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氛圍的提高是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開放式教育有利于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的訓練,有利于學生各個方面的長
足發(fā)展。
【關鍵詞】教學;氛圍;發(fā)展;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教學自有語文教學的特點,教學的內容決定了教學的方 法,因為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等同的,課本只是語文教學的總綱而已,是骨架,包羅萬象的知識是其血肉,學生的參與是其靈魂。現(xiàn)代教學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繼之以開放、民主,關注成功,張揚個性代替,而擔當培養(yǎng)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語文教學更應如此!所以,如何把課堂真正歸還給學生,打造開放的教學模式,使其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才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就此談幾點粗淺的見解,以供和教學一線的同仁交流。
一、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應充分體現(xiàn)
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施是現(xiàn)代教學的手段,在教學中加以運用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在現(xiàn)代教學技能上要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我。首先需要教學中的改革意識,而人文學科的語文就應該走在改革的前列,在課堂上要充滿濃濃的改革意識、現(xiàn)代化的教學思想,更需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關于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問題,我們往往是走入了兩個誤區(qū):一是極端規(guī)范。于是乎課堂上反復強調學生坐姿端正,不交頭接耳,不大聲喧嘩……一是過度放開,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和實施,認為課堂越熱鬧,離素質教育越近,于是出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表面繁榮:不該討論的討論,不該分組的分組,不該交流的交 流……熱鬧的背后,收效甚微。其實需要的是課堂活而有度,張而有弛,讓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造的輕松環(huán)境里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二、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策劃者、引領者
現(xiàn)代化的語文課堂不需要教師的喋喋不休,教師只是整個學習過程的參與者、點撥者,是整個學習過程的策劃者,只有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才能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課堂上,老師不需要過多話語,更多時候是要傾聽,在學生挖得不透、悟得不深時,教師以學生的身份進一步追問,從而使學生又進入 更深層問題的討論。在課堂上,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突出,預習交流、分組合作,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要得到落實。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勇于展示自我,使課堂真正活起來。語文課堂上,教師要真正成為“導師”,成為學生構建知識路途中的引路人,成為學生合作學習的伙伴,起著引導、協(xié)調、督促的作用。作為教師,就應該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只有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才能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課堂的活躍氛圍也就順理成章形成了,教學效果也會與往日不同。
三、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
中學語文的課堂,時時充滿著挑戰(zhàn)。語文課堂上,學生個性得到了張揚,思維才會得到開放。語文課上,學生積極投入了全部的身心,就會產生激情,這激情投入的過程,便是他們積極思維的過程,這是中學語文課堂效率之高的秘訣之一,作為一位老師極其需要在這方面下一番苦功。
學生是不可替代的,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沒有學生的積極思考和自我努力,教師的愿望、教學目標不可能實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不可能獲得成功。教學實踐表明,只有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才有可能被激發(fā)調動起來,學習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想方設法把學生推上學習的主體地位。
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交流和展示的舞臺,教師要給學生更多課內看書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在自學實踐中掌握學習方法、發(fā)展自學能力、養(yǎng)成自學習慣、增強學生獨立占領“課堂學習舞臺”的能力,這是提高學習成效的根本所在。
四、學生的行為要規(guī)范有序
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學生學習不刻苦、作業(yè)不按時完成甚至抄襲、上課走神不積極回答問題、交頭接耳……這就是開放之中又如何去收攏的問題,既要放得開又要收得來,既要活躍起來又要規(guī)范有序。故在課堂中一定要明確任務、指定專人、分工明確,使得每人有事干、每人有話說,做到活而不亂、放而有度。規(guī)范學生的學習行為,不僅是形式上的外在表現(xiàn),而是深層中學生對知識、對學習的態(tài)度問題。
在潛移默化中,使得學生的語文學習表現(xiàn)得很自覺、自由,學生會自己制訂預習目標,自己利用工具書解決知識性問題,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歸納概括問題,自主討論探索解決問題,從而使問題意識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提高。
中學生絕非天生就會學習、會思考,是需要教師的悉心指導、訓練,也需要班級、學校文化的熏陶。我想在起步階段,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開放式的教學,其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未必很理想。但是,我們應當辯證地看待教學進度快與慢的關系,一旦學生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流程及相應的方法,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具備了較強的學習能力,在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上就會呈“加速”之勢。從這個意義上說,開放式的教學方法正是我們極其需要且應大膽嘗試的,這不僅會給學生展示一種新的方法、新的思路,最重要的是給學生培植了自強不息的精神、樂學善學的學習品質和學習習慣。
如教學模式切切實實地打造出了開放式的課堂,代之而來的便是高效的課堂效果。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滲透在其中的課改理念必須要學習、消化,在課改理念的指導下,尋找出適合自我,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力爭提高教學質量,為自己、為學生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