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環境下,高中語文教學更加重視學習的自主性,只有具備自主性,才能夠積極、主動地掌握語文基礎知識,與此同時自主學習也就成為高中生必須提升的綜合素質之一。本文以高中語文自主學習為前提,對自主學習的經驗進行了總結,提出了幾點建議,目的在于實現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高中語文;自主學習;經驗;總結;分享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自從進入高中之后,學生所要面對的學科知識難度逐漸提高,除了課堂上教師講解的基礎知識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學生要善于自主學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這也就需要學生及時總結自主學習的經驗,并與其他同學分享,豐富自身的知識庫。但是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因為語文知識難度以及自身學習習慣等原因,自主學習效果并不高,嚴重影響了語文學習水平的提升。所以,積極參與到語文自主學習的隊伍中來,是當下需要做好的學習任務之一。
一、語文自主學習知識點的概述
(一)通讀課文,了解教材
作為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教材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屬于基礎性任務,只有全面了解了教材,才能夠在課堂上跟上教師的思路,更加深入地扎實語文基礎知識。一般高中階段的語文教材,主要是了解課文大意、掌握作者的寫作背景等,學生需要在課前對課文進行通讀,先對其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隨后在課堂上避免一無所知的情況。例如在學習《沁園春·長沙》一課時,要先通讀這首詞,掌握大意,并且抓住課文中的關鍵性詞語,發揮自己的想象,體會作者描繪的意象。只有對課文有一個充分的了解,才能夠順利進行后續內容的學習。
(二)積極討論,交換意見
自主學習,除了要提前對課文進行了解之外,也要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交換自己的意見。因為在討論的過程中可以讓彼此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并且及時補充自己的不足,將彼此對知識的理解積極交換意見,分享在課本中的所見所得。同樣以《沁園春·長沙》一課為例,在學習這一課時,小組討論課文中運用的對比手法,學生便可以充分交換自己的意見,將自己理解的對比手法進行分享。如“萬山紅遍”和“漫江碧透”在顏色上的對比,“鷹擊長空”和“魚翔淺底”、“指點江山”和“激揚文字”在動作上的對比,“同學少年”和“萬戶侯”的明比以及“萬類霜天競自由”和人民被壓迫的暗比等。通過這種討論,能夠讓學生更加扎實地鞏固知識,相較于傳統被動式的學習,這種主動的學習模式更能夠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三)習題鞏固,拓展訓練
課后是知識鞏固的最佳時機,學生只有做好課后知識的鞏固,才能更加深入地掌握并運用學習的知識。學生需要通過習題練習的方式,對語文基礎知識進行鞏固,除了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之外,也要自己做拓展訓練,拓寬知識面。例如進行《沁園春·長沙》一課的課后練習時,要先完成教材中的課后練習,背誦課文,掌握課文大意,在課下也要通過書籍、網絡等了解關于本課的知識,查閱作者其他的作品,如《沁園春·雪》等,扎實地掌握與本課相關的其他知識。
二、高中語文自主學習的現狀
高中階段的語文知識比較系統,且知識本身難度也高于初中、小學,所以在學習上難免會有一些問題。為了真正地掌握語文知識,需要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積極主動了解教材內容,但是出于一些其他原因的影響,導致自主學習還存在一些不足,對學生語文學習效率造成了影響。
其一,學生缺乏自制力。高中生無論是年齡還是心理,都處于好動的階段,所以要保持語文學習的自制力也相應地存在一些難度。對于高中生而言,這種積極、主動性可能只會維持一段時間。此外,在課堂上也可能會因為自主效果不理想而被中斷。所以,自制力也就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其二,自主學習方法不合理。要想有理想的學習效果,必須要有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但是受傳統學習觀念的影響,部分學生在接受教育時,依然保持著傳統的被動心理,只是接受教師的灌輸,沒有認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所以在學習效果上也就有一定的缺失。關于這一問題,需要對學習方法進行優化,更多體現自主性。
其三,缺乏激勵。學生的積極性一方面需要自己的認知,另一方面則需要其他人的激勵。對于后者而言,直接關系到學習的積極性,但是這一問題一直得不到重視。
