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摘要:“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識字教學既是小學語文閱讀寫作教學的起點,又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難點。識字量龐大、識字基礎薄弱、無自主學習意識等問題導致農村的識字課堂變成了填鴨式的“一言堂”,如何讓孩子樂于識字,培養主動學習的意識成為我們探討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轉變理念;改進方法;積極評價
一、 轉變識字理念,享受學字的快樂
象形文字是以文字的線條勾勒出與之類似的物體形狀,表義特征明顯,簡單且形象,后來經過慢慢轉變,就變成了今天的文字。在教學《認一認2》象形字“龜”時,我以多媒體課件出示龜的立體實物圖和“龜”這個生字作比較,引導學生觀察。很快有一個孩子發現烏龜那伸縮自如的脖子和“龜”字上方的魚字頭形狀很像,有了好的開頭,又有孩子發現了龜尾與“龜”字底部豎彎鉤的聯系,這時,有一個小朋友站起來質疑“龜”字中間寫錯了,其他小朋友立刻興致勃勃地觀察了起來,有不少孩子隨聲附和。原來細心的孩子們發現烏龜的脊背是圓圓的,它的殼上有許多魚鱗樣的方塊,中間好像還有一條亮亮的“線”,可是這個“龜”字中間卻只有一條“橫線”,一條“豎線”,少畫了很多條線。孩子們充滿童趣的語言讓人忍俊不禁,我立刻從網上搜索播放了“龜”字的象形演變動畫,通過生動形象的動畫演示,孩子們終于了解了“龜”字的簡化演變史,同時也掌握了以圖識字的方法,通過圖畫形象地記住了“高”、“家”、“網”、“雨”、“魚”等象形字,更有孩子發揮想象力,用夸張的肢體表演結合電影、動畫、謎語、游戲等形式形象地記住了諸如“一個船夫戴帽子”的“夫”、“一雙小手眼睛上看”的“看”等字。
二、 改進識字方法,規律性系統性識字
識字教學是學生對漢字由陌生到熟悉的一個過程。學習心理學認為:學習是學生在不斷嘗試錯誤的過程。評價的本質功能應在于促進發展,識字教學的評價也應從發展出發,提升學生語文的水平和能力。
一位老師在教學“撥”這個生字的過程中,有一個孩子舉手表示這是“拔河”的“拔”,是他去年參加校拔河比賽時看到的。另一個孩子卻表示反對,并將“拔河”這個詞語寫在了“撥”字的下面。老師請前一個孩子仔細比較這兩個字:“你看到的是這個‘撥字嗎?”孩子遲疑了一會說:“老師我也不太確定了,這兩個字長得很像,就差一豎,不,應該是豎折。”老師表揚了孩子的發現:“這次你觀察的很仔細,能將比賽中的所見運用到語文學習中,這種方法值得我們學習。”說著,老師用紅筆將“撥”字的一豎圈了起來,并詢問同學們有什么方法區分這兩個字,第三個孩子舉手說:“老師,拔河比賽是集體比賽,‘拔河的‘拔用提手旁表示手部動作,‘友這個字代表我們所有朋友一起努力,上方的點則代表我們用盡力氣向后倒,所以這個字表示拔河需要我們班所有小朋友握緊長繩用盡力氣向后倒才能獲得成功?!崩蠋煂@位同學的回答給予了充分的贊賞,第一個孩子主動站起來說:“老師,他的方法特別好,我立刻記住了‘拔這個字,我還想到一支兒歌來記住‘撥這個字,白鵝撥水撥撥撥,大家想想看,白鵝游動時翅膀悠閑自得地撥動清水,羽毛隨水波流動不就好像姑娘飄逸的長發嗎?”這一次孩子的回答贏得了全班的掌聲。
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利用聯想記憶、偏旁的相近的方法學生們事半功倍地記住了與腳步動作有關的跑、跳、躍等,運用相同聲旁生字換偏旁的方法學生記住了較、校、郊、咬等生字并能夠通過形旁清楚區分生字含義……學生自主構建了識字的系統網絡,主動識字的積極性得到極大的提高,生字錯誤率也有所降低。
三、 識字評價要積極,著力促進發展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低年級孩子思維活躍,自尊心、自信心較強,對于老師和同學、家長的評價很是在意,只要教師經常表揚鼓勵,便勁頭十足,往往會有出色的表現;相反,如果老師同學和家長經常批評他、指責他時,則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學習的自信心,因此在識字教學評價中,教師要著力以鼓勵和表揚為主。
1. 評價主體應多元化。
語文新課程評價強調參與互動,學生自評、互評與他評相結合,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在識字教學的鞏固階段,開火車檢測學生字音字詞的學習效果時,我通常采用自評和他評相結合的辦法。每一個字詞朗讀后,我會問:“你覺得這個字詞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的?他讀得怎么樣?其他小朋友有沒有不同意見?”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與不足,樂意接受別人的意見,從而激發出新的學習活力。
2. 注重積極評價的作用
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同,這時評價的目標確定就要體現差異性。對一些識字有困難的學生來說,應制定不同時期的目標,如能達到目標,他還是應該得到肯定的。例如:學習“狐假虎威”這個詞語的讀音時,有一位拼音基礎較弱的小朋友竟然能正確讀出這個詞語,發音標準聲音洪亮,細問之下,原來他的爸爸每日睡前都會給他讀一篇睡前故事,還會引導他演一演故事中的人物,我在吃驚之余忍不住在班里表揚了他,從此以后他學習的熱情越來越高,上課也一改之前沉悶不語的狀態,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語文課程標準低年級學段倡導教師努力開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學生一旦喜歡上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和學習動機,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5版[S].
[2]陳瑾.小學語文識字方法探究[R].西安市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中期報告,2011,9.
[3]徐秀春.評價在識字教學中的魅力[J].新課程.小學版,2007(21):105-1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