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謐莞
摘 要:祖先為我們留下大量豐富的傳統文化,這些精髓都是當代設計師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從竹文化的表象屬性到文化屬性,提出進行設計時要因材制宜和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建議,使竹文化的符號更好地融入人們的現代生活。
關鍵字:傳統文化;竹文化;符號;現代設計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歷經上千年演化而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面貌的文化,是歷代祖先所創造并為之世世代代繼承發展的,是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博大精深的優秀的傳統文化。從諸子百家的學說、琴棋書畫、傳統戲劇到中國建筑、民間工藝、衣冠服飾等,無一不是當代設計師設計創作的創意源與素材庫。如何將傳統優秀文化的精髓恰如其分地運用在當代設計中是每一位設計師所需要的思考的問題。竹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特殊的地位,狹義的竹文化早在五千年甚至或者更早的時代就已經產生,只是僅限于以竹作為人類生活的一種用具而產生的實用性文化。
1 竹的自然屬性
竹原本產于中國,主要分布在南方,像四川,湖南,浙江等,類型眾多,適應性強,分布極廣。中國是世界上產竹最多的國家之一,竹葉因其分布廣、生長快、用途多、經濟價值高等特點,被譽為“綠色的金礦”。竹子被人類發現并且利用的價值最早體現在生產勞動的工具上。遠在商周時代,中國已發明使用竹鉆。公元前251年李冰便帶領民眾修筑了世界上第一座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四川的都江堰。其中使用了大量的竹子,世界上最古老的自來水管就是用竹子制作而成的。竹子體輕質堅,皮厚中空,抗彎拉力強,展現出力學美。著名建筑大師貝聿銘從鄭板橋的《蘭竹圖》中受到啟示,設計建造高13656127571達315米70層的“仿竹杰作”中國銀行大廈,巍然屹立于多臺風的香港,展現出“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的豪邁氣勢。
2 竹的文化屬性
竹子的文化屬性并非與生俱來,而是人類在利用竹的自然屬性和改造社會的同時,將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于竹的自然屬性之上,從而使竹子具有了人的文化氣息,烙上了文化的社會屬性。竹的本性賦予人們精神文化上更高的追求與想象。在宗教、禮樂、文學、繪畫、書法等人文象征中無一不體現竹子的文化屬性。
竹子作為生產勞作工具參與到人類對社會改造的進程中,逐漸也被人類的活動所影響。遠古時代的先民們視竹為神物,認為竹子具有永恒的特性,不受季節的影響,超乎季節的變換,即使在萬物蕭條的秋冬時節也能保持翠綠如新。竹也被認為是“鸞鳳之食”,引申之意為竹之茂盛則鳳凰至,鳳凰至則平安到。正是這些文化的深刻寓意使得竹子逐漸演變為禮儀中的禮器。古時竹為“八音”之一,笛、蕭、笙等都是以竹為制作材料的,稱音樂為“江南絲竹”,有“絲不如竹”之說。在唐代,還稱樂器演奏者為“竹人”。所以有了竹樂器才有了音樂。
中華民族的日常生活中隨處都有竹的身影。唐以來,把“竹、梅、松”并稱為“歲寒三友”。明代則把“梅、蘭、竹、菊”譽為“四君子”。 自古以來,歷代文人雅士尤愛用竹抒情言志。蘇東坡在《于潛僧綠藥軒》中說:“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竹以它的瀟灑自然,素雅寧靜之美,虛而有節,疏疏淡淡,不媚不諂的品格與古代賢哲們“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情操相契合。文人墨客將竹自喻,喜竹,愛與竹親近,竹已經不是君子的參照物,而就是君子本身了。
3 竹文化與現代設計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一種歷史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又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文化是凝結在物質之中又游離于物質之外的,是人類之間進行交流的普遍認可的一種能夠傳承的意識形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觀點,“天人合一”的思想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傳統設計,并將這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想逐漸延伸至現代設計中。傳統的竹文化與中國傳統的審美觀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相互統一融合。竹文化從最初的自然屬性演變至文化屬性,將審美取向慢慢替代實用價值。這樣的過程體現了竹文化與傳統審美文化的和諧統一。藝術與科技同屬廣義的文化范疇,而現代設計就是要將文化藝術與科學技術相結合。竹符號的文化轉變的過程正是體現了設計所追求的藝術與技術統一的包豪斯精神。把竹作為一種良好的設計材料,把材料的特性發揮到極致。在設計中既滿足了眼睛的愉悅,還享受了心的愉悅。竹文化是以竹為為表現對象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心理的綜合。傳統的方法利用材料表面的功能,只是滿足了形式感。究其核心,就是要賦予竹的價值,不能僅僅當做一種工具來利用。現今的環境設計中都可以見到竹的蹤跡,竹子以它易彎折、頑強生長的物理特性和相對環保的優點占據著設計市場的一席之地。四川峨眉山某彝族文化開發區,設計了一個臨水搭建的幾百米的竹樓,主要就是將竹作為材料來使用。在做欄桿時還取其之形,用PVC管做出竹節的造型,一節一節地插上。設計師石大宇的作品“椅剛柔”,利用竹材的易彎折的物理特性重新詮釋圈椅,體現了傳統文化的融入。在扶手和結構處理又運用了現代靈活簡練手法作為對比處理。在靠背處理上利用了竹材柔韌富有彈性的優勢,使用者在倚靠時能夠通過感受扶手的弧線變化體會流暢柔和的細節美,這種平緩流暢的曲線給人溫和內斂的氣質印象。還有一些餐飲店的屋后都會用竹子來營造空間意境。可謂有竹則雅,無竹難居。我們的生活經常與竹發生關系,對于竹子的情懷自古以來就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的骨子里了。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們給竹賦予了太多的文化的東西。作為設計師想要把竹子這種材料更好地發揮到極致,就要更多地考慮設計的價值。如果只是一味在空間里還原竹子的形態,那么它只能永遠是個廉價的裝飾品,而不可能登上大雅之堂。任何事情都是兩面性的,如果我們帶著太多對竹文化的崇敬取對待竹子,也會極大地束縛設計師的思維。誠然,當越來越多的地方出現所謂形似符號的時候,也未必是不可取的。至少它在市場上起到了一個作用,那就是影響更多人意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回歸,才能全面而理性地把傳統進行傳承和創新。
傳統文化中的典型元素,竹。由于它的奇特本性,賦予了人們在精神文化上的更高追求,將竹人格化,正是中國古代審美觀對竹文化廣為推崇的原因之一,形成了審美中一種獨特的精神傾向和人文精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