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真的應該能網聯。據不完全統計,去年智能網聯的會議開了 引起我們全行業的關注,為什么?這是多年來第150多場,我覺得應該全面、準確把握未來的技術趨一次比較準確的、全面的、系統的描繪了未來 勢,毫無疑問路線圖集合了多學科、多方面的智慧。10-15年中國汽車技術的發展走向。雖然得到了行業很大的關注和響應,但是跟我心中的
多年來,我們強調新能源,后來我們又強調智期望值還有距離。
這個路線圖第一批 3000冊一搶而空,第二批 3000冊一搶而空,即使這樣,還不夠。所以我就路線圖的問題跟大家分享幾方面:為什么要看?為什么必須要看?為什么要精讀?
一、路線圖是什么屬性?
路線圖可以看作是一本圖書,因為它畢竟以圖書的方式出版。但是我覺得它不是一般性的圖書,甚至某種意義上它具有工具書的屬性和特質,它是極具指導性、操作性、實踐性的一本圖書,所以希望我們的企業特別是自主企業要更好的響應它、學習它。第二個,這可以視作一個技術文件,能夠指導企業特別是自主企業往前發展的一個技術文件,它不是規劃,但它比規劃更具實操性,是全行業的具有指導意義的一個技術文件。所以作為圖書也好,作為技術也好,應該全行業認真學習。
二、路線圖怎么產生的?
為什么我覺得熱度不夠?這個路線圖的出臺確實不一樣,源頭是工程院的強國戰略,后來工信部把它上升到“中國制造 2025”,作為“中國制造 2025”支持的 10個重點方向,后來以國務院的名義發布。“中國制造 2025”要有一個路線圖的計劃,我覺得這個路線圖是符合我們當前汽車發展需要的,是來之不易的,需要我們倍加珍惜,它是“中國制造 2025”的一部分。而且這個名字非常符合我們當前的形勢,即《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全面的、比較準確的描繪了未來 10-15年中國汽車技術的發展走向。我們談新能源、談智能網聯,就不能不談傳統車的升級,否則一切都是無本之源。
行業 500多位專家,歷時 1年零 1個月, 100多次深入研討,產生這個路線圖,創造了三個前所未有,第一個前所未有是參與人員之多, 500多位;第二個是涉及領域之廣,比如智能網聯涉及到 IT、互聯網、汽車電子、通訊等;第三個是研究之深。所以在此基礎上出來的成果要倍加珍惜,它不是屬于哪個企業的,也不是屬于哪個公司的,是我們共同創造出來的一個路線圖,你看作是文件也好,看作是圖書也好,總而言之,它毫無疑問非常具有指導性。
三、路線圖的意義在哪?
第一個意義,細化和明確了“中國制造 2025”
汽車產業強國的目標、路徑和具體措施。路線圖對目標、路徑、具體措施上都有明確的描述,毫不含糊。
第二個意義,識別未來 15年汽車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關鍵技術。比如智能網聯成像技術攝像頭,對外感知技術雷達,把核心技術、關鍵問題拿f6abfc0f82726bf632c874df7388eebc出來,更有指導意義。
第三個意義,對政府官員、企業領導、科技工作者以及跟汽車相關的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首先是企業家,要制定戰略,對未來沒有理解、沒有看清楚到底是什么方向,那這個路線圖會給你很多信息;第二,對工程師,有點工具書的意思,這兩個月我一有時間就拿來看,特別是燃料電池、智能網聯、節能技術、混合動力等技術,信息量非常大;第三,對相關領域,現在都講“風口”投資,上哪找風口?我覺得這里有風口,所以跟汽車相關的人士都應該看。
四、路線圖的內容為什么這么設計?
我們想全面的、準確的描繪未來的技術發展,顯而易見不只是一個新能源,也不只是一個智能網聯,它應該是全面的、全生態的描述。所以我們是 “7+1”,那個“ 1”就是總體的, 7個方面缺一不可。或者說傳統車的升級節能汽車,節能技術多年來沒有被這么重視,比如動力總成的升級,發動機的熱效率還有提升空間,變速器傳統效率還有提升的空間,低摩擦等這些節能技術就不談了嗎?拿一個新能源以一避之,滿城遍是新能源,這是汽車產業嗎?我們傳統車干不好,節能技術沒有注意到,怎么可能談全面超越?所以我覺得節能技術這次做了重點的描述,會議開得最多,研究討論最深,很有必要。
新能源方面有三個路線圖:第一,得到政府補貼大力支持的插電和純電,這是我們最重要的一個技術路線圖,其中,動力電池單獨成章,即“動力電池的技術路線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第二,燃料電池第一次作為獨立的發展方向,比如充電站、加氫站,中國有 3座加氫站,日本是 100座,到 2025年要達到 1000座,2030年全覆蓋,我們是不是要對這種零排放的燃料技術予以關注?當然是必要的。我們希望加氫站到 2025年能達到 100座,到 2030年達到 1000座,2030年累計燃料電池汽車能不能達到 100萬輛,挑戰太大了。因為新能源汽車戰略跟國家的能源戰略是一樣的,它要多元化,絕不能一棵樹上吊死。第三,我們還有兩個共性技術和基礎技術,就是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