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兩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閱讀和寫作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閱讀能夠為寫作積累素材,而寫作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結合起來,能促進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寫作教學;結合方式
【文獻標識碼】G623.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教學中的各個模塊之間是相互聯系的,閱讀是為了理解文章的寫作內容和寫作情感,而寫作是為了表達和抒發情感,所以閱讀和寫作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進行有效結合,讓二者相互促進,能夠大大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切實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積累寫作的素材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將讀寫結合起來,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主動參與到閱讀學習中,只有進行大量的閱讀之后,學生才會有表達的欲望,才能夠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表現出來。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習慣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閱讀教學,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學生的主觀感受,使得閱讀教學變得非常枯燥乏味,學生的閱讀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會對閱讀學習產生厭倦心理。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在e49bbb0f4e9277e9ec897a703832b95f閱讀教學中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將閱讀學習和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結合起來,增加閱讀教學的趣味性和豐富性。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注意導入,從學生比較感興趣,比較熟悉的事物著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對閱讀產生共鳴,從而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童年的朋友》這篇課文時,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個小小的分享,聊聊自己童年時的朋友,和他/她之間有什么難忘的事情。為了讓學生更加放松,教師可以先說說自己童年時的一個最好的朋友以及和朋友之間的趣事,從而打開學生的心扉,說說自己童年時的伙伴。在分享之后,教師再引入今天學習的課文,這樣就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也能夠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
二、重視閱讀技巧的教學,提高寫作的水平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的教學,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也能夠讓學生掌握相關的寫作技巧。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是非常經典的,在寫作內容、寫作技巧、表達情感等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仔細地分析和揣摩,從而使其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教師在閱讀教學時,可以先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使學生的閱讀更加有針對性,更能準確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在閱讀中還要學生掌握略讀和精讀的方法。略讀主要是指學生快速瀏覽文章,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把握文章的大致內容。而精讀則是對文章進行仔細的分析,對文章的字詞句進行揣摩,對文章的架構、寫作技巧、表達情感進行更深層次的解讀,從而對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
例如在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春》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大致對文章進行略讀,然后在第二次閱讀文章時找出寫得比較好的字詞句,對文章的寫作方法進行分析,對作者的寫作情感進行剖析,這樣一個由淺到深的閱讀過程,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鍛煉。另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一篇小作文,模仿文章的寫作技巧,寫一篇題為《我眼中的春天》的文章,這樣就能將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起來。
三、深化學生的讀寫感悟,培養表達能力
閱讀和寫作,是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表達和感悟的過程,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做一個對生活留心觀察的人。傳統語文教學主要依托課堂來開展,所有的語文學習都要在這個時間段內進行,大大制約著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師要將語文教學課堂拓展到教室外,延伸到自然和社會中,讓學生切實感受生活中蘊含的知識,在參與中深化知識的學習。例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校春游的機會,讓學生走進大自然,仔細觀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落日出,從而在閱讀和自然相關的文章時,會和作者產生共鳴,在寫和自然相關的作文時,會有話可寫,使得寫出的文章更加真實和具有感情。教師也可以在周末,帶學生一起去參加社會實踐,比如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去街上做交通志愿者、去參加社區勞動等,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經驗,豐富他們的社會閱歷和情感經歷,從而在閱讀和寫作學習中才有更加深刻的感受,提高教學的效率。
四、結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結合起來,是積極響應新課改的要求,能夠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的閱讀技巧,從而為寫作學習提供寫作素材和方法支持。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引導他們留心觀察生活,豐富學生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王子平.淺析初中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的有效結合[J].學周刊,2016(31).
[2]李康平.試論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有效結合[J].學周刊,2013(15).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