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我國就業市場上的人才競爭形勢十分嚴峻,如何才能夠培養出更多企業滿意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已經成了當前高職院校教育工作的重點,尤其是對計算機這種技術要求非常高的專業來說,高職院校希望可以建立正確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生的職業競爭能力。本文將針對當前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人才教育培養現狀展開討論,進而分析出相應的人才培養模式,旨在能夠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以及技能應用能力,使他們畢業后可以快速適應新的工作崗位。
一、高素質技能人才的概念
在我國2007年提出的“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明確地對“高素質技能人才”這一概念進行了解釋,所謂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主要指的是在生產、服務等崗位當中,工作在第一線的那群人,他們有著豐富的專業知識素養,能夠在生產、經營以及銷售服務中發揮出重要的價值,并且能夠幫助解決在工作中的一些疑難問題。一般可以將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分成三種,分別是技術型、復合型和知識型人才,可以從事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工作崗位,因而國家對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提出了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培養要求,應當構建一種以社會市場人才需求為導向的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
二、目前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一)老舊的教學理念
受到地方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歷史因素的影響,高職院校的教育轉型比較困難,老舊的教學理念與現代化企業的人才需求發生背離,不能根據就業市場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要求進行教學,也就是說,這種老舊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理念,使得高職教育對學生沒有一個正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愿意說自己是技能型人才,不愿意在高職畢業后到工廠和企業中的基層崗位工作,而是想從事更為“體面”的工作,在實際的人才培養過程中,高職院校對技能型人才培養課程的安排會非常少,導致學生在短暫的高職學習期間,不能學習并掌握到實際工作崗位中能夠應用到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削弱了高職學生的職場競爭能力,這樣學生在畢業以后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課程體系不健全
基于高職院?,F有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來看,對于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也不是十分健全,學科定位目標比較牽強,實驗型研究方面的課程安排比較少,不能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有效地應用在實際的計算機應用操作當中,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缺少深度,對計算機技術的教學只是淺嘗輒止,而沒有帶領學生進行深入性的探索,導致學生在計算機專業技術方面知識了解得并不透徹,不能夠隨時把握當前社會上先進的計算機行業發展趨勢,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潮流,在計算機專業學科的廣度設計上,眼光狹窄,不能從宏觀的角度上對學科的發展做出正確的評價。在課程體系的結構上,缺乏實踐性和綜合性課程的安排,對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及創新能力的發展不夠重視,沒有體現出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育的教學特色。
(三)過于關注理論課成績
在當前的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教育當中,對于學生理論課成績的考核過于關注,缺少專門針對學生技能素質能力的考核模塊,人才考察形式單一,不能對學生的技能應用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進行考核,不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樣的學生很難在今后的工作中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需求,完全不能夠體現出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的特色,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實踐性操作應用能力不強,見識短淺,沒有形成合理的問題解決思維模式,只注重對理論課程知識的死記硬背,缺乏對計算機專業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過于重視學生的理論課成績,自然就會對學生技能培養缺乏應有的重視,造成“高分低能”的現象出現,事實上,現代化企業對計算機專業的人才要求是希望能夠招聘到復合型的技能人才,能夠快速適應企業的生產方式,并且可以為企業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四)師資力量較差
在目前的許多高職院校中,高素質技能型的計算機專業教師人才也是十分短缺的,整體的師資力量較差,雖然一些教師可能在學術領域中有一些成就,但因為教師沒有接觸到計算機技術的實際應用層面,這些技術究竟是不是社會中企業和工廠發展所需要的還有待于進一步商榷。在對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師隊伍水平進行考察時發現,存在著教師職稱配置結構不合理的現象,要么就是學歷水平不高,要么就是缺少實踐性的技術應用經驗,很少擁有高素質的技能人才教師,由于實戰經驗上的不足,高職教師很難從技術層面上打動學生,不能激發出學生對計算機專業技術學習的濃厚興趣,也就使得高職院校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較差,在真正的職場競爭中始終處于弱勢地位。
三、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模式
(一)樹立正確的人才培養目標
為了在高職院校中建立起計算機專業高素質技能型的人才培養模式,滿足企業對計算機專業學生的人才需求,首先應當轉變過去傳統老舊的教育思維理念,重新樹立正確的人才培育目標,使之可以和就業市場的人才需求相接軌,隨著計算機技術產業發展項目的飛速前進,高職院校如果仍然按照過去老舊的教育模式進行人才培養的話,就只能是和社會發展需求漸行漸遠,因而高職院校必須抓緊時間轉變現有的教學觀點,從教材內容的設計上,再到教學內容、課程設置的安排上,都應當與國際上先進的計算機技術聯系起來,而不是固步自封,在高職院校計算機實驗室建設方面,也應當及時維修并更換老舊的計算機系統,加大對計算機專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讓學生在學校里也能夠接觸到先進的計算機系統以及操作軟件,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素質。
(二)完善計算機課程教學體系
在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理念的正確指導下,為了健全并完善高職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還應當進一步完善計算機專業的課程教學體系,激發學生對計算機技術研發的興趣,同時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提高實驗型課程的課時安排水平,將計算機課程結構的設置安排同高職院校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相結合,針對不同年級的高職學生進行不同的課程教學安排,采用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教學方式進行人才培養,逐步帶領學生參與到計算機技能操作的培養和學習當中,加深學生對計算機專業課程的理解和應用,多給予學生到計算機實驗室進行上機操作練習的機會,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可以在一旁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指導,針對每位學生的不同問題進行解答。
(三)注重實踐性能力培養
高職院校在今后的人才培養模式中,應當更加注重對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實踐性能力培養,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弱化對理論課成績的關注度,減少“高分低能”學生,積極組織并開展實驗型的教學活動,多以實踐性課程教學為主來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進行培養,提高他們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多開發一些探索性、實踐性比較強的團體項目,在進行計算機專業技術研發實驗時,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集中大家的智慧來進行團隊教學,在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培養他們與他人溝通協作的能力,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
(四)開展“校企融合”、“工學一體”的科研培養模式
在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學過程中,開展“校企融合”、“工學一體”的技術產業化科研教學人才培養模式,也是培養并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水平和職業素質的重要方式,比如說在高職校園內建立一個計算機技術開發研究產業園,讓企業中優秀的計算機技術工程師到高職院校計算機技術開發產業園當中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同時也可以讓高職學生到企業當中進行教學實習,提高他們的計算機技能應用水平高,將高職教育同企業的人才培養結合在一起,使學生能夠快速地融入到企業的工作環境當中,在實際工作當中不斷地積累技術經驗,并對技能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思考。通過“校企聯合”的合作辦法,可以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和社會資源對人才進行培養,達到了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教育目的。
綜上所述,高職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過程,當今社會發展需要的是更多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作為計算機專業學生一定要把握住時代發展的機遇,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技能應用水平,從而適應時代的變化發展趨勢,為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作者單位為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