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彩蘭

[摘要]目的: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綜合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評析。方法:將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納入本次觀察研究中,基于護理方式不同分成研究組和對比組,每組49例;兩組均進行積極對癥治療,對比組進行常規康復護理,研究組進行綜合康復護理,對比分析兩組護理效果及滿意度。結果:護理3個月后,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3.9%,對比組為79.6%,相比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結論:對腰椎間盤突出癥進行綜合康復護理,可有效提升臨床效果,促進腰椎功能恢復。
[關鍵詞]椎間孔鏡;腰椎問盤突出癥;療效
本文主要對我院收治的98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康復護理情況進行研究,探討綜合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治療的98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通過臨床癥狀、x線或MRI等影像學檢查確診,符合《臨床骨科學》相關診斷標準。排除肝腎功能不全、腰椎畸形、椎間盤鈣化、惡性腫瘤等患者,且不存在椎管狹窄情況,對此項研究均知情并同意。依照康復護理模式不同分成研究組和對比組,均為49例。其中,研究組:男女患者比為27:22;27-69歲,平均(50.2±3.1)歲;病程6個月~8年,平均(2.3±0.7)年。病變節段:L2-3有14例,L3-4有12例,L4-5有11例,L5-S1有10例,L2-3并L4-5有2例。對比組:男女患者比為30:19;30-65歲,平均(49.7±35)歲;病程1-8年,平均(2.5±0.6)年。病變節段:L2-3有12例,L3-4有16例,L4-5有15例,L5-S1有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信息、病情、病程等無顯著性差異(P>0.05),有比較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對癥治療,包括牽引、針灸、推拿等治療,對比組實施常規康復護理,主要是睡硬板床、強化腰背肌鍛煉及適當體育鍛煉等。研究組實施綜合康復護理,具體包括這幾方面:
(1)心理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通常會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給患者生活、學習及工作帶來很大影響,且易反復,療程長,使得患者易出現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不利于康復。這需要責任護士給予針對性心理干預,主動和患者溝通,做好病情解釋,給予患者鼓勵和支持,消除或減輕患者的不良心理,增強治療信心,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療和護理。
(2)健康宣教:護理人員應向患者系統講解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知識,包括腰椎解剖結構、臨床癥狀、防治等,讓患者更為全面、正確地認識自身病癥。同時,護理人員還需向患者講解人體行不同姿勢時骨骼受力狀況,讓其了解腰椎相關的人體力學知識,告知患者久坐不利于康復。同時,還要指導患者建立良好生活習慣,避免過度疲勞。對于腰部活動盡量減少,提重物時應屈髖屈膝,坐時腰背部要緊縮,盡量不大范圍活動腰背部,在行走時盡量做到收腹。告知患者組注意腰背保暖,以免風寒濕侵體。
(3)肌力訓練:①腰背肌,指導患者行俯臥位,將兩上肢放于軀干兩側,先將兩上肢后伸,再后仰頭頸,然后胸部緩緩脫離床面。在掌握這些動作后囑患者雙腿伸直、并攏然后往后方抬起,最后把上肢、頭頸及下肢動作協調,單單腹部著床,持續5-10s/次,再放下停5-10s,10-15次/d;同時,可進行仰臥位鍛煉,指導患者仰臥,然后用頭、雙肘及雙足跟作為支點,讓腰背后伸,5-10s/次,放下5-10 s,重復動作,3次/d。②腹肌,指導患者進行仰臥起坐鍛煉,囑患者仰臥,兩手抱頭,腹肌收縮,然后用力坐起,反復訓練,2-4次/d,5-10min/次,如坐起較為困難,可把雙上肢往前平伸;在患者平臥時,把下肢墊高30。,收縮腹肌,抬起頭肩部,并屈髖關節,讓腰部和鼻子相接近,反復訓練,5-10min/次,2-4次/d。
1.3觀察指標
連續3個月后,觀察兩組患者康復效果,并通過問卷調查掌握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主要針對護理質量、護理操作、服務態度、人文關懷等方面,分為滿意、一般及不滿意。
1.4效果評價
依據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治療效果標準進行評價:(1)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直腿抬高≥70°。(2)有效,臨床癥狀、體征顯著緩解,腰腿部活動受限大幅改善,直腿抬高50°-70°。(3)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腰腿部活動受限未得到改善。總有效為顯效、有效之和。
1.5統計處理
本組研究資料均通過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量數據用例數(%)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
2結果
護理3個月后,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3.9%,高于對比組的79.6%,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如表1。
3討論
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在對癥治療基礎上,配合綜合康復護理,主要是加強健康宣教,讓患者認識腰椎間盤突出癥,并給予針對性心理干預,在此基礎上指導患者進行功能恢復訓練,通過直腿抬高鍛煉擴大椎間隙,讓神經根移位,緩解脊神經根受壓。同時,進行腰背肌、腹肌康復訓練,有助于增大肌力及腹內壓,減小腰椎負荷,減輕腰痛,更好保護脊柱。從結果看,研究組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康復護理的對比組。與楊靜對73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綜合護理研究報道基本一致。
