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洪婷

[摘要]目的:針對中醫護理在骨折術后臨床護理中的運用展開討論,為臨床護理提供一定的參考。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骨折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50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的護理模式進行骨折術后護理,觀察組運用中醫護理模式展開護理,比較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滿意度等。結果:觀察組患者經過中醫護理后,并發癥發生率為(0.4%),護理滿意度為(96.0%),對照組經過常規護理后,并發癥發生率為(0.8%),護理滿意度為(84.0%),兩組患者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骨折手術患者來說,運用中醫護理的方式,能夠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在臨床中進行推廣。
[關鍵詞]骨折手術;中醫護理;臨床運用
骨折屬于臨床常見的急癥,不同年齡段均有發生。骨折患者的特點通常包括疼痛明顯、并發癥多以及功能受限嚴重等,嚴重者可能會出現生理功能喪失或終身殘疾。臨床中多應用手術來治療,術后護理通常是以康復護理與預防并發癥為主。選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骨折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針對中醫護理在骨折術后臨床護理中的運用展開討論,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骨折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50例,女性22例,男性28例,患者平均年齡為41.5歲,有20例為上肢骨折,8例多發粉碎性骨折,22例下肢骨折;觀察組50例,女性24例,男性26例,患者平均年齡42.3歲,有18例下肢骨折,9例所發粉碎性骨折,23例上肢骨折。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方面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方式,包括鍛煉指導以及飲食指導等。
觀察組采用中醫護理的形式,給予患者康復指導、飲食指導以及心理護理等方面的護理,主要方法如下:
①開展心理護理。骨折患者因為病程較長,較容易出現焦慮或消極等情緒。此時護理人員就需要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傾聽患者的煩惱與疑惑,并給予患者一定的安慰,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中醫理論認為,中怒傷肝、驚傷腎、憂傷肺,患者的情緒過于焦慮或恐懼,都會導致身體出現紊亂。因此護理人員應當主動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疾病發生的原因,告知患者治療的方法與康復過程中應當注意的事項,同時帶領患者進行放松訓練。②康復護理。中醫護理的要點在于從整體上看待患者,按照患者各器官間的關系,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的把握,隨后制定合理的護理措施。在護理過程中,可綜合運用中醫的熏蒸治療、針刺鎮痛以及按摩或者推拿等方式,由此促進患處的血液流通,舒活筋骨。但患者傷口還未愈合前不能進行康復護理。③飲食護理。骨折術后患者應當加強營養,中醫認為,腎主骨,因此在日常飲食中應當注意使用補腎的食物。假如患者有氣血虛的情況,則可在日常飲食中加入當歸、黃芪,假如患者脾胃不和,飲食則不能太過油膩。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滿意度等指標。
1.4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統計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當p<0.05時,統計學有意義。
2結果
經過一定時期的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與治療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3討論
中醫護理的要點在于內科護理,其相關內容主要包括了針灸推拿、養生訓練以及運用中草藥等。在整體護理工作中,中醫護理具有特定的優勢,其是從整體觀著手,為患者疾病的治療與康復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嘲。針對骨折患者來說,患者較容易出現情緒焦躁的情況,很難接受骨折事實,一些患者可能會出現不配合治療的情況。實施中醫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先從心理上安慰患者,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隨后,護理人員可通過康復護理與飲食指導來降低術后并發癥。具體來看,骨折患者因為長期臥床,活動量減少,且患者的食欲很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出現食欲下降等情況。因此在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時,應當循序漸進的進行,指導患者進行一些功能訓練,增強護患間的溝通,此外護理人員應當囑咐患者多進食富含維生素、高蛋白的食物,少食用一些油膩的食物。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了中醫護理的方式,與對照組相較,護理滿意度、治療依從性都較高,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兩組患者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于骨折手術患者來說,運用中醫護理的方式,能夠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在臨床中進行推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