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著眼于學生個人生涯發展的生涯輔導不同于就業指導,它以開發學生自我潛能和提升自我概念為目的。規范有序的組織保障機制是實現生涯輔導順利實施的先決條件,這就要求以生涯輔導為主線,構建“三點(班級、年級、社團)一線”的輔導機制,并通過其他諸如職業心理測驗、團體和個別生涯輔導等方式來協助高中學生做好生涯規劃。
【關鍵詞】高中生;生涯輔導;三點一線;職業心理測驗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學習心理輔導、生活心理輔導、人格心理輔導和生涯心理輔導是當前學校心理輔導的四大主要內容,而生涯心理輔導又稱為生涯輔導。所謂生涯輔導,是指在輔導人員的協助下,被輔導者依據一套已經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輔導計劃,并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個人探究、評判的活動。在進行這個活動的過程中所需要了解的內容包括自我認知、職業認知、生涯規劃與決定的認知以及成功內核的認知等,高中生單憑自身去達到這些認知的高度顯然是存在著種種困難,因此,高中生生涯輔導工作的重要性就凸顯了出來。
一、高中生生涯輔導現狀和意義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傳統職業教育觀念使得學校的功能變得單一,學生只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被動知識接受者,而從不會在達到所謂的“學有所成”之前去綜合考慮個人學習、工作生涯規劃等方面的事情,盡管無數的實踐已經證明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一狀態直到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導致民辦學校和公立學校分庭抗禮局面形成,許多學校和專業的畢業生不再包分配后,情況才有所改善。然而“職業”這一關系著許多人一生的詞匯對于中國學生來說依然陌生而遙遠,更遑論職業興趣了,真正是“鏡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當前的高二學生在面對職業抉擇時的迷惘要強于其他兩個年級,一方面是由于他們對社會職業種類認識不足從而對自己今后要從事的職業沒有明確的目標,另一方面是由于他們知識層面尚不足以制訂準確的生涯規劃,且當前學校在這一塊的輔導常常是缺位的。我國當今的職業指導主要以謀職指導,安置就業為主,這與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規劃職業發展以增強自我適應和再生能力的生涯教育理念有一定差距。
另外,有調查研究表明在進入大學以后,不少學生發現當初高考填報的專業與自己的興趣、能力之間存在著嚴重的阻隔。調查顯示,當前約有42.1%的大學生不滿意自己當前所選學的專業,另外有65.5%的學生表示如果可以重選的話將會轉專業學習。因此,高中生生涯輔導的重要意義就不難理解了。
(一)高中生心理發展特點決定了高中階段是進行生涯輔導的最佳時期
高中階段又稱青年中期,約從16、17歲開始到19、20歲結束。在這一階段的高中生心理發展特點集中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自主性。所謂的青春叛逆期,就是指在這一階段的高中生產生了強烈的自主意識,在面對許多事情時開始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希望能夠自主做出某些與自身相關的決定,而不再是單單依賴于父母的“小孩子”。(2)前瞻性。青春期的高中生往往對生活充滿著向往,敢于制定擁有遠大的理想,也就是對于自己的未來充滿了希望。(3)社會性。知識面的拓寬,身體素質的增強,高中生開始更多地關注到社會性事物,并受到社會影響,期望參與更多地社會活動。(4)進取性。年輕、朝氣是高中生的標簽,他們充滿了上進心,敢于接受挑戰。
(二)適應新課程改革對學生發展的需要
新課程改革持續到今日已經卓有成效,其要求培養具備綜合素質的自主學習型人才,因此,培養學生的就業意識、創業精神和職業生涯策劃初步能力就成了當前我國高中教育的基本培養目標。高中在學生求學生涯中處于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高中生由于心智上的不成熟所以會在生涯規劃上產生各種困惑,為了給學生答疑解 惑,生涯輔導就非常重要。
(三)開展生涯輔導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我國教育快速普及發展,大學擴大招生數量,普通高中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我國青少年首次就業時間大為推遲,學習型社會正在逐步形成,各行各業高學識的人才越來越多。在高中生中開展生涯輔導,能夠有效地提高青年一代的生涯意識和規劃能力,有助于促進全社會就業形勢的進一步改善,減緩由大學生就業而產生的社會矛盾。
二、高中生生涯輔導的實施途徑
(一)加強組織建設,建立一支學校生涯輔導隊伍
