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煒

[摘要]目的:探討循證護理在血管外科介入手術患者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在我院行介入手術治療的120例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患者60例。針對于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模式,而針對于觀察組來講,則接受循證護理模式,有針對性的進行兩組護理工作滿意度與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血管外科介入手術患者管理中,介入循證護理后,可以有效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循證護理;血管外科介入手術;,臨床效果
在本文獻中,有針對性的選取在我院血管外科行介入手術治療的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分組對照分析研究,對循證護理在血管外科介入手術患者管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詳細的探討與分析,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20例行行介入手術治療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52例,年齡48-79歲,中位年齡63.6歲。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60例,所有患者納入研究對象前,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一般資料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選取的觀察對象完成血管外科介入手術后,針對于對照組對其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模式,對觀察組則采取循證護理模式,通過對觀察組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及實際狀況進行充分的了解與掌握的基礎上,護理人員通過將自身的實際工作經驗與專業(yè)技能與搜集的相關參考資料進行結合,有針對性的對每位患者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并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以此來通過不斷的實踐來檢驗循證護理在在血管外科介入手術患者中所發(fā)揮的臨床效果,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術前護理:在手術前,護理人員通過耐心、細心的為患者講解一些與他們所患的疾病相關的基本知識、手術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及術后治療效果等內容,并多與患者溝通交流,有針對性的講解一些術后成功案例,多給與患者精神上的鼓勵,以此來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恐慌等不良情緒,增強其自信心,促使其更好地配合手術。做好術前的相關檢查,處理好患者術前會陰部及雙側腹股溝備皮工作,做好碘過敏及抗生素試驗,對患者的穿刺部位以及體溫做好實施監(jiān)護,好相關記錄。
術后護理:患者手術之后,要采取平臥位,扎穿刺點可以通過使用彈力繃帶進行加壓。針對穿刺側肢體需制動12h,期間,護理人員一定要對患者的穿刺側肢體情況嚴密觀察。確保患者每天的飲水量>1500mL,鼓勵患者多飲水,以此來加速造影劑排出。告知患者在飲食上多增加纖維素等攝入,從而保障大便的通暢。術后一天,迫解除后,鼓勵患者下床運動,以此來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在手術之后,護理人員積極的鼓勵患者配合進行抗凝、溶栓治療,期間需嚴密觀察其凝血功能、患肢體溫及呼吸道等情況。
1.3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以及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文中所有相關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學處理,均采用SPSS19.0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X2檢驗,若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通過對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結果進行對比,得知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
針對于觀察組而言,在術后,只有1為患者發(fā)生冠狀動脈損傷,并已經治愈出院,其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04%,觀察組中,患者的手術時間平均1.1~1.6h。對照組中,患者在術后出現(xiàn)了2例自發(fā)性出血、5例出現(xiàn)冠狀動脈損傷,并己經治愈出院,其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4.29%,由此得出,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伴隨著人們日常生活質量水平的不斷提高,促使醫(yī)院對護理工作越來越重視,循證護理得以推廣應用。針對于循證護理模式而言,其是在對患者的實際自身情況與狀況以及個人價值觀及護理需求,進行充分的了解與掌握的基礎上,護理人員通過將自身的實際工作經驗與專業(yè)技能與搜集的相關參考資料進行結合,有針對性的對每位患者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對護理行為進行科學的批判,并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以此來提高護理質量。同時分析實踐中取得的臨床效果,能否進一步提升效果以及是否需要深入開展等。通過本研究表明,在血管外科介入手術患者管理中,對觀察組患者采用循證護理模式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循證護理模式對血管外科介入手術患者實施后,可以有效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