛的原因主要包含皮膚松弛、眶隔筋膜松弛及眼輪匝肌等。現階段,因為眼瞼松弛的形成原因以及類型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眼瞼整形手術措施也會存在著相應的差別。本研究中為了探究眼瞼美容整形術的臨床特點及臨床效果,隨機選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行眼瞼美容整形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現對研究結果作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行眼瞼美容整形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回顧性的對全部患者的基本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分析。其中有56例女性,52例男性,患者年齡為20-64歲,平均年齡為(36.2±4.8)歲。全部患者在性別及年齡等方面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重瞼形成術
第一,埋線法。選擇重瞼線切線,且標記5個點,沿著一點進針,經真皮-瞼板-真皮,由另一點出針,再沿著出針點進針,由第3點出針,循環反復,直到第5點出針以后,向外側進行縫合打結處理。第二,切開法。沿著設計線切開皮膚與皮下組織,同以上操作進行瞼板暴露處理,將眶隔打開,切除多余脂肪組織,固定皮膚在距離瞼板最上端向下1mm部位,對傷口進行縫合處理。
1.2.2單純上瞼皮膚松弛主行上瞼除皺術
第一,切開設計。叮囑患者端坐或者站立,輕微的閉眼,輕推患者上瞼皮膚至眉部,盡量使其展平,確定切口線,其中切除皮膚下邊緣的最高點需要距離上瞼邊緣大約6-7mm,采用鑷子自重瞼線向上側夾持皮膚,由此確定皮膚上邊緣。第二,手術方法。采用利多卡因(2%)聯合少許腎上腺素實施局部麻醉,根據設計的切除皮膚上下邊緣將皮膚切開,剪除多余的淺層眼輪匝肌及梭形皮膚,充分顯露瞼板及提肌筋膜。如果有眶脂疝出,則需要將眶隔膜打開,輕輕的擠壓眼球,確保其自然疝出,采用電凝方式止血,并根據重瞼形成術切開法手術。
1.2.3下瞼整形術
下瞼的表現一般是由于皮膚松弛而形成眼袋,而眼袋的美容整形方法主要是皮膚入路與結膜入路等。第一,皮膚入路。在下瞼緣1-2厘米平行將皮膚切開,同時在切開下方大約0.5cm處沿著眼輪匝肌實施鈍性分離,充分暴露眶肌,將多余脂肪切除,最后縫合傷口。第二,結膜入路。在瞼板下方3-4厘米切開結膜,將眶肌剪開,清除多余脂肪球。
1.3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14.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不同時點的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計數資料,若P<0.05,則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本研究108例行眼瞼美容整形術患者全部都順利完成手術,且在術后1個星期拆線,全部患者都隨訪1-3年,患者都未發生下瞼退縮、瞼球分離及眼瞼外翻等情況,其中下瞼袋并發下瞼松弛者以及上瞼皮膚松弛并發倒睫者都給予矯正。有2例患者術后發生青紫及皮膚淤血等情況,通過對照處理以后有所好轉,全部患者對手術效果都比較滿意。
3討論
眼瞼是特殊的解剖結構,具有著均勻分布眼淚、保護眼球免受傷害以及減少光線攝入等效果。正常眼裂長度一般是面寬的五分之一,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眼部皮膚會發生松弛,從而導致眼袋突起及眼瞼下垂等,且上瞼皮膚松弛會導致正常重瞼形態完全消失。眼瞼松弛的原因主要包含皮膚松弛、眶隔筋膜松弛及眼輪匝肌等。現階段,因為眼瞼松弛的形成原因以及類型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眼瞼整形手術措施也會存在著相應的差別。相關研究證實,眼瞼美容整形術是一種較為有效的眼部美容手段,可有效改善患者面部美觀情況。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108例行眼瞼美容整形術患者全部都順利完成手術,且在術后1個星期拆線,全部患者都隨訪1-3年,患者都未發生下瞼退縮、瞼球分離及眼瞼外翻等情況,其中下瞼袋并發下瞼松弛者以及上瞼皮膚松弛并發倒睫者都給予矯正。有2例患者術后發生青紫及皮膚淤血等情況,通過對照處理以后有所好轉,全部患者對手術效果都比較滿意。
4結語
總而言之,眼瞼美容整形術是一種較為有效的眼部美容手段,可有效改善患者面部美觀情況,在臨床中值得廣泛推廣應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