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驅動教學法是基于問題的教學方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專業領域內的各種問題為學習起點,以問題為核心,讓學生圍繞問題尋求解決方案的一種學習方法。它特別適用于經管類專業統計實踐教學。在實踐教學中,教師由原來的主體轉變為引導者和問題的提出者。在問題驅動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參與度就會提高,并能活躍其思維,為教學目標的達成會創造有利條件,從而提升學生的統計思維能力。
一、當前高校經管類統計實踐教學的現狀
(一)實踐教材的針對性不強,教材建設落后于實踐需要的多。我們知道,教材總是滯后于實踐的,教材中涉及到的理論是基礎,但一些實際操作方法,可能與社會需要或工作需要產生一些差距。而在實踐教學時,教師選用的教材往往沒有充分考慮學校的層次、生源質量、專業設置、師資結構等實際情況。更有甚者,有的老師在選用教材時根本沒有考慮一本、二本和三本院校的差異,這就出現了在實踐教學中針對性不強,學生學習效果不明顯的問題。也有的老師是以隨時自行刪減、調整內容的方式進行實踐教學,其教學不僅不能達成教學目標,就連基本教學要求也難以保證。
(二)教學大綱設計嚴重滯后,理論多實踐少的矛盾比較突出。綜合比較現有高校統計學教學大綱,我們會發現,大部分大綱除了緒論外,基本以描述統計、推斷統計為重點,輔以介紹相關與回歸分析、時間序列分析和統計指數的內容,弱化了統計決策、產品質量統計管理和國民經濟統計基礎知識等應用性內容。如果與社會現實需要作一比較,我們就會發現,教學大綱設計嚴重滯后于統計學的學科發展,也與社會實際應用需要想去甚遠,在實踐教學中,學生遇到問題時不知從何入手,也沒有根據統計學在經管類專業領域設置實際應用教學案例作為引導,學生運用統計學這一工具發現、分析和解決經管類專業領域的各種問題的思維能力就無法得以培養。
二、經管類專業統計實踐教學中統計思維能力培養措施
(一)采用“問題驅動”導入教學,培養學生的統計思維能力?!皢栴}驅動”的案例教學以培養學生分析和處理實際問題的思維能力培養為中心,根據統計學內容選用合適的“問題”案例為教學切入點,運用真實的“問題”材料來訓練學生,讓學生了解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強化學生運用統計資料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統計思維能力。例如在實踐中要完成“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的教學內容時,可以“如果在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目標,我國GDP將達多少萬億元,二十一世紀的頭二十年,中國經濟要保持X%的年均增長率”為問題導入。為完成這一任務,學生要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恩格爾系數等16項指標來進行考察。這時教師為學生提供以下數據:2000年末,我國人均GDP只有800美元,屬于中低下收入國家水平。到2020年,我國人均GDP將達到3000美元,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GDP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要明顯增強。學生應用統計學有關知識可完成統計計算:按照目標,到2020年,我國GDP需要達35萬億元,二十一世紀的頭二十年,中國經濟將要保持7%的年均增長率。通過這些統計指標,學生可以學習指標、指標體系、國內生產總值等概念,學習計劃完成程度指標、強度相對指標的計算方法,翻番的計算方法,平均速度的計算方法等。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使學生在生動的數字變化中掌握了相關的統計方法。
(二)采用“問題驅動”理論聯系實際,變抽象的統計知識為生動實踐事例,以培養學生的統計思維能力。統計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概念嚴謹、原理抽象,還涉及計算推導的字母表述。因此,要使統計學由難學變為易學,就必須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把有關的概念、方法原理返回到實際中去,通過“問題”實例進行驅動,生動地得以詮釋。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統計學的實用性,從這點出發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把生活實際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作為自己主動培養統計思維能力的方法。
如開展經管類在校生生活費收支情況調查、經管類在校生使用手機情況調查等。指導學生進行方案設計,重點不僅放在調查問卷的設計、調查對象、問卷回收等環節上,還放在資料的整理和分析上,并利用Excel提供的統計函數和分析工具,結合電子表格技術進行處理,最后寫出統計分析報告。通過完整的統計實踐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及具體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可以培養學生的統計思維能力。(作者單位為集寧師范學院)
科研項目:本文系集寧師范學院2015年教學改革與研究課題《立足統計思維能力培養的經管類專業統計實踐教學研究-----以集寧師范學院為例》(JGKT2015075)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