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占英
[摘要]目的:心理療法對癔病性眼病的療效觀察。方法:對15例心理障礙患者的心理治療。結果:經過耐心細致的心理疏導,15例患者全部治愈。結論:心理疏導治療癔病性眼病,既減少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又避免了藥物對患者的副作用,值得廣大醫務人員臨床推廣。
[關鍵詞]癔病/眼病;心理治療
癔病性眼病多發生于青壯年,女性多于男性。癔病性眼病多由重大的生活事件,遭受強烈內心沖突或情感體驗,高度的暗示和自我暗示,作用于易感個體引起的精神障礙從而引發的一系列的臨床癥狀。常發生于精神創傷之后,屬于“郁癥”和“臟燥”范疇。多因肝郁氣滯,玄府郁閉,脈絡失暢所致。“眼病多見于性情急躁之人,因性急于人,肝易抑郁,郁久生熱,濕與熱合,蘊結于脾,使精氣受損而目暗不明”。因此,情緒劇變可以引起人體陰陽失調,氣血不和,臟腑功能紊亂而導致眼病。治療除用針灸和藥物外,更應重視心理治療。
治療癔癥性眼病首先要掌握患者的思想和心理狀態,以及容易接受暗示的性格,注意患者病后的不良情緒,病變過程中渴望復明的復雜心理,進行熱情耐心地指導,幫助患者逐步樹立治愈眼病的信心。調節患者的復雜心理,即在一時間的自我暴怒(突然失明、視力下降或其他眼疾等患者非常著急),自我克制(到醫院有醫生治療,患者抑制自己的焦慮,掩飾患病的原因)、自我分析(到醫院可能治療,可能病情嚴重不能治愈)等,爭取讓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1臨床資料
注意分析患者發病的原因和來醫院有治療希望的自我安慰的心理,注意引導和啟發患者,使患者首先得到眼病可以治療的安慰,注意及時堅定患者的信念,從各方面積極開導患者,逐步給患者解釋。醫生解答問題要果斷、清楚和具有權威性,打消患者的顧慮,使患者信任醫生。例如:(1)一青年女性患癔病性皮質忙,經過多次作思想工作,了解到患病的原因與暗示性格有關,并且有生氣憤怒的誘因,我們就從心理治療入手,通過耐心解釋、疏導等方法,幫助患者提高認識,增強適應能力,調整情緒,消除煩悶等不適感,在行針灸治療之前,給以強烈的語言暗示,肯定有信心地告訴患者及家屬,針灸治療后就能重見光明,果然該患者在針灸治療配合藥物治療(重量鹽水)之后能可見眼前的人及物質。(2)一女性患者,因失戀后突然雙眼失明,雙眼瞼痙攣,情緒不穩定。經詳細檢查,排除眼部占位性病變,診斷為“癔病性皮質盲,眼瞼痙攣”,經過耐心的心理治療,消除患者的焦慮心理,穩定了情緒,提高了對疾病治療的信心,再經過語言暗示及針灸治療,患者很快恢復了視力。(3)一中年婦女,因老公酒后家庭暴力,晚上急診就診是因看不見而抬來,檢查結果;雙眼瞼腫脹,皮下瘀血,睜眼困難,開瞼器開瞼見眼球完整,角膜透明,前房中深,瞳孔園,3毫米,居中,對光反射靈敏,球結膜輕度充血,眼前節正常,眼底檢查見視網膜色紅潤,視盤境界清,杯盤比正常,動靜脈比例正常,黃斑部中心凹光反射消失,視網膜反光增強,未見出血和滲出灶。當時診斷為“雙眼鈍挫傷,視網膜震蕩傷”,經過對癥治療后眼瞼腫脹消失,黃斑部中心凹光反射恢復,但是,病人自訴仍然看不見,經過耐心細致的心理疏導,配合針灸及藥物(重量鹽水)等治療后視力逐漸恢復至正常。
2討論
治療和暗示效果不佳時應考慮到患者心理,即患者認為是否自己的病情較重?對于這種多慮的心情,醫生要向患者解釋清楚,消除不良心理狀態,在此基礎上加以肯定的、充滿信心的語言刺激,使患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達到治療效果。同時讓患者始終保持性格開朗的良好精神狀態。臨床表明癔癥患者對外界的反映是直接受暗示影響的結果。對此,心理治療癔癥性眼病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癔病患者對外界的反映是直接受暗示影響的結果。為此,心理治療癔病性眼病有重要的意義。在治療時,既應用他暗示也應用自暗示。這就是說:醫生將一意念暗示給患者,使這一意念在患者的情緒和意志中發生作用。如治療癔癥性皮質盲的患者,醫生說:“看見了!”使患者在針灸之后產生視覺效果。自暗示則是自己暗示自己。暗示是人類心理活動固有的本領,人們隨時都在受到各種暗示的影響和支配。所以在臨床經常可見癔癥性眼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是和暗示有著直接的關系。
癔癥的表現形式五花八門,僅軀體形式的癔癥就有多種,其中由癔癥引發的眼病,稱之為癔癥性眼病。癔癥性眼病的治療主要采用心理療法,那么為何心理療法能治?來看看中醫怎么說。癔癥性眼病的中醫分析,中醫認為癔癥性眼病多發于青壯年,女性多于男性。常發生于精神創傷之后,屬于“郁證”和“臟燥”范疇。多因肝郁氣滯,玄府郁閉,脈絡失暢所致。治療除用針灸和藥物外,更應該重視心理治療。
心理療法在病情好轉和惡化方面有明顯的雙向作用。因此,應該重視心理療法,運用心理療法治療癔病性眼病,而提高心理治療的語言藝術修養是臨床工作中取得較好效果的重要保證。心理疏導治療癔病性眼病,既減少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又避免了藥物對患者的副作用,值得廣大醫務人員臨床推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