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電商扶貧相關概念闡釋
(一)貧困的含義。目前,關于貧困沒有統一的定義。多數學者如明焦內(Mingione)湯森(Townsend)從物質缺乏的角度來界定貧困。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瑪蒂亞·森認為:貧困的真正含義是貧困人口創造收入能力和機會的貧困;貧困意味著貧困人口缺少獲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本文中貧困指的是物質生活困難,即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的生活水平達不到一種社會可接受的最低標準。他們缺乏某些必要的生活資料和服務,生活處于困難境地。
(二)貧困標準。貧困標準又叫貧困線,它指的是在一定的時間、空間和社會發展階段的條件下,維持人們的基本生存所必需消費的物品和服務的最低費用。各國貧困標準計算不同,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2015國際貧困線標準是一人一天1.9美元,低于這個標準就是貧困人口。我國目前貧困線以2011年2300元不變價為基準,2015年為2800元,2016年貧困線約為3000元。按照現行標準,我國的貧困形勢嚴峻,具有“多、廣、深”的特點。貧困人口數量多,2016年我國還有7017萬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其中河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6個省份的貧困人口都超過500萬人。貧困區域分布廣,全國不僅有14個連片特困地區,除京津滬3個直轄市外,其余28個省級行政區都存在相當數量的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群眾。貧困程度依然深,2014年,全國還有20多萬人用不上電,數千萬農村家庭喝不上“干凈水”,全國還有7.7萬個建檔立卡的貧困村不通客運班車。貧困人口中因疾病導致貧困的比重超過40%,需要搬遷的貧困人口近1000萬。脫貧的壓力大,我國提出在2020年消滅貧困,每年要減貧1170萬,平均每個月要減貧100萬,時間非常緊迫。
(三)貧困產生。馬爾薩斯認為人口的無限增多是造成貧困的原因,并且這種貧困是不可避免的。阿馬蒂亞·森將貧困劃分為收入貧困、人類貧困和知識貧困。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的報告強調了環境與貧困關系。從我國的情況來看,資源稟賦差、區域偏遠、家庭成員多、文化低、生病及收入不足是出現貧困的主要原因。
(四)脫貧路徑。如何脫貧是專家和學者十分關心的問題。蒂拉克(Tilak)研究了貧困與教育的關系,發現教育投資可以減少文盲、半文盲家庭的收入貧困。羅格納·納克斯(R-Nurkse)提出了“貧困惡性循環”理論”,認為發展中國必須要進行大規模的投資來擺脫貧困,以促進資本的形成。根據致貧的原因,目前我國扶貧的方式有生態搬遷、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科技扶貧和及相關低保政策等。這些政策的核心是增強貧困戶增加收入的能力,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防止出現返貧現象。
(五)電商扶貧。電商扶貧是借助電商來實現脫貧的一種方式。其產生的重要背景是我國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6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7.10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1.7%。2012年11月易觀國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于揚首次提出“互聯網+”理念,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后,“互聯網+”成為一個熱詞。在這種背景下,阿里巴巴、京東和蘇寧等電商巨頭看到政策及農村的消費潛力,紛紛下鄉,出現了阿里巴巴集團的農村淘寶模式,京東的縣級服務中心+京東幫扶服務店+鄉村推廣員模式,順豐速運的內部創業計劃模式和中國郵政的村郵站+郵樂網+郵掌柜模式。這種趨勢逐漸衍生出一種革命性的扶貧途徑——電商扶貧。2015年,電商扶貧被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為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并在甘肅省隴南市先行試點。
二、電商扶貧是奉節脫貧的必由之路
(一)電商扶貧是改變奉節落后面貌的要求。奉節縣是三峽庫區的國家級貧困縣,是秦巴山片區集中脫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慶扶貧對象最多、貧困發生率最高、扶貧工作難度最大的區域之一。2014年,奉節縣有貧困村185個,貧困戶34181戶,124430人。貧困村的數量占比達到全縣建制村的一半以上,貧困戶的數量占到全縣總人口的12%,脫貧的任務相當艱巨。
奉節各方面的發展比較滯后。根據2013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監測數據,奉節縣實現程度為77.24%,與重慶市平均值(83.91%)和渝東北平均值(82.19 %)都存在較大的差距,特別是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兩個指標在渝東北11各區縣中列第9和第10。
