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從實施到全覆蓋,對農村勞動力的供給產生巨大影響。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規模向城市轉移,農村勞動力供給問題不斷加劇,我國的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在這一背景下,對“新農合”制度的實施,給農村勞動供給帶來的影響進行研究顯得十分必要。通過研究發現,“新農合”中的報銷比例與年度住院封頂線會對農村勞動力產生很大影響,不僅對女性勞動力供給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而且可以使男性勞動力外出所導致的不足得以有效的彌補。
一、“新農合”對農村勞動力供給的作用探討
“新農合”與其他醫療保險之間存在著較為類似的作用,一方面“新農合”會通過門診與住院報銷的方式有效降低農業家庭的醫療負擔,另一方面,也可以間接提高農村居民家庭的經濟收入,從而使得其在一定程度上家庭生產與人力資本的投資得以增加,同時也可以促進農民及時就醫,促進農民獲得一定的醫療服務,對于農民健康狀況的改善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從而使得農民可以持續性的勞動。由此可見“新農合”對于農村勞動力供給具有健康與收入兩方面的效應。
(一)“新農合”的健康效應
在人力資本的構成當中,健康是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增加對健康的投資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同時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產的效率,同時還可以減少勞動力因為生病而耽誤一定的勞動時間,從而有效的增加勞動力的供給。由于農業生產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產業,因此,農民的健康對于農業生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由于健康狀況會隨著年老的增加而不斷下降,勞動力供給與生產率必然會受到嚴重的影響。此外健康除了本身的內在價值之外,往往還具有一定的工具價值,所謂的工具性價值是指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以及經濟參與的擴大。根據最新的研究資料顯示,“新農合的出現”有效改善了農民“有病不醫”的狀況,對其健康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新農合”的收入效應
“新農合”是一項以政府財政資金注入為主的社會公益事業,建立“新農合”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減少農民在醫療方面的經濟負擔,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看病貴與看病難”的基本現狀。因此,“新農合”不僅可以有效改善農村勞動力的健康狀況,同時還可以通過降低勞動力的醫療支出而對其家庭的消費以及生產投資等方面產生重要的影響,最終導致勞動力供給的行為得到根本性的改變。此外,根據“理性經濟人”的相關理論,由于“新農合”可以降低居民在健康方面的投資,從而可以使得農村勞動力原本由于健康管理的相關資金投入到人力資本或者生產投資方面,從而使得農業的收入得以增加。此外,根據相關的研究,收入的增加會對農村勞動力健康產生較為積極的影響,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勞動力的勞動能力。
二、“新農合”給農村勞動力勞動時間帶來的影響
從“新農合”的住院補償結構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鄉鎮、縣級醫院以及縣外醫院的報銷比例大約在78%、65%與49%左右,此外,從農村勞動力年齡結構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打工,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勞動力不是60歲以上老年人,就是女性勞動者,他們的年齡都相對較小。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加,上年紀的農村勞動力的身體素質不斷下降,逐漸難以承受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勞動強度,但是還具有一定的勞動能力,可以從事一些短期的勞動。此外,從家庭的收入方面來分析,農村勞動力的收入普遍不高。受教育程度偏低。
通過集體分配所得到的土地面積可以反映出家庭對于農業的依賴程度,家庭所擁有的土地面積越大,勞動力的勞動時間就相對越長。家庭所擁有的土地面積每增加一畝,勞動的天數就會增加0.07%,此外家庭總收入與農村勞動力的農業生產時間占據總時間的10%左右會出現明顯的正相關,這一結果也從側面說明,在現階段農村收入相對低下的背景下,農村勞動力的勞動強度會隨著家庭總收入的增長而不斷上升,此外還說明了家庭條件越差,農村勞動力的勞動時間就越長。另一方面,根據邊際效應的相關計算結果,家庭的總收入如果增加1萬元,則農村勞動力的勞動時間就會大約增加1%。而相對于未接受過教育的勞動力,接受過小學及以上教育的勞動力在農業經營方面所花費的時間大約會降低1%。但是家庭的人口數量對女性勞動力的供給表現出明顯的負相關。此外,本文的研究也同時表明,“新農合”的報銷比例與農村勞動力在自家農業生產與經營的時間之間具有一定的正相關,這說明,越高的報銷利弊,勞動力從中所獲取的利益就越大,從而越傾向于增加家庭農業勞動時間。
現階段的農業兼業化發展是現代化農業的一個重要趨勢,農村勞動力進行打工不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家庭的收入,同時還可以有效解決部分農戶勞動力不足的現狀。 “新農合”的給付結構會明顯影響到農村勞動力打工的時間,這不僅擴展了農村勞動力獲得兼職報酬的途徑,提高了農村家庭的總收入,另一方面有效緩解了部分家庭勞動力不足的狀態,對于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相對于縣級醫院以及縣外醫院的補償封頂線,鄉鎮醫院的報銷比例對農村勞動力的打工時間具有大的影響。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的農村勞動力在進行農業打工的過程當中都是選擇離家不遠的地區進行,在發生疾病時,往往都是選擇到鄉鎮醫院就醫,如果鄉鎮醫院的報銷比例越高,則農村勞動力從“新農合”當中所獲得的收益就越多,從而使兩者之間出現明顯的正相關。
三、結語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從實施到全覆蓋,給對農村勞動力的供給帶來了較為明顯的影響,在本文當中筆者主要探討了“新農合”對農村勞動力供給的作用,以及“新農合”給農村勞動力勞動時間帶來的影響。“新農合”報銷比例與補償封頂線對農村勞動力參與農業生產的時間之間存在著明顯的正相關;鄉鎮醫院的報銷比例對農村勞動力的打工時間存在著明顯的正向作用。(作者單位為吉林省延吉市吉林延邊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