三、高中語文學習自主性的積極影響
(一)有利于更加深入地掌握語文知識
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對于知識的掌握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一方面,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知識的學習中,在知識理解的效果上也會呈現出不同的成效。學生帶著自主性學習語文知識,就會更加深入地掌握語文知識,正所謂“興趣是學生的指路燈”。另一方面,自主學習有利于實現語文知識的更好運用,知識只有運用到實際中才能發揮出其本身具有的價值。所以,自主學習對于學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以《燭之武退秦師》一課為例,在學習這一課時,如果依然按照傳統的學習方式理解這一課內容,那么只是將教師傳遞的內容進行機械的記憶,無法真正調動積極性體會這一課內容的趣味性。但是如果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便會得到不同的效果。最后自主學習會帶領我們深入到課文中,理解課文含義,并且結合上下文分析古文言文的釋義。如詞類活用“越國以鄙遠”,這里的“鄙”,是名詞作動詞用,為邊邑之意,這句話的含義是越過別國而以遠處地方為自己的邊邑。也可以了解古漢語句式與現代漢語句式的不同,如判斷句“鄰之厚,君之薄也”,這句話中的“也”表判斷,句意為“鄰國的勢力雄厚了,也就代表秦國的勢力削弱了”。通過自主學習,帶著興趣學習語文,能夠更加深入地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從而提高語文綜合素質。
(二)有利于提高語文學習積極性
傳統的學習模式是被動的,學生只需要在課堂上接受教師的指導即可,無須自己動手搜集其他相關資料。但是這種學習模式對于語文知識的掌握并沒有好處。學生只有自己投入到學習中,并且搜集與其相關的所有資料,才能夠真正體會知識的價值,實現良好的運用。以《再別康橋》一文為例,學生在學習這一課時,如果只是采用傳統的學習方法,那么便只是機械地記憶教師所教導的知識而已,無法實現知識價值的最大化。但是若是自主學習,效果便會截然不同,學生會有更高漲的興趣進行相關資料的搜集,了解徐志摩的其他作品,以及他寄托在作品中的情感。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可以提高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真正實現語文綜合素質的
提升。
(三)有利于集中學習注意力
自主學習有利于集中學習注意力,這主要是因為學生一旦自主學習,會自動產生對于知識的興趣,帶著興趣學習,一方面能夠實現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則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于語文基礎知識的積極性,促進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以《荊軻刺秦王》一課為例,在學習這一課時,一般要先了解這篇課文的含義,運用傳統的學習模式往往很難集中注意力,這主要是因為課堂氛圍過于沉悶,但是運用自主學習的方法,便很好地解決了課堂氛圍的問題,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討論,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交換意見,例如本課中荊軻為何刺秦王失敗,與其他同學展開激烈的討論,既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集中了學習的注意力,也深入了解了戰國時期的知識,達到一舉兩得的目的。除此之外,在討論的過程中,也可以組織其他同學編排這一課內容,以情景劇的方式再現“荊軻刺秦王”的情景,從而更加形象地了解這一課,在表演的過程中也達到了自主學習的目的。
四、高中語文自主學習經驗總結與分享建議
(一)課前:做好預習,提前了解課文知識點
課前預習主要是為課堂學習奠定基礎,只有做好課前的預習,才能夠在課堂學習期間緊跟教師思路,從而深入了解教師所教的內容。要做好課前預習,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學習觀念。學生要轉變被動的學習觀念,主動參與到課前預習中,觀念決定著學習的狀態,所以轉變主動的學習觀念非常重要。(2)知識點。所謂課前預習,就是在正式上課學習之前,提前對教材中要學習的知識進行了解,作一個大概的知識結構,并且將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作好記號,在課堂上解決。通過這種方式完善語文知識結構。
