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入初中語文課堂,我們往往發現教師把學生當成了成人,經常從成人視角出發,預設好教學中的問題,按部就班地實施教學。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真問題,教學內容失去童真味。我們應改變教學的機械、沉悶、程序化,把“童真”引進課堂,讓每一節語文課陪伴學生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關鍵詞】初中語文;童真;幸福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進入初中語文課堂,我們往往發現教師把學生當成了成人,經常從成人視角出發,預設好教學中的問題,按部就班地實施教學。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真問題,教學內容失去童真味。如果我們不能站在初中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去研究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和認知能力,即使再形象生動的多樣教法,也無法真正讓學生獲得知識,培養能力。陶行知曾說過:“一個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問題,小孩的困難,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氣,如何能教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讓他們發揮出小小的創造力?”那么,就讓我們改變教學的機械、沉悶、程序化,把“童真”引進課堂,讓每一節語文課陪伴學生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一、講故事激“真”興趣
學生從小就喜歡聽故事,而往往到了初中課堂上就再也聽不到故事了。課堂上如果提到故事,學生的積極性會很高,聽課自然能夠特別凝神。故事導入突出了情趣性,最容易將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出來,積極地投入到對問題的探索中去。如教《紫藤蘿瀑布》時,可這樣導入:19世紀,有一位英國將軍在戰場上打了敗仗,落荒而 逃,躲進農舍的草堆里避風雨,又痛苦,又懊喪。茫然中,他忽然發現墻角處有一只蜘蛛在風中拼力結網。蛛絲一次一次被風吹斷,蜘蛛一次一次拉絲重結,毫不氣餒,終于把網結成。將軍深受激勵,后來重整旗鼓,終于在滑鐵盧戰役中打敗了拿破侖。這位將軍就是赫赫有名的威靈頓。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著名女作家宗璞寫的散文《紫藤蘿瀑布》,看看作者曾有過怎樣的際遇?面對紫藤蘿花,作者有些什么感悟?用一個和本節課主題相關的、富含深意的、形象的、具體的、生動的故事切入,并適時導入新課。
用一個故事如同呼喚兒童一樣喚起初中生對語文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整節課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二、輕松氣氛引“真”問題
創造力是現代教育培養學生的重要素質,對于一個優秀的學生來說,創造力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習效果,更有助于提升思維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想要實現對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就必須要為他們構建起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因為只有如此,才能帶給學生良好的學習感受,從而調動起他們的學習欲望與思考動力,為“真”語文課堂的構建打下基礎。
如教《美麗的西雙版納》一文的寫作特點時,和以往一樣,我按照教學參考書講道:“本文用小標題來構建文章,做到了重點突出,以斑窺豹,條理清晰,給人印象鮮明。每個小標題具有概括性、準確性的特點。每個小標題由五個字組成,句式整齊,結構勻稱,突出了總標題中的‘美麗’二字……”例如在進行《美麗的西雙版納》一文的教學過程中,我在以教學參考為基礎的前提下,向學生傳達了“五字小標題”的文章內容,并進一步突出了文章句式整齊、結構勻稱的特點。這時班級同學小A舉手,他說:“老師,我覺得這五個小標題起得并不好,比如‘高高望天樹’這一部分,只一兩句寫了望天樹,其他內容與望天樹無關……”小A的觀察力和魄力是我沒有想到的,我在給予他充分肯定和認可的同時,將這個觀點以問題的形式拋給學生,讓他們對課文進行回讀,然后根據自己的見解來擬定文章的小標題。在我的引導下,課堂進入了較為活躍的閱讀和探討階段,各式各樣的小標題如泉水涌流,噴薄而出,課堂氣氛達到高潮,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鍛煉,課堂教學因為同學小A的拋磚引玉達到了更好的效果。
所謂“真問題”就是要讓學生表達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提出內心真正的疑問。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作為教學引導者和輔助者的教師,一定要發揮出自己的積極作用,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親和的教學語言以及對教學環境的有效營造,讓學生放下對教師、知識的抵觸心理,真正對知識產生興趣,并能夠勇敢地提出自己的問題,從而更為深入地實現對語文知識的研究和探索,為學生的學習進步帶來支持。
三、演話劇還原“真”場景
如果能將逼真的場景置于教學活動之中,我想學生會有想學的強烈愿望,這樣教學的要求將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需要。在情境中學習,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意義。
如在教《〈長征〉節選》這篇課文時,我借助情境的創設,讓學生自己找伙伴表演一個場景。這樣再現了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學生如臨其境,產生了學習興趣。為了在課堂上能表演好,學生課前非常積極、認真地排練課本劇,比如扮演周副團長的同學,為了表演出周副團長的病態,把自己的一條腿用白布條纏了起來,臉上涂滿了灰;扮演彭德懷的同學找來了一把玩具槍,一頂帽子,用紅紙做了一個五角星貼在帽子上面……當我在課堂上看到這些演員時很是震驚,學生表演得非常逼真、出色,扮演馬的同學馬叫聲學得極像,充分體現了馬的哀怨。在那一刻,我懷疑,這是那些平時上課昏昏欲睡的學生嗎?這是那些平時默不出聲的學生嗎?是什么讓他們這么閃光?無疑,演話劇還原“真”場景給語文課增添了不少活力。
初中語文也應該有“童真”,“童真語文”是真實的語文。“童真語文”堅持“以真為先、以語為要、以趣為力”的理念,努力讓學生共同享有課堂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學習進步的機會,共同享有做最好自己的機會。陶行知先生認為:“教的法子要依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依據做的法子。”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服務學生的發展。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從初中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深入學生的世界,和學生打成一片,這樣才能確定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找準符合初中學生發展規律的教學策略,構建真正屬于初中學生的童真課堂。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