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閱讀與習作分為兩大板塊,除了日常的習字背書,閱讀和習作就成了最重要的能力。然而閱讀與習作本就不可分割,本文就小學語文閱讀與習作的結合教學方法進行多元討論,試從不同角度找出可實踐的方式,以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 性。
【關鍵詞】互為一體;閱讀;習作;有效性;互相促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閱讀與習作的重要性在書面考試所占分值比重中已然體現了,那么如何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這兩個“讀”“寫”板塊呢?又如何將兩者完美結合,彼此促進呢?
一、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不少卷面測試中可以發現,不少學生對于“閱讀理解”這一塊題目的分值把握并不足夠,究其原因各有其說,或是“理解偏差”,或是“不能感同身受”,或是“不能結合背景理解故事”,等等。那么針對這些情況,老師應當如何引導學生呢?
第一,要求學生多多細讀幾遍。在考試之中,或許沒有足夠時間,那么就要求學生仔細閱讀相關章節的上下文內容。在平時,務必要求學生能夠熟讀課文的重要內容,不是要求學生記住內容,而是通過反復念誦,在無形中使文章的情緒感染學生。
第二,引導學生在閱讀時發散思維,換位思考,聯系自身。在閱讀時讓學生努力營造一個氛圍將自身代入,老師可以主動提問學生,若是在文章的環境下自己會有什么反應,讓學生學會自我思考,在閱讀時能夠主動聯系自我。
第三,老師應當積極備課,主動為學生科普課文背后的故事,當時作者的年齡、經歷的故事以及文章背后更深的社會原因和歷史背景,也可以在要求學生預習時主動去發掘課文背后的故事。學生在考試中應敏感細微,從字眼中發掘文章背景,從而更能領會文章。
二、如何提升學生的習作技能
寫作在大多數學生眼里都十分令人頭疼,無話可寫的問題十分嚴 重。如何避免學生寫“流水賬”呢?老師應當如何引導學生漸漸喜歡上寫作,打消內心對于作文的厭惡心理呢?
crV2NLz/lrZV3eAXhAhRfQ==一方面,勤加練習不可避免。但是又如何在多多練習下仍舊保持學生的興趣呢?我想作為老師應當多多探求不同方法激勵學生主動練習,不一定強求學生一味學寫“大而空”的主題,可以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從身邊小事開始讓學生“有話可說”。另一方面,多多鼓勵學生,用實際性的獎勵活動激勵學生勤練文筆并激發他們的強烈興趣。整合學生的優秀習作,表彰優秀學生和進步學生,讓學生之間互相探討彼此習作有何優點或是缺點等。總之,就是在學生完成作文后應當給予其充分的展現機會,從而讓學生喜歡上習作。
三、如何將閱讀與習作完美結合
隨著閱讀與習作能力的提升,學生的基礎變得十分牢固。而閱讀與習作本就不可分割,如何將這兩種能力合二為一做到“1+1>2”的效果呢?這個問題正是本文最為重要的論點。
(一)“讀”到深處而自作
在有了大量的閱讀經歷之后,學生開始了解文章背后的故事,了解作者在寫作時候的心況境遇,而漸漸學會見景生情、睹物思人。所謂“唱而優則演”,原本閱讀與習作就不可分割,那么從閱讀到習作更是合情合理。
作為老師,如何引導小學年紀的學生做到這種轉變呢?在學生做到大量閱讀之后心中必然有所領悟,在閱讀文章之后立即抒發自己的情感是一種方法,可以是讀后感,也可以是在閱讀文章之后聯系自身情況而寫的故事,不必束縛學生的想象力,這份天馬行空正是成人文章所匱乏的寶貴精神。
(二)習作更需詞匯“匠”
學生開始獨立完成自己的作品之后會出現各種問題,如“流水記賬”、詞不達意、讀之無味甚至出現抄襲復制等,老師應當如何糾正這一問題呢?
實際上可以發現,這些問題的出現正是因為學生閱讀量過少,腦中詞匯匱乏,不能做到更好地排句遣字。作為老師,應當主動彌補學生這一問題,推薦適宜的閱讀刊物,鼓勵學生積極閱讀后做成自己的摘抄本,或是可以讓學生仿寫經典名句。要讓文章精簡有力,大量的閱讀正是寫作的基礎,唯有見過山川河水,才能寫出“一覽眾山小”的氣勢。
另一個問題就是抄襲復制,這一點需要老師嚴苛糾正,絕對不能在學生年幼時就養成這種好逸惡勞的習性。這不僅是“懶惰”問題,更是學生人格完善的問題,不懂得尊重他人作品,為了方便或是獎勵而欺騙他人是不誠實不可取的。老師務必警醒學生明白這個道理,才能讓學生尊重他人、尊重文章,心懷虔誠才能寫出更好的文章。
四、結語
閱讀與習作本為一體。想要將兩者完美結合,一方面需要閱讀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需要習作技能的提升,唯有兩者做到更好,才能更好地融合實現“1+1>2”的效果。作為老師,應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無論是閱讀與習作,還是從中領會人生道理成為更好的人才,老師都應當成為學生前行的路燈。
參考文獻
[1]陳壽宗. 讀中學寫 以寫促讀——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指導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12).
[2]施玲英.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將作文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2).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