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和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籌劃顯得尤為重要。稅收籌劃并不僅僅是為了少交稅金,常言道,野蠻的人直接抗稅,愚昧的人自作聰明偷稅,糊涂的人漏稅,而聰明的人在法律允許范圍內進行稅收籌劃,因此如何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稅收籌劃是我們每個納稅人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納稅籌劃的定義
稅務籌劃的概念界定為“納稅人在合法范圍內,同時對其自身投資、理財、經營等活動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使其減少稅收的支付行為。它與偷稅、逃稅、抗稅、漏稅是有本質區別的,其中關鍵點在于“合法性”、實現節稅的“目的性”、稅收前實施的“時效性”。
納稅籌劃在西方國家發展普遍成熟,并且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穩定的行業,許多與稅收相關的工作都會委托專業的稅務代理機構辦理。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同的是,納稅籌劃在我國尚處于初級階段,我國的納稅人對納稅籌劃的認識還相當淺顯,許多公民甚至認為納稅籌劃與偷、逃、騙稅沒有實質上的區別。很顯然,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許多學者對其定義做了不同的界定,我比較認同蓋地教授的觀點,他在《納稅申報與納稅籌劃》一書中這樣定義納稅籌劃,即納稅人在遵守稅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依據現行稅法,根據稅法中的允許與否、應該與否等規定,在其權利范圍內對企業的建立、投融資、生產經營等活動進行籌劃安排以降低納稅成本,獲取資金的時間價值,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謀劃和對策。
二、納稅籌劃的原則
依法納稅是納稅人的義務,在納稅的同時也要遵守一些原則。
(一)合法性原則。合法性是稅收籌劃最基本的原則,它強調納稅人在納稅時要遵守稅收法律法規,要在熟知稅法規定的前提下,以我國各種稅收法律規定為法律依據,利用稅法中存在的稅負彈性依法進行納稅籌劃,合理安排投資活動,在可供選擇的方案內選擇最優的納稅方案。
(二)時效性原則。隨著稅收法律法規的變動要隨時調整納稅籌劃的方案和方法,稅收的法律法規有一定的時效性,這種時效性首先體現在程序法和實體法如有變動,要遵循“實體從舊、程序從新”的原則。其次體現在資金的時間價值上,例如在財務會計中產品銷售時銷售收入的確認、銷項稅額的確認、增值稅進項稅額的確認與抵扣時間、準予扣除項目的確認以及進出口業務產生的出口退稅時間等,納稅人可以通過延遲相關活動的確認時間,這樣可以將當前年度應繳納的稅款放在以后年度,從而增加當前年度可以使用的資金,獲取資金的時間價值,實現利潤的增加。在個人所得稅籌劃中同樣可以增加納稅人當前可自由使用的資金,利用流動的資金可以產生更多的收益。
(三)整體稅負最輕原則。納稅籌劃還有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整體性,一種稅收支付的減少并不一定意味著總體稅后收益的增加,因此企業實際經營過程中在針對相關稅種進行稅收籌劃時,不能考慮單一的稅種,還要將與其有關聯關系的其他稅種納入到整體的納稅籌劃方案當中,力求從整體、和長遠的角度達到稅負最輕。
(四)成本效益原則
不論是企業的生產經營,還是個人行為,我們都會關注一項活動所產生的成本和收益。同樣的在進行納稅籌劃時,我們也應當考慮成本效益原則。如果進行納稅籌劃的成本小于籌劃所帶來的效益,則該籌劃方案就是可行的,若進行納稅籌劃的成本超出了其帶來的收益,則應該放棄該方案。
三、納稅籌劃的積極意義
(一)有助于提高納稅人的納稅意識。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在納稅籌劃的發展上仍然有一定的差距,納稅籌劃可以說是納稅人納稅意識提高的一種表現形式,因為進行納稅籌劃是在稅收義務產生之前操作的,納稅人需要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還要學習基本的稅法知識,在實現納稅籌劃目的的同時也增強了納稅人自身的納稅意識。一定程度上還起到了宣傳稅法的積極作用。如果企業的納稅籌劃意識淡薄,則不會進行納稅籌劃,會增加稅收的負擔。
(二)有助于幫助納稅人實現稅后收益最大化。一旦納稅人落入稅法的陷阱,就會負擔不必要的稅款,進而影響納稅人的稅后收益。但如果納稅人能夠在繳納稅款之前發揮主觀能動性預先進行稅務籌劃就可以防止納稅人落入稅法陷阱的深淵,以正大光明的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盡可能地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資金損失。在合法的前提下減輕納稅人的稅收負擔,增加稅后收益,間接增加納稅人的收入。
(三)有利于個人和國家資源的合理配置。從個人層面來看,進行稅收籌劃有利于幫助納稅人避免不要的稅費支出,減輕納稅人的納稅負擔,間接地擴大了納稅人可支配收入,防止其資金鏈發生斷裂,可以更好地利用其當前的資源以滿足其生活的需求,提高生活的質量和增強個人的幸福感;從國家層面來看,在降低個人稅負的同時也有利于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資源的合理配置。(作者單位為山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