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朗讀是一種閱讀方法,也是一種學習能力,更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一項長期而穩定的重要作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朗讀習慣的培養,使其掌握朗讀的方法,以便于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強學生的理解力和記憶力,獲得言表意達的效果。
【關鍵詞】培養;指導;朗讀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俗語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梢?,“讀”是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也是一項語言基本功,尤其是在語文閱讀中,“讀”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再說,我們祖國的語言優美,而語言中所含有的韻律美、節奏美,只有通過朗讀才能真正地去品味它,才能真正感受到語言的精妙。在教學實踐中,努力地探索著。下面,我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日常教學中,我經常會給學生播放一些聲情并茂的朗讀錄音,或者自己給學生朗讀,讓學生在這些優美的語音中感受美的熏陶和感染,從直覺上感悟課文的美和朗讀的愉快,增強朗讀的興趣。我還結合教學開展各項語文實踐活動,如開故事會、詩歌朗誦會、評選朗讀能手等,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樂于閱讀的習慣。另外,我還推薦學生收看中央電視臺由著名主持人董卿主持的《朗讀者》,借此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二、指導學生讀正確、流利
朗讀是一種有聲的語言藝術,朗讀過程中要求朗讀的正確性和流利性。因此,在教學中,我十分重視對于學生這方面的朗讀訓練,力圖使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因為本班學生來自全國各地,有的孩子方言較重,有的孩子普通話不標準,平舌音和翹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分不清。我借助漢語拼音來幫助學生糾正讀音,并鼓勵他們多聽廣播,多與朗讀水平高的同學交談,以此來學習普通話,練習普通話。我還教育學生要樹立認真讀書的態度,朗讀時要逐詞逐句看清楚,不漏字,不添字,咬字清,不拖音,要反復讀,反復練,并通過多種形式朗讀,努力達到正確、流利朗讀的目的。
三、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真摯的感情是朗讀的生命,只有在朗讀中富有感情,才能真正領略文字的魅力。在教學中,我經常發現一些孩子只為讀而讀,生硬而干巴,根本讀不出感情。我是這樣訓練學生的,首先,欣賞課文朗讀錄音,感知課文的基調。其次,指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的需要,選擇不同的節奏、韻律,運用不同的語速和語調進行朗讀,并通過感受、想象讀出感情。如朗讀古詩,可以從課文插圖入手,解詩意、悟詩情,從而走進詩境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又如《賣火柴的小女孩》要用緩慢低沉的語調朗讀,語速要放慢點,把小女孩的悲慘遭遇呈現出來,激發聽者對小女孩的同情。再次,進行配樂朗讀,讓學生感受和體會感情。第四,采用多種朗讀方法,如齊讀、個別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穿插使用,來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讀出感情。
四、指導學生讀中悟情,讀中體驗
《新課程標準》指出:“認知是情感的基礎,情感是認知的手段,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痹陂喿x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1.上課伊始進行激情導讀。如教學《走遍天下書為侶》,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如果你一個人環游世界,只允許你帶一件東西做伴,你會怎么選擇呢?照相機,手機,撲克牌,游戲機……這個問題真的很難抉擇??墒怯幸粋€人堅定果斷、毫不猶豫地做出了選擇,同學們你們想知道他帶的是什么嗎?那我們今天就來學 習——《走遍天下書為侶》。(學生興致盎然地讀課文)
2.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進入課文情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如教學《草蟲的村落》時,我先讓學生一邊初讀課文一邊想:“作者奇異的游歷是怎樣的?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觀察的?”然后適時點撥。這樣,讓學生通過自主實踐,初嘗讀好書的滋味,激發往下讀的欲望。
3.在精彩片段中點撥引導,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和體驗。如教學《山中訪友》時進行“拜訪古橋,朗讀體驗”——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跟隨作者的腳步,去拜訪他的一位老友。請同學一起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生齊讀第三自然段)
師:一進山,一座古橋映入眼簾(課文古橋的插圖向同學們加以展示),老朋友相見,作者是如何和他交流的呢?心中對他訴說了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再默讀一遍課文。
(默讀畫出的句子,讀后交流、理解“德高望重”的意思,并從相應的句子中體會古橋的“德高望重”,體會古橋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的品質。)
師:作者拜訪的第一位老朋友就是古橋。在作者心中,古橋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將老橋當作人來寫,語句中包含著對老橋深厚的感情。同學們朗讀課文時,要用心體會作者對古橋的真摯感情。現在,讓我們由衷地贊美他,對他說——(引讀:啊,老橋,你如——)(生齊讀)
4.反復誦讀,積累語言。要提高語文學習的有效性,學生只有經常閱讀課文,反復誦讀,才能將其深刻地存儲于自己的知識庫中,形成充實的語言積累,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缎抡n程標準》強調應該“在課內閱讀中感悟積累”和“在課外閱讀中感悟積累”。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富有文采的兒歌、詩歌、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等美文,讀起來朗朗上口,適合小學生背誦。
朗讀是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加以指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質量,是語文教師必須長期堅持的工作。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積極探索和實踐,通過各種方法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