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環境保護規劃是人們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最終使環境和社會、經濟共同協調發展而對自身行為活動和改善環境所進行的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合理安排。本文以環境保護規劃為內容進行幾點分析。
關鍵詞:環境保護;規劃;分析;展望
目前,我國環保問題主要表現為多樣化、區域化和復雜化。為了應對這一特征的環保問題,如何科學、系統、有效地開展環境保護工作迎接新一輪的挑戰是我國當前工作的重點。回顧和分析我國環保規劃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階段,總結其中的成功經驗,完善環保規劃體系,對于我國環保規劃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制定規劃的相關實體法
首先,要在實體法特別是相關行政法規中明確公眾參與在環境保護規劃中的地位,要求在相關規劃中規定公眾參與的內容。其次,要在實體法中規定公眾參與的時機,包括規劃在草擬之前、規劃內容確定后實施前、規劃實施中這三個階段的參與,通過全過程參與的形式保證公眾意見得到充分反映。再次,要在實體法中規定公眾參與的人員,包括與規劃有利益關系的普通當地居民代表、當地企業代表,法學、環境科學、經濟學、生態學等各學科的學者代表,網絡、報刊媒體代表等,合理設計各類參與人員的比例,力求使各類公眾的贊成意見和反對意見都能夠充分發表和被政府部門認真對待。最后,要在實體法中明確列舉參與方式,如邀請公眾代表參加研討會、聽證會及論證會,在規劃編制部門官方網站發布宣傳片、組織網友在線討論或者在微信官方公眾號以有獎投票的方式鼓勵大家提出自己的意見。公眾參與雖然會增加編制、實施規劃的成本,但如果這一環節能夠被設計得很好,會使規劃本身更為合理科學,減少不必要的糾紛發生,同時可以借機向當地人倡導綠色的生活和發展方式,有利于規劃更好地推進實施。
二、轉變規劃主體的工作理念
首先,注重對規劃的綜合考察。政府需要結合當地的經濟、社會、人口、環境等多方面因素進行考察,即便規劃是針對某個保護區編制的,也應該把保護區周邊居民生活、合理的經濟活動等考慮在內。其次,注重對規劃的審查方式的合理選擇。對于規劃不能一律進行文件審查,要有選擇性地進行實地考察。對規劃編制的相關材料進行文件審查是一項必經步驟,同時應當根據規劃的重要性,指派專人進行實地考察,檢驗規劃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最后,注重考慮規劃中的監督環節。目前的各類環境保護規劃相對關注存在的問題、規劃的主要目標以及規劃實施方式等內容,而忽略規劃實施的監督環節。一方面,針對規劃中每一項目標,編制部門要在實施期限經過一到兩年后對執行完成度、實施效果進行詳細評估,將評估結果上報同級政府,并根據評估結果進行具體行動上的修正;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考核問責制度,問責的主體要確定為同級政府而非環保部門,避免出現問責主體與規劃實施主體重合的現象,問責對象要明確到部門和相關負責人,把實施情況納入績效考核體系,作為部門財政預算確定的基礎以及對相關負責人進行獎懲活動的依據。批準主體只有對規劃進行多角度的審查,才會使規劃落到實處,也使公眾更加認同環境保護規劃的作用。
三、優化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一)拓寬評價范圍
現階段,對我國所有政策以及法律都進行環評顯然成本太高,不具有可操作性,可以嘗試對一些可能產生環境影響程度深、范圍廣的政策及法律進行環評,推動更多“綠色政策”出臺,使“法律體系生態化”逐步實現。
需要特別指出,新《環保法》第14條規定有關經濟、技術政策,應充分考慮對環境的影響,聽取有關方面和專家的意見。該法雖然己意識到相關政策對于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是環境立法的一個進步之處,但是其對于影響環境的相關政策如何制定依然采取比較模糊的、不確定的態度,沒有明確如何“充分考慮對環境的影響”以及“有關方面意見”的具體所指,更沒有規定違反該規定的處罰措施,需要今后進一步明確指出制定政策環評制度。
(二)適當引入替代方案
具體來講,對于可能造成重大環境影響的,需要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規劃和建設項目,規定其在報告書中設計替代方案;那些可能產生輕微環境影響的,只需編制報告表和登記表的項目,不作設計替代方案的規定。,,)另外,可根據替代方案內容、性質方面的不同,劃分不同類別的替代方案,分別作出不同規定。例如,通過研究《美國環境政策法》及相關判例,按照內容分為不行動方案、環境首選方案、行政機關首選方案和其他替代方案。z;通過選擇性地適當引入替代,在保證可操作性的前提下提高了環評制度的科學性。
四、我國環保規劃的發展
從我國環保規劃工作開展情況看,環保規劃的地位和重要意義應該進一步明確,配套的法律法規體系應該逐步完善,對于規劃各方的法律責任和義務也要明確說明。同時,隨著方法論等理論基礎體系的成熟,應該向定量分析方向發展,強化環保規劃的規范性和可操作性。環保規劃體系的框架結構雖然不會有大的變動,但是隨著新的霧霆、大氣污染等熱點環境問題的不斷涌現,部分內容也會有所調整,環保措施也將會隨著社會經濟和城市建設有所改進。總之,環保規劃框架結構是在動態變化中穩步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環保規劃工作對于環保工作的開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對各個歷史時期的環保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由于體制和社會發展情況的限制,環保規劃的落實情況和執行力度得不到保障,實施過程缺乏規范、合理的統一量化標準來進行評估。因此,我國環保規劃工作將面臨更大的機遇和挑戰,環保部門應該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建立符合我國特色的環保規劃體系,推進環保工作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於方,董戰峰,過孝民,曹東.中國環境保護規劃評估制度建設的主要問題分析[J].環境污染與防治.2011(10).
[2]鄭慶寶.從環保NGO的發展看公眾環境意識的覺醒[J].環境保護.2014(19).
[3]詹歆曄,刀谞,郭懷成,周豐,劉慧.中國與美國環境規劃差異比較與成因分析[J].環境保護.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