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要]目的:研究門靜脈高壓癥脾切除術后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及護理體會。方法:將所有患者按照術后有無出現靜脈血栓將其分為兩組,PVT組共31例,非PVT組共49例,對造成患者形成靜脈血栓的因素進行統計分析。結果:PVT組患者的肝功能評分、術中出血量、脾靜脈寬度、門靜脈寬度和抗凝藥物使用均與非PVT組存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出,影響患者術后形成PVT的主要因素為門靜脈寬度、脾靜脈寬度、血小板計數和未使用抗凝藥物,經檢驗,結果具有統計學價值(P<0.05)。結論:導致門靜脈高壓癥脾切除術后血栓的因素比較多,在臨床實踐中,要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
[關鍵詞]門靜脈高壓癥脾切除術;靜脈血栓;護理體會
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80例門靜脈高壓癥脾切除術患者,將其作為本文研究的對象,以此來研究術后血栓形成原因及臨床護理對策,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門靜脈高壓癥脾切除術患者,其中男患者46例,女患者34例,患者年齡在31-7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4±6.3)歲,根據患者術后有無出現靜脈血栓將其分為兩組,PVT組31例,非PVT組49例,其中PVT組中男18例,女13例,年齡33-72歲,非PVT組中男28例,女21例,年齡31-74歲。
1.2疾病判定標準
在本研究中,入選的患者均符合納入標準,各項指標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同時,還通過臨床體檢、CT、MRI等手段進行輔助確診;經過檢查,患者在術前均無門靜脈血栓形成。在知情基礎上,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行經脾切除術聯合血管斷流進行治療。所有患者均排除相關禁忌癥。
1.3方法
兩組患者采用的手術方式相同,手術操作人員和護理人員均相同。術后1周,兩組患者均行門靜脈系統造影,對手術效果進行評估。
1.4評價指標
評價采用目標性監測的方法,專職護理人員對每一位患者進行跟蹤,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進行詳細記錄,記錄內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手術方式、有無高熱、腹痛等臨床癥狀等,同時,還要詳細記錄患者臨床護理狀況及化驗檢查結果,并依據門靜脈彩色多普勒檢查結果來篩選PVT發生例數等。
1.5統計學處理
本文所涉及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所有計量資料均經t檢驗,以(x±s)來表示;所有計數資料,均經x2檢驗并以%表示。自變量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如果P<0.05時,則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PVT形成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
對篩選出的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發現,在諸多因素中,門靜脈高壓癥脾切除術后PVT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為血小板計數、門靜脈寬度、脾靜脈寬度、未使用抗凝藥物,經過檢驗,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所示。
3護理對策
3.1腹腔引流管護理
在完成手術操作后,護理人員應當確保患者的腹腔引流管保持暢通,如果有必要,可給予患者負壓吸引,同時,對引流液量變化情況進行嚴密關注,避免出現意外情況。在更換引流袋時,應堅持無菌操作,防止患者出現臨床逆行感嘆。掌握嚴格的拔管指征,在合適的時間進行拔管,避免過早或過晚拔管引發并發癥。引流量最好保持在20ml/d以下,3d后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進行拔管。
3.2腹腔內出血觀察
在脾切除術后24-72h內,容易發生腹腔內出血的并發癥。醫護人員在臨床監測中,必須要對患者神志、血壓、心率、尿量等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測,并詳細記錄,一旦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處置。
4討論
PVT的發生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發病比較隱匿,如果發現患者出現腹痛、腹脹、發熱及腹水突然增多等,必須要引起足夠的警惕并進行對癥處理。本文研究表明,及時發現PVT的相關危險因素,有針對性地進行護理干預,可以降低門靜脈血栓形成的幾率,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和滿意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