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鶯

[摘要]目的:探討重復行人工流產患者中運用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研究對象來自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期間收治的80例重復行人工流產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運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運用心理護理干預,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后的心理狀態以及護理滿意度情況差異。結果:在護理前后焦慮評分上,觀察組護理后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患者護理滿意率上,觀察組為100%,對照組為82.5%,兩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重復行人工流產患者中運用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減少患者焦慮感,提升心理狀態質量,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重復人工流產;心理護理干預;效果
人工流產是當下解決女性意外妊娠的有效方法,在臨床使用廣泛,患者接受程度較高。隨著人工流產使用的廣泛性,導致重復性人工流產的患者比例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該手術操作存在一定風險性,尤其是反復性人工流產者,容易引發宮頸年齡、子宮穿孔、繼發性閉經、不孕等不良問題,對患者身心構成一定傷害,因此也導致患者有較大的心理壓力。本文通過研究對象來自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期間收治的80例重復行人工流產的患者,分析運用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來自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期間收治的80例重復行人工流產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年齡范圍為21歲至36歲,平均年齡為(28.3±2.1)歲;未婚者22例,己婚者18例;妊娠時長為6至9周,時長為(7.3±1.0)周;觀察組年齡范圍為2l歲至35歲,平均年齡為(27.6±1.8)歲;未婚者23例,己婚者17例;妊娠時長為6至9周,時長為(7.5±1.2)周;所有患者在年齡、婚姻情況與妊娠時長上沒有顯著性差異,具備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運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運用心理護理干預,具體護理內容如下所示:
心理護理干預要充分的針對患者不同年齡、婚姻情況、性格、社會角色、家庭情況、信仰、知識結構等情況做針對性展開,提升心理護理的效果。其中尤其要區分未婚與已婚群體的護理差異性,未婚先孕女性在人工流產中會有更強的焦慮心理,擔憂以后的生育情況,個人的名譽,家庭的壓力等,因此要充分保證對患者隱私的保護,同時要構建良好的護患信任關系,讓其能夠更加放心的表述自身的擔憂,而后做出針對性安撫。對于人工流產與未婚先孕帶來的一系列問題,能夠從心理層面上達到開導疏通的效果,避免其對該問題有過分的擔憂,保持相對理性的態度看待該問題,同時要讓其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避免重復人工流產的繼續惡化。指導其掌握正確的避孕知識與方法,提升其避孕成功率,減少人工流產的頻次。要充分針對其避孕失敗情況做分析,讓其規避同樣避孕失敗的問題。因此心理護理在一定程度上為了保證效果,要配備對應的健康教育工作進行,這樣才能更好的解決患者實際面臨的心理壓力問題。較多的患者在進行人工流產上存在心理層面的壓力,更多的是對手術與自身情況缺乏足夠的了解,因此會有過度的焦慮擔憂。尤其是對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而言,擔心手術后會影響日后孕育能力。
對患者除了做心理上的溝通指導,同時也可以運用放松療法與音樂療法方式來達到患者心理層面的疏導減壓,讓其更好的配合手術工作的推進,提升術后恢復效果。護理人員要保持充分的耐心,去傾聽患者的表述與訴求,做出對應的心理支撐與指導。要指導患者保持良好的飲食、運動、個人衛生、用藥與生活指導,讓患者術后得到更好的恢復,減少恢復不良引發的心理焦慮感,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1.3評估觀察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情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評分,分數越低代表焦慮情況越輕同時觀察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滿意度分為很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滿意率=很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1.4統計學分析
將護理有關數據通過spss17.0分析,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同時以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標準。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評分情況對比
如表1所示,在護理前后焦慮評分上,觀察組護理后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
見表2,兩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重復人工流產患者需要得到專業的心理指導與健康指導,讓其保持更順暢的手術與術后恢復,減少今后手術可能性,提升患者整體生活質量,減少手術對患者帶來的傷害,降低手術引發的不良心理問題。具體操作上要因人而異,提升心理護理干預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