綜上,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同時,早期進行綜合康復護理,有助于提升療效,改善臨床癥狀,促進患者的腰椎功能恢復,有著重要的臨床實踐意義。
丁帆

[摘要]目的:觀察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癥(LIDP)患者康復的影響。方法:以我院康復科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收治的6例LIDP患者作為本組研究的觀察對象,所有患者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聯合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對比護理前后患者的遵醫行為,并采用日本脊柱外科協會(JOA)下腰痛評定量表對護理前后患者的JOA評分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1)護理后患者的遵囑用藥、健康生活方式、腰腿部鍛煉、避免誘發因素的合格率均明顯高于護理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護理后患者的JOA評分明顯高于護理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在LIDP患者護理中聯合開展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遵醫行為,提高康復效果。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LIDP);綜合;康復護理
LIDP作為骨科臨床中的常見病,發病率明顯上升,研究發現,LIDP患者在治療期間開展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對康復效果有明顯影響。本文將以我院康復科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收治的6例LIDP患者作為本組研究的觀察對象,觀察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對LIDP患者康復的影響。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以我院康復科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收治的6例LIDP患者作為本組研究的觀察對象,其中男4例,女2例;年齡33-77歲,平均(49.81±7.45)歲。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聯合綜合康復護理干預。
1.2.1健康教育
組織患者學習LIDP的發病機制、癥狀、治療方法以及康復對策等相關知識,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加強與患者溝通,緩解其心理壓力,使其感覺到關懷;多鼓勵患者,增加康復信心。
1.2.2功能鍛煉
(1)脊髓神經功能訓練:用叩診錘自上而下輕擊下肢,記錄患者主訴叩擊程度,判定深淺感覺及放射疼痛有無減輕,并叮囑患者做足趾運動及踝關節跖屈背伸,改善足趾肌力及踝關節功能活動;術后24h叮囑患者自主排尿,訓練括約肌功能,預防大小便功能障礙。(2)下肢運動:主動練習抱大腿上提呈屈膝活動,持續15min/次,3次/d。(3)行走訓練:扶助行器在他人保護下室內行走鍛煉,先直立維持平衡,再把助行器向前移少許,讓患腰伸直向前移動,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急于求成。(4)抬腿訓練:患者平臥于床,兩腿伸直自然平放,由單腿開始,令踝跖屈繃緊小腿肌肉,膝部伸直位抬高30 cm,足跟相當于健側的足尖高度,股四頭肌用力收縮,盡量維持在這一體位,每組10-15次/組,5-8組,d。(5)腰背肌功能鍛煉:患者仰臥在床上,去枕屈膝,雙肘部及背部頂住床,腹部及臀部向上抬起,依靠雙肩、雙肘部和雙腳這五點支撐起整個身體的重量,持續3~5s,然后腰部肌肉放松,休息3~5s為一個周期,10-15min/組,3-5組/da
1.3評價標準
1.3.1遵醫行為
遵醫行為評價主要包括遵囑用藥、健康生活方式、腰腿部鍛煉以及避免誘發因素4個方面。
1.3.2康復效果
采用JOA下腰痛評定量表對患者的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評價,該量表主要包括:主觀癥狀、體征、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指標以及膀胱功能。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和t檢驗,當P<0.05時認為兩組之間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遵醫行為
護理后患者的遵囑用藥、健康生活方式、腰腿部鍛煉、避免誘發因素的合格率均明顯高于護理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JOA評分
護理后患者的JOA評分明顯高于護理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LIDP主要是由于腰椎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對局部神經根造成壓迫所致的一系列疾病,患者典型臨床癥狀以腰部刺痛、下肢麻木、疼痛等為主,復發率較高,而且對圍術期護理的要求較高,是護理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LIDP患者治療后由于家庭負擔較重以及治療心切等原因,經常不按照醫生指導進行康復訓練,且在治療期間經常伴有急躁、焦慮等不良情緒,影響治療與康復的效果。隨著護理理念的不斷發展,針對性護理措施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指導患者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提高其在出院后的遵醫依從性,從而改善康復狀況,提高護理質量。
本組研究中,護理后患者的遵囑用藥、健康生活方式、腰腿部鍛煉、避免誘發因素的合格率均明顯高于護理前,而且護理后患者的JOA評分明顯高于護理前,說明通過在LIDP患者護理中聯合開展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遵醫行為,提高康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