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愛勤 毛榮艷
[摘要]本文收集、整理、分析近年來關于乳腺癌患者心理護理的相關研究,總結了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點,分析了學者們關于乳腺癌患者行為干預、認知干預、環境支持、特殊心理的護理等心理護理措施的研究進展。本文旨在梳理乳腺癌患者心理護理的研究內容,為臨床護理實踐提供一些參考,改善乳腺癌的護理質量與患者的心理狀態。
[關鍵詞]乳腺癌;心理護理;研究進展
乳腺癌是一種嚴重制約女性身心健康且危及患者生命的惡性腫瘤,全球每年新發乳腺癌病例約167.1萬,每年約52.2萬患者死于乳腺癌,發達國家發病率高于發展中國家。手術是治療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乳腺癌術后患者多存在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制約了患者的術后效果和預后轉歸。因此,加強乳腺癌患者的心理護理尤為重要,現將近年來學者關于乳腺癌患者心理護理的研究進展作一綜述。
1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
乳腺癌患者存在焦慮、不安、抑郁等情緒,同時各類并發癥與疼痛感也會影響患者的情緒與生活。徐慧青指出,乳腺癌患者的漢米敦抑郁量表平均分為(25.80±10.25)分,顯著高于正常人的分數,患者抑郁的發生率比較高;顧永平還提出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普遍存在焦慮、恐懼、悲觀等心理反應,特別是乳腺癌患者乳房切除后面對乳房缺失時的心理變化,有不同程度的性心理障礙。
2乳腺癌患者的心理護理
2.1行為干預
帕提曼·吐達洪在研究中提出,乳腺癌化療患者中通過行為干預指導患者如何應對化療的不良反應,鼓勵患者增強自信面對疾病,對乳腺癌化療患者的焦慮狀態有重要影響,有效緩解焦慮情緒,提高生活質量;陳潔璋提出,對乳腺癌根治術患者及其家屬實行同期行為干預,主要是指導患者家屬特別是丈夫支持理解妻子,對患者的合理性生活進行引導,可有效降低不良心理影響并提高性生活質量。鄭雪梅比較了常規護理組和心理行為干預組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指出心理行為干預通過控制患者的不良行為因素,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化療前惡心嘔吐的發生率,同時緩解患者因化療產生的焦慮抑郁心理(P<0.05)。
2.2認知干預
結合患者術后的心理狀態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輔導,特別是乳腺癌患者切除術后患者,護理人員應當采取合適的溝通方式,注意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委婉,使患者認識到手術對保障生命健康是值得的,同時鼓勵患者建立自信,加強對患者的愛護和關心,促使患者克服術后的不良情緒。焦永倩提出在乳腺癌患者中應用元認知策略,和常規護理相比,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認知自信、積極信念、思維和控制需要、以及元認知的總分,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飛利信信念;陳靜靜指出在乳腺癌手術患者圍手術期實施認知干預,主要是對患者進行疾病及手術知識宣教,提升患者的認知水平、緩解患者的心理障礙,最終干預組患者的護理依從性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干預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2.3環境支持
乳腺癌患者要承受腫瘤擴散、形象改變以及治療副作用帶來的困擾,來自家庭與社會等環境的支持對乳腺癌患者尤為重要。梁秀鳳認為,家庭是與患者生存聯系最為緊密的環境,家庭支持對緩解患者心理壓力發揮了巨大作用,提高患者配偶和女性家屬的支持能力、建立長期的家庭支持計劃,為乳腺癌患者提供良好的家庭環境支持;包愛倆通過問卷調查支持,乳腺癌患者的年輕乳腺癌患者較正常人能獲得較高的社會支持,但其社會支持度低于年齡≥40歲的乳腺癌患者,需要護理人員充分評估并給予護理干預,幫助其優化社會支持環境;韋嘉玲提出,對乳腺癌患者實施團體干預,具體包括信息支持、同伴支持、榜樣引導等干預措施,能夠能改善康復期乳腺癌患者的社會支持水平,醫護人員應對康復期乳腺癌患者給予更多關注,為乳腺癌患者的康復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2.4特殊心理的護理
乳腺癌患者在患者存在自我形象紊亂、擔憂化療副作用、社交障礙等特殊心理問題,在護理過程中應結合患者的特殊心理實施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對策。申叢紅指出,針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存在的自我形象紊亂問題,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羅伊適應模式進行護理,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其有效適應性,降低自我形象紊亂發生率(P<0.05);崔迎提出,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的患者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社交障礙,經過認同療法、保護病人的自尊心、取得親屬的配合等心理支持對策,有助于緩解患者的心理障礙。
3小結
綜上所述,學者們對于乳腺癌患者的心理護理進行了廣泛研究,取得了豐富成果。乳腺癌患者存在焦慮、不安、抑郁等情緒,制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康復速度。學者們主要討論了行為干預、認知干預、環境支持、特殊心理的護理等心理護理措施的實施方法和效果,對于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發揮了重要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