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至關重要,其在高考試卷中占據的分值較大,需要高中語文教師重視現代文閱讀教學,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使得學生可以通過文章的閱讀,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內涵和思想情感。本文結合高考試卷,對現代文閱讀文本的分布進行了簡單分析,以此為基礎,對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的要點進行了討論和闡述。
【關鍵詞】高考試卷;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育要點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認識外部世界的最佳方式。在高中階段,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逐步形成,需要教師做好必要的引導工作,通過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使其能夠保持一個良好的思想狀態,同時也可以更好地對高考試卷中的閱讀理解題進行解答。
一、高考試卷中現代文閱讀文本的分布
(一)論述類文本
論述類文本閱讀題可以分為兩個不同的類別:一是自然科學;二是社會科學。在2005年和200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中采用的多是自然科學類文本,2007—2011年的高考語文全國卷則均為社會科學類文本。新課程標準背景下,高考試卷中的現代文閱讀也出現了新的變化,論述類文本增加了人文科學的內容。結合2006—2016年的高考試卷,論述類文本通常采用的都是客觀選擇題的形式,分值9分,主要是針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進行考查。
(二)文本類文本
新課標頒布前,文本類文本是現代文閱讀中的必考項,一般以散文的形式出現,考查學生對于文章主題思想的把握以及理解能力。而在新課標落實后,文本類文本變成了選考題,體裁也從散文變成了小說,以名家名作為主,在融合主觀題和客觀題的同時,也增加了開放性論述部分,分值從原來的22分增加到了25分。文本類文本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鑒賞評價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三)實用類文本
實用類文本是新課標落實后才出現的選考題。在2012—2015年的高考語文全國卷中,實用類文本閱讀題采用的都是人物傳記的體裁,選擇近現代的名人進行著重刻畫,而且多數文本都是從名家傳記節選而來,常規的題目設置是一道客觀選擇題和三道主觀論述題,分別考查對于文章的感知能力和探究能力。在《考試大綱》中,對于實用類文本考查的能力進行了分層,同樣是考查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鑒賞評價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不過每一種能力都存在不同的層次。以探究能力為例,一是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文章中展現出的時代精神和人文價值進行發掘;二是可以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三是通過對文本中某些問題的探究,提出自己的見解。
二、基于高考試卷的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育要點
(一)創新教學理念
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從高考試卷中現代文閱讀變化的趨勢出發,對教學理念進行創新,對不同的文本類型,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更多采用啟發式教學和探究性教學的方式,為學生留下獨立思考的空間。教師必須重視教學設計,強調對學生文本解讀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細致品味,把握語言之精妙,避免出現大而化之的現象。另外,教師應該賦予學生足夠的話語權,通過引導和鼓勵,使得學生可以在閱讀中自主進行歸納和總結,自主提出問題、解答問題,通過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教師也可以將教學方向牢牢把握在手中。在教學環節上,教師還應該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做到因材施教,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獲得提升。
(二)豐富閱讀內容
素質教育背景下,現代文閱讀教學同樣應該重視對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語文素質的培養,引入更加豐富的閱讀內容,實現閱讀教學的多樣化。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在現代文閱讀教學中引入中外著名戲劇、新聞報道、詩詞歌賦等,幫助學生開闊眼界,而在教學形式的選擇方面,應該大膽創新,摒棄傳統從字詞句的梳理開始進行文章講解的模式,幫助學生打破固定的閱讀思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認知進行思考,教師更多扮演引導者的角色,促進學生的自我成長。
(三)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應該對必修課程中的《閱讀與鑒賞》環節進行合理利用,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現代文進行閱讀和賞析。在高中階段,由于高考的壓力,各個科目都設置有繁重的作業任務,留給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極少,而單純依靠課堂的閱讀時間,學生能夠獲得的閱讀經驗非常有限,無法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此,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鼓勵其將閱讀活動延伸到課外,激發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通過讀書報告會、閱讀交流會等形式,使得學生能夠真正愛上閱讀,將閱讀體驗納入到自身的知識體系中。另外,教師應該適當為學生推薦一些有價值的閱讀材料,鼓勵學生在完全理解閱讀材料的基礎上,從不同的層次對其進行分析和探究,使其能夠在閱讀中切實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和審美鑒賞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結合高考試卷分析,現代文閱讀在高考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是考查的重點,需要得到師生的共同關注。對于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現代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創新教學理解,激發學生興趣,結合豐富的閱讀內容和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升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的提高,繼而推動高中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周志紅,楊舉麗.新課改背景下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試題的特點與啟示[J].教育測量與評價,2012(7).
[2]丘天,田睿,王艷玲.基于高考試卷分析的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2016(4).
[3]王麗萍.基于高考試卷分析的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要點[J].赤子(上中旬),2016(19).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