由于生涯輔導在學校發展中的重要性,學校應高度重視生涯輔導工作。而做好生涯輔導工作,就應該有一支進行生涯輔導的教師隊伍。目前在每個中學中幾乎都已配備專職或兼職心理輔導老師,因此學校可以在心理輔導教師隊伍中開辟出一支生涯輔導隊伍,成立由心理學專家及相關行業權威人士組成的顧問、學校專業教師以及輔助人員組成的學校生涯輔導中心來對本校學生進行包括生涯輔導在內的全面輔導。
(二)建立“三點一線”的輔導機制
“三點”及年級點、班級點和社團點,“一線”即生涯輔導這一主線。
1.關于年級點
根據現有的學校年級段的設置,在不同年級段實施各有側重的生涯輔導。
高一年級:通過黑板報、校園廣播、學校網站等渠道來對學生進行初步的生涯宣傳,使其對于生涯有所認識;
高二年級:牢牢把握住當前我國高中存在的文理分科現象來幫助學生根據成績和興趣選科,初步對自己的生涯進行一次規劃;
高三年級:步入高三,學習開始面臨著高考的各種壓力,因此要在生涯輔導時將志愿填報與大學專業選擇等升學指導緊密結合,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能力來選擇專業。高三年級側重升學就業輔導,升學就業輔導是生涯輔導的核心內容,旨在幫助學生增強對學科、專業及職業的認識,能夠按照社會需要和自身特點去合理選擇專業或就業,以提高學生升學和就業的決策能力。
2.關于班級點
班級點顧名思義就是以班級為依托,在任課教師的指導下,廣泛進行生涯理論宣傳,并利用課上課下時間來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職業生涯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誘導其開始思考自身的特點與發展的方向,是對全體學生共同的生涯輔導。同時,可以鼓勵學生更多地參與到假期社會實踐活動來,以提高學生的社會能力及職業生涯能力。
3.關于社團點
社團是高中校園文化的主力軍,是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促進的自治組織。高中生對于社團的認可在某些方面甚至超出了其對于教師的認可,因此,學校可以指導成立生涯輔導社團,推薦并培養品學兼優、具有一定生涯意識和能力的學生來對全校學生的生涯輔導進行幫助,通過同齡人之間的親近感來促進生涯輔導效果的實現。
4.關于“主線”
鑒于生涯輔導的系統性和整體性要求,必須緊緊圍繞生涯輔導的主線,立足學校特點,仔細規劃,組織實施。
(三)實施生涯輔導的具體方法
1.運用心理測驗進行生涯輔導
心理測驗是開展生涯輔導不可或缺的工具,在生涯輔導中占據重要地位。心理測驗在生涯輔導中可以發揮預測、診斷、區別、比較探測和評估等方面的功能,下面羅列幾種常見的生涯心理測驗。
(1)能力傾向測驗
能力傾向測驗又稱性向測驗。它是指對受測對象進行能力傾向測驗、特殊能力傾向測驗和多因素能力傾向測驗來測量其潛在的能力,供教育或心理輔導參考。
(2)職業興趣測驗
興趣是指一個人對其環境中的人、事、物所引發的喜愛程度,職業興趣就是個體對某專業或職業所持的喜愛程度,因此,測量一個人對某專業或職業活動的喜愛和不喜愛程度即是職業興趣測驗。
(3)人格測驗
人格又稱個性,是指一個人比較穩定的行為習慣和表現,諸如有的人比較豪爽,有的人比較拘謹,有的人比較獨立,而有的比較依賴他人,這些都是人的個性特點。
2.運用團體輔導或個別輔導技術開展生涯輔導
職業家族樹。
個人職業選擇及職業發展都受到了家庭很大的影響,而職業家族樹是采用圖畫的方式來評估家庭對受測者職業的影響,其方法如下:
a.在樹梢處填上個人偏好的職業(可填數種)。
b.樹的枝干填入代表家庭成員的職業,并將其中與學生有直接關系的重要成員圈起來。
c.樹根處填入家庭成員職業的共同特點。
d.老師用下列問題作為引導來和學生共同討論“職業家族樹”:
(Ⅰ)對家庭其他成員的職業的感覺?(驕傲、尷尬、羨慕、不屑等)
(Ⅱ)如何知道他們在我選擇職業上的傾向性?
(Ⅲ)與我最相似的家庭成員是誰?他們當前從事或曾經從事的職業與我的職業偏好有什么關聯?
(Ⅳ)就家庭整體而言,在工作上感到最滿意或最不滿意的地方是什么?
(Ⅴ)哪些習慣與特質造成滿意或不滿意的結果?
e.通過上述討論,老師應當進一步去引導學生探討各成員職業的優缺點,并對自己的職業偏好進行一次評價。
臺灣學者金樹人先生說過:“一個人若是看不到未來,就掌握不住現在;一個人若是掌握不住現在,就看不到未來。人為自己設下目標,帶出希望。所有行為將會凝聚在這個希望的周圍,活出意義來。”因此,對高中生進行生涯輔導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沈之菲.生涯心理輔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王黎明.美國中學的生涯規劃[J].教學與管理,2006(2).
[3]葛少憲,金建陵.規則——當代青少年生涯規劃和發展指導的一門必修課[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4).
[4]李金碧.中小學生生涯發展輔導構想[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
[5]熊賢君.普通中學實施生計教育的思考[J].教育評論,2006(3).
[6]尤敬黨.青少年生涯教育探微[J].上海教育科研,2008(4).
作者簡介:桂雋穎,女,1978年生,江西人,中教二級,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學。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