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道出了天下游子的念母之情結。母愛是最偉大的,是天地間最為高尚的愛。而如何講好《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則是每一個語文教師必須著重思考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母愛;《第一次抱母親》;感悟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關鍵詞句細細品讀,體會母愛的無私與偉大;
3.感受“我”第一次抱母親的情感變化,領悟由第一次抱母親給我們帶來的生活啟迪:關愛母親。
二、教學重難點
體會母愛的無私與偉大,感受“我”第一次抱母親的情感變化。
三、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移情導入,直奔重點
師語:每當提到母親,相信在座的每位老師和同學內心總是暖暖的,難以平靜的……有人說,母親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風;母親的皺紋,是艱辛歲月里風霜雪雨的刻痕;母親的畫像,是勇敢和堅韌的象征。而母親總習慣深藏自己,忽略自己,忘卻自己。今天,就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再次走進《第一次抱母親》,去感受母親的博大和深邃。
(二)品讀語言,感受尷尬
1.自由讀全文,看哪位同學讀得最準確、響亮
思考:
(1)為什么抱母親?(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
(2)怎樣抱母親?抓住“拖住、使勁一抱、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表明我對母親身體輕的情況一點也不了解。同學們猜測一下什么原因造成我對母親情況不了解?生答:平實忙,觀察不仔細;或許還有其他原因……
2.沿情體驗,反思自我
要求:
(1)看誰讀得準確、流利;
(2)看誰讀的準確、流利、有感情。讓生評價并詢問為什么用這種感情去讀。引導擔子重、翻山越嶺、力大無窮、80多斤;
(3)再次分角色朗讀,讀出對母親堅強、無私、博大的贊美。師說:“歌德說過,會讀書的人,用兩只眼睛看,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后。當我們用兩只眼睛去看‘重擔’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它絕不僅僅是指挑在肩上的那100多斤重的擔子。”是啊,母親肩上挑的實際上是大半邊天啊!這時,我指著板書“翻山越嶺”說:“那么,現在你對‘翻山越嶺’這個詞語又是怎么理解的?”學生說:“翻山越嶺指的是母親為了子女、家庭和社會所走過的艱辛的道路。”
(三)感悟深情,體現行為
師語:美國作家惠特曼曾經說過:“全世界的母親是多么的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然而,母親的赤子之心并不是人人都能感受到。慶幸的是作者感受到了:他是如何做的?請同學們默讀并適當的圈劃。解釋突發奇想,緊緊抓住無數次、第一次作對比。
思考:
(1)母親怕別人笑話;
(2)我以為母親睡著了,而母親淚流滿面。淚是什么淚?欣慰的淚,是激動的淚。
(四)緊扣“小護士”,突出主題
師語:文中主要涉及三個人物:母親、兒子、小護士。能否把小護士去掉,為什么?通讀全文,小組思考并找出有關小護士的所有描寫。(1)從語言、動作、表情分析;(2)我禁不住問學生;“如果我們就是那靜靜地站在旁邊的小護士,此情此景,你會對兒子說些什么?對母親說些什么呢?”
(五)聯系實際,升華主題
1.母親老了,這樣的情景離同學們的生活可能還很遙遠,但你一定還記得、見過這樣的畫面。(配樂播放一組畫面)
是母親,把我們帶領到這多彩的世界,教我們牙牙學語,蹣跚學步;
遇到難題有母親的開導,面對成功有母親的微笑;
生病了,日夜守護著的是母親;下雨天,背我趟過積水的是母親;風雪中,帶我勇敢挺起胸膛的是母親。
2.此時此刻,大家心中一定有千言萬語想說,想對媽媽說些什么?想為媽媽做些什么?拿起你的筆,把它傾訴出來吧! (學生寫)
五、結語
是母親,撐起我們成長的麗日藍天;是母愛,伴隨著我們走過人生的風風雨雨。“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道出天下游子的念母之情。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讓我們每個人從現在開始,在瑣碎而平凡的生活中時刻感知父母愛,善待父母愛,珍惜父母愛。心動不如行動,感念母親的恩德,我們應從現在做起,積極進取,勤奮學習。讓我們認真地道一聲:媽媽,您辛苦了,我們永遠愛您!以此來告白神圣的母愛。
附: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