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霞??
摘要:語文課堂上打動學生的是情,只有真情才能震撼學生。因此,語文課堂的真情給人以情思的滋養和心靈的啟迪。只要準確抓住教材的情感點和學生的情感點,才能探尋到平凡中的偉大。本文圍繞如何捕捉文本真情進行闡述,旨在提高閱讀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真情;平凡;偉大;教學
“真情如春雨,潤物細無聲”。初中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追求美好事物的高尚情操,就要注重對文本真情的捕捉。情感教育是一種教育手段與方式,語文教學中捕捉文本中的真情既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又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文本的感染與熏陶。初中語文教學中捕捉文本中的真情就是教師為再現文學作品中作者表達的情感,探尋作者那平凡而偉大的人格。
一、 深入挖掘文本,感受文本中蘊含的真情
偉大的導師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絕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心理學研究表明,初中學生的情感已經逐步的豐富起來,在語文課堂中最容易被調動起來的不是學生的積極性,而是學生的情感。因此,情感是體現個性閱讀的重要因素。初中語文教材在每篇課文中的語言都具有一定的形象性,無不包含作者那深厚的情感。所以,在閱讀過程中就要通過理解課文中作者的語言來體驗文本中蘊含的情感。教師要突出閱讀中的情感體驗點,幫助學生尋找這樣的體驗點。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從而讓學生受到情感的教育,進而提升學生的人文品質。例如:在教學《濟南的冬天》時,就通過這樣幾個環節來完成情感體驗:(1)理清思路,領略文章的結構美。文章圍繞怎樣的思路展開,表達了怎樣的情感;(2)品語句,體會其中的情感。哪些句子說明作者老舍對濟南冬天的喜愛;(3)多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4)歸納中心,體會文章的主旨。通過這樣的指導,引導學生去體會文中所表達的真情,從而體驗作者的真情。
二、 課堂適時滲透,把情感教育融課堂之中
如何處理好語文知識學習與培養情感教育的關系?實踐證明,教師不能在課堂中全部傳授語文知識,也不能一堂課全部談情感教育。而應該把情感教育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中,達到水乳交融的境界。適時的滲透情感教育,不僅可以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性情得到凈化,情操得到陶冶,而且還能使學生感受到作者的平凡的文本內容中所反映的那偉大的人格。例如,文本《孔乙己》中最后一句話“大約孔乙己的確是死了。”教師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情感。(1)如何理解“大約”與“的確”的關系?(2)作者這樣的結尾其用意是什么?(3)這樣的結尾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感?在師生研討的基礎上認為:這樣的結尾表達了作者對孔乙己的同情、悲憫,對吃人的封建制度的血淚控訴。通過這樣的解讀,激起了學生心靈的震撼。從而產生對孔乙己不幸遭遇的同情與哀嘆,進而強烈的憎惡舊社會。與此同時,學生也感受到作者平凡中那偉大的人格。這樣的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培養學生熱愛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
三、 體會文本真情,體驗作者的真切感受
我國的古人早就有“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的思想認識。初中語文教材中每篇文字中都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經歷,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對情感的體會來理解作者的真切感受。教師在對新授內容進行導入時要擬定情感的基調,用情感來塑造人,讓學生在閱讀中從文章的字里行間體驗到文章中的真情實感。例如:在教學賀敬之的《回延安》時,就牢牢地抓住那些具體而帶有強烈特征性的句子進行賞析。接著,用多媒體課件把眼前的景色和人物帶到我們的眼前,就像一個久客他鄉的游子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延安啊,這革命的搖籃,這偉大的“母親”,詩人帶著多少情意倒入了你的懷抱!寫景色,景色因為帶上了詩人的情感分外美麗;寫人物,人物因為帶上了詩人的情感格外可親!這些兩行一排的小小的詩句,它具有多么大的動人力量,它的內涵是多么豐富!景色、人物、情感、思想,交融在一起,多么和諧。正是這樣的真情,讓我們感受到詩人對延安的回憶與向往,也表明了詩人平凡而偉大的人格。
四、 借助朗讀的傳達,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前蘇聯教育家加里寧說:“沒有人能像孩子的眼睛那樣能捕捉住細微的事情。”我們知道,文章具有多種風格。因此朗讀文本的語調成高亢或沉緩;或激越或悲傷。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創作時的全部激情重新釋放出來。恰到好處的聲量、充沛濃郁的氛圍、籠罩心頭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畫面,在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中,學會更快的闖進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靈里,與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擔喜怒哀樂,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例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上闋要讀得豪情萬丈,下闋要讀得居高臨下。最后三句要讀得意氣軒昂,這樣才能體現作者偉大的胸襟。同樣,只有帶著懇切無比的語氣朗讀才能體會得到《出師表》中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良苦用心。文本中蘊含作者的真情,只有在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時,才能把知識內化為學生自主思維的動力,才能感悟出作者那平凡的語言文字中偉大的人格力量。因此,語文教學在激發學生情感共鳴的時候才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與思維創造能力。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必須深入挖掘教材中相應的情感因素。只有體會文本中蘊含的真情,才能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才能感受到作者那平凡中偉大的人格力量。因此,初中語文教學不僅要使學生學到應學的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文本作者那平凡而偉大的人格力量。
參考文獻:
[1] 宋真.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6(07).
[2] 胡麗娟.情感教育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J].中學語文,2015(32).
[3] 張丹.淺議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陜西教育(中學版),2016(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