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工具學科,同時也是三大主科之一,語文學科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覷的。然而當今在應試教育的強壓下學生的任務繁重,課堂枯燥乏味只注重知識傳授的結果而不注重知識傳授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創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新教育;改革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新課改后教育部頒發了許多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教育教學方式的要求,對教師的教學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時期教育改革的浪潮即將到來,創新二字就是這場浪潮的中心。作為素質教育創新精神在課堂中就更顯得尤為重要,培養與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與能力就是教師的首要任務。
一、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發展空間,注重學生的個性與差異的發展。傳統的教育方式強調求同統一,對學生的教育教學也是統一刻板,造成學生的思維與思考方式千篇一律,毫無創新意識。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與創新精神,使學生循規蹈矩失去青春該有的活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不同的認知方式與思維方式,尊重并鼓勵學生新奇有創意的想法。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思考方式來適當地調整教師的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個體發展,認可學生的某些新奇想法,對全體學生要具有統一性和靈活性。在課堂教學上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挖掘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教師要鼓勵與支持學生標新立異,重視個性的發展,而不是一味要求學生中規中矩聽從教師。
二、采取新的教學理念
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創新教育首先就要打破傳統教育方式的封閉狀態,實施開放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自由民主地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教師要具備新的教學觀念,教師的職責不再是單單地教授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能力的發展與提高。大多數的語文教學教師講解課文要求學生識記生字詞背誦古詩詞,全是死記硬背,索然無味,學生毫無興趣。這就需要教師把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起來,比如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舉辦成語接龍的游戲,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既學習了知識又使學生之間的感情更加深厚。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創新理念就不再是只簡單地講解課文知識,而是要通過課本上知識的講解拓寬學生的眼界與知識面,擴大教學的廣度與深度。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是教學任務的核心,要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和學生做朋友,共同交流人生觀、價值觀。
三、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
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課堂上教師要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與思考。教師應把課上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鼓勵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比如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對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設置幾個比較簡單的問題,然后讓學生預習課文并通過學生自己的閱讀與思考找出自己所認為的答案及理由。使學生在課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自己的作用,而不再是教師占據主體位置,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賦予學生自主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權利,發揮主體地位,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重視學生的直接體驗與想法不要把知識強加給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解決問題,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拓展開發學生思維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下學生的思維常常是被壓制的,教學活動中訓練的也只是常規性思維。要想滲透創新教育就先要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創新,發散思維的培養使學生能夠運用多重思維去考慮問題。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打破傳統觀念,使學生能夠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如在《烏鴉喝水》中,烏鴉用石子填滿了水瓶,成功地喝到了水,教師可以就這一內容向學生提出還有哪些解決辦法。大家可以提出自己的方法,比較是否還有比烏鴉更聰明的辦法,也可以讓學生討論烏鴉想法的原理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通過對學生提出方法的分析比較進行更好的思維訓練,讓學生打破常規思維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加大思維創新的力度,培養具有新興思維能力的新時代學生。
五、結語
在農村小學語文教育中進行創新教育是至關重要的,需要教師和學生要做出改變積極配合。教師要緊跟社會發展與時代潮流,摒棄老舊傳統的教學理念。不要只注重學生的成績,更要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用新的教學觀點與教學方法來傳授學生知識,幫助學生成人成才,使學生具備靈活的思想。創造新興的課堂模式,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能夠快樂輕松地學習文化知識,改變以往對語文厭惡的想法,重新認識語文,感受到學語文的用處以及語文給學生帶來的無窮樂趣。
參考文獻
[1]王萍.如何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J].學周刊,2014(29).
[2]王文君.淺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法制教育的滲透分析[J].小作家選刊,2017(10).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