(二)電商扶貧是奉節特色產品走出去的必然選擇
奉節地處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春早、夏熱、秋涼、冬暖,四季分明,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垂直氣候明顯,生態資源十分豐富,且現實或預期效益十分客觀,生態能源占比達全市十分之一以上。奉節有臍橙、煙葉、蠶桑、茶葉、核桃、油橄欖、中藥材、獼猴桃、紅豆杉、小水果、高山蔬菜、草食牲畜、養殖等。其中臍橙28.5萬畝、年產20萬噸;蔬菜22.9萬畝、年產25.6萬噸;中藥材1293種、面積15萬畝、年產8萬噸;煙葉5萬畝、年產14萬擔。到2017年底,全縣將形成臍橙種植30萬畝、油橄欖種植10萬畝、紅豆杉種植10萬畝、中藥材種植10萬畝、蔬菜種植10萬畝、煙葉種植5萬畝的特色效益農業規模。奉節的生態農業特色效益十分明顯,臍橙創造了“一棵樹養活百萬人”的奇跡,如今這些特產成為帶動群眾脫平致富、推動積極社會發展、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支柱產業之一。
農村電商帶動農村特色產品“走出去”,是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也是“互聯網+”在農村的具體應用。電子商務的實質,就是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相融合。加快農村電商發展,把本地營銷與電商有機結合,使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產生疊加效應,有利于促消費、擴內需,是推動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奉節縣近幾年通過產業轉型、幫鄉扶貧等方式,農民特種養殖、種植業、農產品收入逐年增長。但由于銷售市場太窄,農村各種特色產品庫存量大,難以在本土消化。隨著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逐步提高,農村電商能有效解決這一痛點。
(三)奉節具備電商扶貧的基本條件
1.具備較好的經濟基礎。隨著西部新區、旅游新城、工業園區等三大空間建設和旅游、能源、臍橙三大產業的培育,奉節經濟實現了快速增長。據統計,從2008年到2014年,奉節GDP的增長率都在10℅以上,GDP總量從2008年的75億增長到2014年的181億,預計2020年和2015年將達到350億和600億。
2.初步形成完整發展鏈。截至2014年底,奉節互聯網用戶超過20萬戶,從事電商行業銷售的用戶約有4000戶。在物流方面,奉節專業物流企業有10多家,行政村公路通暢率達100%,已初步具備將農產品快速發貨的能力。目前,奉節縣已建成1個面積達2500平方米的縣級運營中心,120個村級淘寶服務站,270個二級村淘點,建成7個“網上村莊”。計劃到2016年底,健全完善農村電子商務運營體系,“淘寶村”達到300個以上,到2017年底,建設電子商務產業園。奉節還引進豬八戒網為服務商,為該縣18家網商作策劃外包。引進杰夫電商集團為運營商,舉辦5期電商孵化實操培訓班、SYB電商創業扶貧啟航等培訓班,共孵化新增各類網店600余個。引進甲骨文公司做農產品溯源,為奉節臍橙做滿天星溯源,確保品質品牌。同時逐步引進的大數據企業,基本形成以農村淘寶平臺為核心的“1+4”電商服務體系,集農產品標準化種植、策劃包裝、孵化運營、溯源服務于一體的電商生態鏈初步建立。
3.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逐步改善。目前,奉節全縣公路總里程達到9217公里,位居全市之首。隨著奉溪高速公路、宜奉高速完成公路全線貫通;沿江鐵路、鄭萬高鐵重慶段已經開工;安張鐵路前期工作正在積極推進;奉節港口已規劃復建;三峽庫區機場可行性研究工作已經結束,總體規劃、初步設計等工作正抓緊開展。奉節不久將會形成“四橫兩縱一機場”的格局,交通的通達性進一步得到改善。
三、奉節電商扶貧取得的成就
2015年8月4日,奉節與阿里巴巴集團簽訂協議,農村淘寶千縣萬村計劃落戶奉節。9月29日,淘寶特色中國奉節館正式上線,主要通過淘寶網銷售奉節臍橙、土蜂蜜、鄉壇子香菇醬、干洋芋塊、牛肉干、麻辣香腸等500余種當地農土特產品,僅上線當天銷售臘肉1041件、鄉壇子香菇醬179件、牛肉干296件。從9月15日到10月15日,奉節縣“農村淘寶”一個月的成交額達到1600余萬元,顯示出電商推動特色產業獲得效益方面的巨大潛力。
奉節縣已在草堂鎮竹坪村試點成立電商專業合作社,吸納了當地70戶貧困戶為合作社成員,由本村農村淘寶合伙人蔡茂林墊資投放5000只雞苗分發到貧困戶家養殖,回收雞蛋和活雞,通過電商平臺銷售,讓群眾在獲得勞動力收入的同時,得到合作社的利潤分紅。下一步,該縣將在30個鄉鎮分別引導組建一個以上電商合作社,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增收致富。自發展農村電商以來,奉節縣每月工業品下行達500萬元以上。在2016年農村淘寶春耕節期間,實現種子、化肥、農藥、農膜等農用物資網絡銷售額419萬元,為農戶節省資金106.4萬元,創下中西部第二的佳績。當前,奉節產品下行累計交易額已達到6000萬元,在網上購物可優惠20%,直接為農戶節支1200萬元,按目前電商覆蓋的3.5萬貧困戶測算,戶均節約支出350元。(作者單位為重慶市奉節縣委黨校)
作者簡介:方同輝(1986-4),男,漢族,研究生學歷,重慶市奉節縣委黨校教師,職稱:講師,研究方向:區域發展,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