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墨時序原指朱與墨的先后順序,即筆墨痕跡與印油/印泥墨跡的先后順序,后經時代發展,打印字跡亦歸納其中,無論是何種墨跡在先或是在后,其印文或墨跡交叉處的重合附著特點均有其必有的特征,本文主要淺述常見的朱墨時序三大類的顯微檢驗方法:1.黑色墨水簽字筆與印油蓋印的顯微特點;2.激光打印字跡與印油蓋印的顯微特點;3.激光打印字跡與黑色墨水簽字筆的顯微特點。
檢驗朱墨時序是 文書鑒定中比較難的課題,無論何種課題,總會需要有人去做的,現今科學儀器設備越發先進,對其檢驗鑒定的硬件條件也是愈發的好,可無論借助怎樣的設備,最終的核心仍是檢驗人的經驗與學識。在鑒定朱墨時序時,有多種方法,總體分為有損檢驗和無損檢驗,有損檢驗的較為常用的方法為減層剝離法,即用尖銳器具,將其朱墨交叉處局部刮掉部分,看何種色澤在下,來判斷印字的先后順序;無損檢驗為顯微檢驗法,不需要破壞檢材,通過印字的顯微特征來判斷朱墨的先后順序的一種方法。無論何種方法,都會有適應檢材條件,不同的檢材條件,需要用不同的檢驗方法,以下主要是針對顯微鏡檢驗法的檢驗觀察,對其朱墨交叉處的形態、色澤、進行研究分析,在進行檢驗分析時,首先要了解各個墨跡的成分,屬性,其墨跡與紙張接觸后的屬性特征,了解兩者物質融合后的最終本質,對其檢驗朱墨時序有很大的幫助。
一、簽字筆的特性
目前市面上的簽字筆可分為含碳類黑色墨水顏料型簽字筆和非含碳類染料型各色簽字筆,筆芯均為滾珠,當與紙張接觸后受力道大小其墨跡的釋放為向下滲透,之后向外蔓延,當筆尖劃向紙張拖動滾珠,帶出墨水后,顯微鏡下可見其筆槽、筆道,經光源反射可見金色反光。含碳的多少及筆尖的粗細與寫字時的出墨量有關,含碳多的簽字筆書寫時易產生堵筆,筆痕空道多,含碳少的或非含碳的簽字筆書寫時不易堵墨,形成的筆畫實道多。
二、印油的特性
印油按溶劑體系來分油性印油,醇型印油、水性印油,每種印油與蓋印紙張后都會有不同的著墨特點,如快干型印油,蓋出的印文細密,油性印油蓋出的印文粗糙,麻點多,但就以顯微鏡檢驗法去觀察對朱墨時序鑒定倒是影響有限,經光源反射無明顯色澤變化。
三、激光打印字跡的特性
激光類打印字跡的著墨特點為碳黑粒子膠質物通過靜電高溫定影沾附紙張,此種沾附是一種覆蓋貼合形式,因此無論是何種筆墨屬性器具書寫其打印墨跡之上都必然會改變其打印墨跡最終的形態、色澤、物理屬性等,激光打印文字在紙張上,用顯微鏡放大觀察其留存形狀為實心筆道(顏色調試濃淡可呈網格狀),打印墨跡可見格孔周邊為碳粉顆粒狀,其表面凹凸不平,立體感強,但滲透性較差。
四、黑色中性簽字筆與紅色印油蓋(摁)印的先后順序
(一)先寫字后蓋印的朱墨時序特點
經實驗,在顯微鏡下放大觀察朱墨的交叉重疊處,一是可見筆道為實心墨跡全填充,露白較少(可考慮為簽字筆滾珠接觸紙張纖維不充分后形成的斷離現象),在放大觀察后可見黑色墨跡上沾染紅色印染物;二是受筆道凹痕的影響,蓋印用力較輕時紅色印文出現中斷、不連貫的現象較多,當紅色印染物與黑色墨跡交叉后受光源條件變化,導致最終形態為暗紅色色斑,混色部分較少,符合上述兩點特征后,可以判定先墨后朱。
(二)先蓋(摁)印油后寫字的朱墨時序特點
當先蓋(摁)印印油后在用簽字筆覆蓋印油墨跡之上書寫字跡后,受先蓋印文的影響,在簽字筆墨跡與印油墨跡交叉處筆畫出現筆槽呈中空狀態、中空漏紅,印文完整,混色部分較多,而二者墨料無交叉處的簽字筆墨跡筆槽實心狀態。這在含碳簽字筆中表現較為突出,由于染料性簽字筆與水性印油互溶,表現不明顯,如2015年司法鑒定能力驗證中的朱墨時序考題中的檢材是藍色簽字筆與紅色印油交叉,由于其互溶的作用,筆畫空道少,較難判斷,這時還要結合其混色程度及筆跡漏紅漏白的情況來定論。
(三)研究分析
檢驗分析得論為,當印油先蓋印后,其墨料是向下滲透,像外擴展蔓延,經實驗檢驗,由于紅色印油與黑色簽字筆碳黑粒子墨跡兩者不相溶,導致筆槽中心筆道黑色墨跡由中心向外蔓延至筆痕邊緣,且印油蓋印后附著紙張后,導致紙張纖維浸濕粘連紙張皮表細滑,墨跡加速向外擴延,由于筆跡系滾珠形成,其筆槽形狀為下陷凹型,當中心墨跡擴延至筆道兩側后受物理屬性改變而停止,最終墨跡聚集兩側筆道,在印油與黑色墨跡交叉點以外的黑色墨跡則無上述情況,可見出現類似形態的可推論為新鮮型的先朱后墨,但在實際檢驗中,發現大部分先朱后墨的案件,均是提前蓋印,且經過一段時間后,才會后期添加文字,在針對此種陳舊性的的先朱后墨的案件中進行相關實驗,發現,在部分筆跡墨水與著墨較淺的印油墨跡交叉處可見實心筆道,在著墨較深的印油處仍可見呈空心狀的筆槽,基于此點特性,因是簽字筆墨跡滲透擴散與印油墨跡的著墨濃厚、時間有一定關聯性,時間愈短,印油著墨愈深處,其簽字筆墨跡的空心狀愈發明顯,而時間長,著墨淺,則更趨向實心筆槽,以顯微鏡檢驗法在檢驗印油與黑色中性簽字筆的先后順序案件中,如果以筆道空心或實心為檢驗依據的話,還需考慮下述幾點客觀因素,謹防因材料工具的變化而導致誤判:
