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散文的精華當屬其中的情感藝術,最重要的審美屬性則是表現自我的情感。所以,散文的欣賞要求我們從不同的角度感悟散文中所蘊含的情感。本篇文章將從散文的語言、意境、構思以及知人論世等幾個層面來體會散文的情感美。
【關鍵詞】散文;情感;多角度;感悟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任何文學作品中始終貫穿著“情”,我國古人對“情”的論述也是各種各樣。例如“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散文中“情感”是散文的生命和靈魂,散文中所提到的“形散而神不散”,其中“形”的語言表達形式可以多種多樣;“神”則是其中的情感。散文的“情”是作者主觀世界情感的外化,作者依據抒情的需要來組織文中的人、事、物以及景,本文將從多角度領悟散文的情感方法。
一、意境中現情感
散文在一定程度上堪稱具體的詩歌,語言上的詩化、意境上的詩意,讓散文有種詩意美。古人詞中強調的是境界,境界是詞中最高的格調,散文也是如此。散文側重于抒發作者真情實感,作者流露情感時需要借助一定外物來寄托。因此散文的境界也就是意境具體所指的“意”為情感,“境”則是景、物、事。散文中較為常見的抒情方式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和敘事明理。
我國著名的散文大家朱自清在《背影》一文中將自己抽象的情感外化為具體可感的事物,作者在其中通過具體的細節、平實的語言表露自己的真實情感。這種描寫不僅僅有表面的父子之情,背后更隱藏著深刻的意境。例如作者在描寫父親為自己買橘子過程中的細節描寫:
可是他要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的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只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把肥胖的身子向左微斜,顯出努力的樣子。
作者通過質樸的語言把父親為自己買橘的過程描寫得淋漓盡致,一個偉大的父親形象立刻躍然紙上。文章沒有使用夸張的語言描寫父親對自己的愛護,也沒有長篇累牘描寫自己對父親的感恩與思念,而是使用簡單、樸實和口語化的詞句,把父親對自己的愛以及自己對父親的愛描寫了出來。朱自清將自己的情感外化到父親買橘這件具體的事情中,作者此刻在這里不僅描寫的是父親的背影,更是對自己所處那個年代祖國的愛,祖國雖然飽受滄桑,但是自己和祖國之間的情意就像父和子那樣,沒有什么能夠動搖養育自己的祖國在作者心中的地位。家是小的國,國是大的家。這篇散文中的意境是深遠的,這個意境的雙重情感與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達到高度的統一。
綜上所述,單純表達父子情意的散文舉不勝舉,為何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流傳為佳話,可見意境深遠才是優秀文章的靈魂。散文不一定需要辭藻華麗的句子,但意境絕對是散文的靈魂。意境當是作者內心情感與外界事物的高度統一,是作者內心的喜怒哀樂和外界的景物、境界等的自然融合,是作者情感外化的藝術畫面。
二、透過語言體會情感
文學作品外現的橋梁是通過文字符號來實現的,所以說文學是一門語言的藝術。那么散文就是作者將自己的情感通過文字符號的排列組合構成屬于自己風格的抒情色彩呈現在讀者的面前 。某個名人也曾這樣評價散文的語句:散文的語句猶如花兒的芳香般令人心曠神怡,緩緩地流進我們的視野中,在記憶里生根發芽。
在《匆匆》中,作者提到燕子去了又再來,人生卻一去不復返。文章不僅語言優美,同時也給我們傳達了韶華易逝,珍惜時間的人生哲理。除了華麗的辭藻,散文還采用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的描寫以及各種修辭格,多角度展現情感。例如鳥兒唱著動聽的歌曲譜寫著春天的歌謠。這句話通過擬人手法,描繪出一幅美好愉悅的春日圖,表達了作者對于春天的喜愛之情。語言是我們領略情感的外殼,情感則蘊含在字里行間。
三、透過構思把握情感
散文一般通過一葉而知秋,通過生活中瑣碎的、片段的事物,將深廣的內涵以及復雜的背景進行反映。要做到一葉而知秋,花叢里道人情,其關鍵就是文章的構思。一篇散文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關鍵因素就是構思要巧妙。所謂作品的構思具體指的是:作者在寫作之前在大腦中所構思的文章大體框架,包括文章主題思想的確定、作品的素材、作品的主題思想、作品的結構以及情節安排等,這是構思過程中需要完成的工作。散文的初步工作構思是決定散文格調的關鍵之處,好的散文構思絕對是獨特的。
著名的散文家汪國真在它的散文創作中就將人生的意義借助花開花落、山川樹木等具體可感的事物。在《我喜歡出發》中他說:“凡是到達過的地方屬于昨天,那山再清秀、水再溫柔,依舊是昨天之景。”短短一句話通過巧妙的構思,道出人生哲理。
朱自清的《背影》是構思巧妙新穎的典范。文章多次描寫父親的背影,有買橘時的背影、離開車站時的背影以及結尾處看信時,淚眼蒙眬中父親的背影,虛實結合使得文章結構精致完美。并且作者把焦點聚集在一個普通的細節——父親的背影上,以小見大,表達了深切的父子之情。
四、結語
總而言之,散文的閱讀絕不是僅從一個角度來把握作者情感的,散文的情感美從文字符號、事、物以及意境等角度來具體領悟。多角度切入,能夠使讀者領悟到散文的情感美,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散文中的情感審美意蘊只有得到充分挖掘,讀者才能汲取到作品中的營養來為人生導航。
參考文獻
[1]姜業雨.愛凝結成的藝術——論張曉風散文中的情感世界[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
[2]朱俊陽.讀出散文的情感和意味[J].語文建設,2016(31).
[3]吳丹鳳.情感直觀的一種對位閱讀——張愛玲散文《愛》與扎西拉姆·多多詩歌《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的比較研究[J].惠州學院學報,2016(4).
[4]童兆升.傳統美學視角下的散文翻譯中情感美的傳遞[J].長春大學學報,2016(7).
[5]張曉華.散文鑒賞:高校情感教育路徑選擇[J].語文建設,2016(11).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