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艷莉 劉麗杰

[摘要]目的:觀察及分析艾灸肺俞和心俞治療慢性心衰的效果情況。方法:本研究對象是慢性心衰患者80例,隨機分成實施常規西藥治療的參照組以及在此基礎上展開艾條溫和灸雙側肺俞、心俞穴治療的研究組,分別具備病例數為40例。分別觀察及比較兩組患者的總體治療有效率情況。結果:通過進行比較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治療以后研究組明顯的優勢于參照組,P<0.05;進行比較患者的總體治療有效率,結果表明研究組較高,P<0.05。結論:對于慢性心衰患者而言,實施艾灸肺俞以及心俞的治療方案可以明顯的提升治療效果,并且積極改善心功能。
[關鍵詞]慢性心衰;艾灸;肺俞;心俞;效果
慢性心力衰竭的另一種稱法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產生的因素為各種原因致使心肌收縮功能和舒張功能不全現象,引發減少心輸出量以及循環淤血的綜合征,在心血管疾病的后期是常見的階段。當前,西醫治療此疾病是主要的舉措,但是西醫治療期間,也存在毒副反應問題,有效提升治療效果是關鍵。本研究對于艾灸肺俞、心俞治療慢性心衰的臨床療效展開觀察及分析,作出如下所示的報告內容。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為慢性心衰患者80例,選取的時間為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間。所有的患者均嚴格遵循《實用內科學》中相關之標準得到明確診斷為慢性心衰,同時依照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1994年標準進行心功能的分級,共包括四級。其中Ⅰ級、Ⅱ級、Ⅲ級、Ⅳ級患者分別為25例、16例、26例、13例。以隨機分組的方式,將患者分成各具備40例的研究組和參照組。其中,研究組具有22例男性以及18例女性,年齡范圍在50歲至75歲之間(65.7±8.6歲);參照組具有20例男性以及20例女性,年齡范圍在48歲至76歲之間(66.9±7.3歲)。對比兩組患者的相關資料,結果存在可比性,P值超過0.05。
1.2方法
研究組和參照組患者均展開常規的醫藥治療方案,具體包括的內容為強心劑、利尿劑以及B受體阻滯劑和擴血管等,治療的時間為30天。在此基礎上,予以研究組患者展開艾灸治療方案。即取雙側肺俞和心俞穴,以艾條溫和灸,予以每穴進行灸治時間為20分鐘,每天進行一次治療,治療的時間同樣為30天。
1.3觀察指標
觀察及統計兩組患者的總體治療有效率,遵循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制定總有效率的評價標準,包含三項標準,即顯效、有效、無效。其中,顯效的標準為可以獲得完全緩解的標準,或者心功能改善超過2級;有效的標準為可獲得部分的緩解,或者心功能改善程度為1級;無效的標準為癥狀和體征無改善,或者心功能改善未達到1級。通過統計并比較患者的心功能相關指標情況,包括治療前后心率(HR)、每分輸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改善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n,%)形式表示,通過卡方對其予以檢驗,計量資料則以(x±s)的形式來表示,通過t對其予以檢驗,在P<0.05時統計學意義存在。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對比情況
如下表1所統計,經實施治療以后,研究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況顯著的優勢于參照組,P<0.05。
2.2兩組患者總體治療有效率對比情況
如下表2所統計,經對比患者的總體治療有效率,結果顯示同參照組相比,研究組的優勢更顯著,P<0.05。
3討論
慢性心衰屬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喪失勞動力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臨床癥狀諸多,包括心悸和胸悶、尿少以及喘促等等,體征包括心率加快、心律不齊、兩肺噦音、口唇和爪甲發紺等等。當前臨床治療此疾病的主要舉措為西藥治療,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種不良反應情況。艾灸存在操作便捷以及效果顯著、反作用較少等優勢,近些年來,研究艾灸的藥性作用和物理作用、局部作用,以及艾灸對免疫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艾灸對機體代謝的調節等內容不斷的深入,表明艾灸對心血管系統以及免疫系統等等均可發揮出良好的調節功效。肺俞穴是肺的背俞穴,可具備宣肺通氣和疏調上焦的效果。現代相關研究表明,針刺肺俞穴能夠對于肺功能進行良好的改善,并且提升肺通氣量。肺主氣,心主血,由于肺與心的關系是氣血關系,因此肺俞亦能夠用在同氣血關系最為相關的心血管系統疾病中。心俞是心的背俞穴,功效為調理氣血、養心安神和寧心定志。現代研究顯示,針刺心俞,可消除癥狀的同時影響血流動力學參數,并對于心臟活動性質進行積極改善。而且其能夠調節心臟功能紊亂,對于心肌形態學的改變產生積極影響。
4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慢性心衰患者而言,實施艾灸肺俞以及心俞的治療方案可以明顯的提升治療效果,并且積極改善心功能。因此,值得將此種治療方案在臨床治療中推廣應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