1.簽字筆在紙張上書寫時,是否會由于滾珠的滑動未能帶動墨跡流出而導致筆槽呈空心狀;
2.在顯微鏡下觀察紙張平面是否會有其他客觀影響(如:纖維雜質、紙張平面折痕、折皺)。
五、激光打印字跡與印油蓋印的先后順序
(一)先打印文字后蓋印的朱墨時序特點
在檢驗先打印后蓋(摁)印印油的案件中:一是可在顯微鏡下檢視到色瘢、色痕;二是在打印的中心格孔中,可見露白、或是印油在格孔中的墨跡顏色不均勻、色澤深淺度不一,因此符合上述兩點特征可以判斷為新鮮型的先打印后蓋章,而陳舊性的則色瘢、色痕更趨淡化,如此,需光源調設強弱,尋找更多的打印墨跡和印油墨跡的交叉重疊處,方可進行判論。
(二)先蓋印后打印文字的朱墨時序特點
在對先蓋印后期打印的材料進行實驗研究時,發現蓋印印油附著紙張后印油陰沉擴散,墨跡均勻向周邊擴散,在打印墨跡覆蓋其印油之上后,經顯微鏡放大觀察,檢視打印墨跡中心格孔里的印油紅色色料散布均勻,漏紅形象較多,局部陰影加深,打印墨跡表面無色瘢、色痕。
(三)研究分析
檢材為先字后印時,由于碳粉激光打印后其墨跡存附紙張形成一層膠質皮表,印油墨跡在打印墨跡的上方著墨經高溫定影后向下滲透,與打印墨跡發生化學變化,其最終墨跡顏色會形成色瘢、色痕、該色斑、色痕又因顯微鏡的光源變化而展現出的顏色亦會有略微顏色差異,而在打印墨跡的格孔中會發現紅色印油墨跡的顏色淺表不一、露白、陰隱度較淡(需配合光源照射);檢材為先印后字時,鑒于打印墨跡附著的特殊性質,在黑色墨水字跡覆蓋紅色印文后,由于無法與印油滲透融合,導致中心格孔中可見紅色印油的漏紅現象,而印油的擴散性質為周邊均勻擴散直至色淡,在格孔中心部位通過光源反射可見陰影深沉,打印墨跡即使向下滲透與印油發生化學變化導致出現色瘢、色痕,其墨跡最終顏色變化也應當是在打印墨跡的下方,至于打印墨跡的表面不應出現色瘢、色痕。
六、激光打印字跡與簽字筆筆跡的先后順序
(一)先打印后寫字的形狀特點
當簽字筆跡寫在激光打印字跡之上時,可見筆墨在與打印墨跡交叉處具有筆畫斷層、墨跡缺失現象,且在交叉處通過光源反射可見區別于筆墨色、打印色以外第三種色澤,形成色瘢、色痕。
(二)先寫字后打印的形狀特點
當使用簽字筆書寫在紙上后在使用激光打印文字,檢見在打印墨跡的格孔中筆墨色澤均勻,無第三色的形成。并且筆墨筆畫連貫完整,無中斷現象,打印墨跡亦無劃斷、缺失現象,色澤一致,無色差,打印碳粉凹凸顆粒墨跡覆蓋簽字筆跡的顯微特征明顯,立體感強。
(三)研究分析
激光打印字跡系碳粉著墨,其著墨到任何介質上都屬于覆蓋性質,當先打印后簽字時,由于簽字筆的滾珠劃過打印墨跡,會使打印墨跡或多或少的被劃掉一些碳粉顆粒,且滾珠亦會因為碳粉在下而導致未能寫出筆墨,在兩者墨跡的交叉處筆墨向下滲透與打印墨跡融合后的色澤會形成第三色,而先寫字后打印的形狀特點則是體現在打印墨跡格孔中,可見筆墨的顏色均勻顯現格孔中,且與周邊打印墨跡無色差形成。
七、結語
朱墨時序檢驗是比較難的課題,尤其是受檢材的條件限制,如、時間、空間、環境及檢材的可檢驗處等,這些都能夠導致檢材最終呈現的形態,而在針對各種不同的材料屬性、形態就需要使用不同的檢驗方式,比如激光打印字跡可使用減層剝離,藍色圓珠筆可使用顯微鏡檢驗,或是使用碳粉復印機使用顏色加淡,看墨痕走向,分清哪個墨跡在下等等,無論使用哪種方式,最終都是每個鑒定人希望尋找到的真相,在受制檢材客觀條件下而導致的無法解釋的現象,因做到寧勿檢、勿出鑒,畢竟每一單案件,其背后都是牽扯到案件事實的真象,在研究談討的朱墨時序鑒定亦只是如同森羅萬象般的滄海一粟,在未來科技高速發展的同時,無論是將出現何種時代性材料,相信都會有之對應的時代性檢驗方法,科學無止境,唯有在追尋真相同時,去學習、獲取、掌握、甚至超越先輩的經驗學識。(作者單位為中央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