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課為例,對這一課進行課前預習時,首先便要轉變學習觀念,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預習中,搜索這一課的相關資料,對課文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其次,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對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了解,總結文章內容,梳理知識脈絡,并且分析詩人的情感變化。在預習階段,難免會有一些不理解之處,比如“為什么艾青說‘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針對這種不理解的問題,可以將其標出,在課堂上尋求解決答案。通過這種學習模式,可以真正提高學習對于課文的理解力,并且對作者以及文章都有非常全面的了解,為課堂學習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二)課中:積極與同學展開討論,分享學習經驗
在完成課前預習之后,學生便要展開課堂學習,這是語文學習最為關鍵的步驟,也是知識掌握最為基礎的環節。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不僅要與教師進行積極交流,也要和其他同學展開積極的討論,相互交換自己的意見,共享學習經驗,以此高質量地完成知識的學習。對此,要對以下幾點加以注意:
1.分享學習經驗。如果學生只是自己掌握學習方法和經驗,并不能實現學習水平的提升,學習中最重要的就是共享知識和方法,對于其他同學共享的學習方法要加以實踐,根據與自己的符合程度決定是否使用。
2.重難點分析的討論。在課前預習環節會積攢一些問題,需要通過討論進行解決,這就需要學生進行積極的小組討論,針對某一問題交換自己的看法,選擇最正確、合適的答案。
以《燭之武退秦師》一課為例,學生在學習這一課時,可以將自己學習古文的方法、經驗進行分享,實現所有學生的共同進步。此外,針對一些預習階段未解決的難題,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予以解決,如燭之武為何老不見用,年近七十卻只是一個小小的“圉正”?
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交換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認為燭之武是沒有得到賞識,而有的學生卻認為燭之武是視名利如糞土的人。再結合課文分析燭之武的性格,總結問題的答案。
(三)課后:做好知識的復習,展開拓展訓練
在課文復習階段,最為重要的便是課堂上所學知識點的鞏固與運用,只有完成了這兩個環節,才能夠真正掌握。為了做好知識的鞏固,需要通過習題練習的方式實現。一般在完成課堂學習后,教師會布置學習任務,除了這些基本的任務之外,學生也可以自己做一些練習,達到拓展視野的目的。進行課后復習最為關鍵的一點是,學生要對課堂上教師所講的所有重難點進行復習,不能出現遺漏。
同樣以《燭之武退秦師》一課為例,在完成這一課的學習之后,學生可以先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對這一課中需要理解的多義詞進行了解并記憶,背誦文章,總結燭之武說服秦伯的方法,認識燭之武的外交才能,掌握燭之武以及其他人物的形象,分析每個人物的性格。此外,學生也可以自己閱讀其他資料,了解戰國時期的其他小故事,如負荊請罪、完璧歸趙等,通過這些資料了解歷史,也達到了拓展訓練的目的。此外,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的基礎知識也能夠掌握得非常牢固,在考試、寫作中加以靈活運用,以提升語文綜合素質。
五、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階段的語文自主學習,其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認識到語文的魅力;其二,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通過自主學習深入到語文知識的學習中,感悟中華文化的精彩之處。本文主要從課前預習、課中討論以及課后復習這三個階段,闡述了語文自主學習的幾點經驗,希望能夠以此為今后語文知識的學習、掌握提供有效的參考。
參考文獻
[1]鄭詠梅.網絡時代初中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7).
[2]徐云.高中語文教學中體驗式學習的有效策略[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9).
[3]陳俊躍.談對高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成功(教育),2011(11).
[4]蒲自勇.尊重個性,讀出自我——高中語文個性化文本解讀策略[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10).
[5]趙寶春.直接經驗對自主學習意愿的影響: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應用[J].心理科學,2012(4).
[6]裴紅星.自主有序參與深入多元積累——淺談自主學習中數學活動經驗積累的實踐與體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8).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