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是一個尋找愛和奉獻愛的過程。一個擁有真愛心靈的人,她整個生命里程中的一切行為都是對愛的詮釋和表現。愛的奇妙,在于它是超意識、超自我、超物質的一種感覺,是心靈中一種美麗的犧牲。愛,沒有燈塔,心靈便是唯一的航標。馮燕凌用行動踐行著大愛的真諦,為患者在茫茫醫海點亮一盞希望之燈。
七月的盛夏,驕陽似火。7月11日,當《科學導報》記者如約來到晉中市第一人民醫院,見到內分泌科主任馮燕凌時,她面色蒼白地躺在值班室里,一位醫護人員正給她的指頭放血。示意記者落座后,馮燕凌說:“天氣熱,我可能是中暑了,馬上就好。”擔心她的身體狀況,記者原本打算改天再約,馮燕凌卻掙扎著坐起來,跟記者攀談。帶病還要堅守崗位,彰顯出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精神,正如馮燕凌所說:“一線醫護人員經常是能堅持就堅持,能不請假就不請假,這不是啥大事兒。”
妙手仁心的醫者
受父母的影響,馮燕凌自小就經常接觸到那些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也親眼看到父輩們用精湛技藝從死神手中一次次挽救那些即將逝去的生命。從醫,是她的夢想。1985年,畢業于山西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的馮燕凌被分配至晉中市第一人民醫院工作。
1991年,馮燕凌開始了由內科醫生向內分泌專科醫生的專業深造,赴北京中日友好醫院進修學習一年。之后,她多次參加國際、國內專業會議及內分泌科主任高研班,在求知的道路上一路馳騁,不斷充實著自身的專業技術能力,為她過硬的醫療技術打下堅實的基礎。
1996年,晉中市第一人民醫院正式成立內分泌專業,填補了該院二級學科的一項空白。剛起步的路程,走得十分艱辛,馮燕凌沒有絲毫的退卻與畏縮。在她的努力下,內分泌科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從一兩個人、五六張床,到如今擁有26名醫護人員、年門診1萬余人次、年出院1000余人次、病床使用率120%、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達98%,名副其實地成為晉中市內分泌專業的“領頭軍”。
內分泌專業多是慢性病,面對常年服藥、注射胰島素的患者,工作更加瑣碎、費心,潛在風險更多,健康教育特點突出,有時候少交代一句,患者就會多走彎路。多年來,馮燕凌總是不厭其煩地將這些特點灌輸到每一位醫護人員身上,力求工作細心、謹慎,力求為每一位患者做好健康指導。工作管理上,她遵循等級醫院要求,根據科室疾病特點,制定本科室疾病護理常規、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從源頭上減少了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的發生。遇到突發事件,無論白天黑夜,她總是身先士卒、隨叫隨到,參加科室每一次搶救工作,并給予新員工急救培訓,力爭提高科室的急救水平。生活中,她是全科人員的大家長,她關心每一位員工的工作、生活,為大家排憂解難。
談到多年來取得的成績,馮燕凌歸功于團隊的努力。2009年冬日的一天,內分泌科接診了一位32歲的年輕患者,患者呼吸困難,處于昏迷狀態,經過一天的治療都測不出血糖值,情況危急被轉至重癥監護室。馮燕凌和科室醫護人員加班加點地進行搶救,經過一個月的努力才使患者轉危為安。看著瘦了40多斤的患者重新站起來,所有的醫護人員都松了一口氣,馮燕凌的內心更是百轉千回。
除了對患者細心體貼、關懷備至,馮燕凌還盡可能為患者著想,替患者省錢。作為科室主任,她帶頭禁用價格昂貴、療效不確切的輔助藥,用實實在在的措施為病人切實降低醫療費用,縮短住院時間,使病人得到更多實惠,努力構建著和諧的醫患關系。許多病人都認為與馮燕凌相處,能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妙手仁心、情暖人間”。
孜孜不倦的講者
1998年,馮燕凌創辦了糖尿病學校,開通“健康咨詢熱線”,在晉中市率先開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發展至今,參加人員逐漸增加,開展的活動項目也逐漸豐富。方式由最初單一的授課及播放錄像方式到目前講課、討論、跳健身操、觀看錄像、發放宣傳資料、個別指導等,從開始以醫護為主體到目前醫護患及家屬共同互動,糖尿病學校成為晉中市第一人民醫院的一個亮點。
同時,馮燕凌還組織參與每年的糖尿病日宣傳活動,組織科室人員到晉中市各縣(區)下鄉義診,到社區、廠礦、休干所、衛生院等進行糖尿病健康知識講座,發放健康教育資料,受益者達上千人次。特別是近年開展的晉中一院醫聯體工作及晉中市“醫衛雙優下基層”、糖尿病“基石計劃”等活動,將送學術、下基層、提能力活動推向高潮,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讓患者不出家門就可以享受到三甲醫院專家的服務,雖然我們辛苦一點,但是能讓患者少走路、少花錢,也提升了基層醫院的醫療水平,我覺得意義重大。”馮燕凌說。
馮燕凌還指導科室醫護人員建立了兩個名為“甜甜圈”的微信群,利用時下流行的方式定期普及有關糖尿病方面的科學知識,方便對患者進行跟蹤服務并提醒患者多做檢查。
馮燕凌對教學工作也緊抓不懈。科室常年擔負著山西省各醫學院校醫學生的實習及見習任務,并承擔著基層醫生進修帶教及院內新分配人員的輪轉帶教任務。每次接到任務,馮燕凌總是認真對待,選派高年資醫師指導,從入科教育開始,不僅在專業知識方面給予指導,更注重醫德教育,對每一位入科學習人員均進行登記考核,嚴格要求,受到大家一致好評。
“等我退休了,我希望自己能繼續發光發熱,成為一名優秀的講師,繼續在自己所熟知的領域奮斗。”談及今后的發展,馮燕凌有著美好的憧憬。
上下求索的研者
除了治病救人,馮燕凌更關心糖尿病專業的發展。多年來,她始終緊跟國內國際新技術、新理念,并引進內分泌疾病治療新設備、新方法,造福一方百姓。
2002年,馮燕凌率先引進人胰島素和胰島素類似物的應用,并主持安裝了首臺胰島素泵,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方法。2004年,她領導開展了糖尿病普查流行病學調查工作。2006年,內分泌科緊接國內國際先進技術,開展初發2型糖尿病胰島素強化治療,使部分患者達到糖尿病緩解期,擺脫了藥物治療的痛苦,收到較好效果。
近年來,馮燕凌在晉中市榆次區率先開展了糖尿病足病、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介入治療工作以及早期診斷工作,開展了甲狀腺疾病的檢查治療工作,引進了動態血糖監測技術,胰島素泵治療技術更加成熟,這些先進的技術使晉中市內分泌專業治療水平更上新的臺階。而她本人也逐漸擔任了山西省內分泌專業委員會委員、山西省骨礦鹽代謝專業委員會委員、山西省醫師協會內分泌醫師協會常務委員、山西省糖尿病防治辦公室專家等職務。在與同行的交流討論中不斷更新管理理念及診療技術,不斷地帶給全科新視角、新知識。
多年來,馮燕凌始終緊抓科室繼續教育,不僅自己堅持參加全國、全省組織的專業學術會議,更鼓勵科室人員通過外出進修、參加會議、自學等方式提高自身技術水平。2000年,她帶頭并鼓勵科室人員參加在職研究生班學習,2人獲碩士學位。科室常年堅持業務學習及病例討論,并與兄弟科室聯合組織相關知識學習以及病例討論。
在科研方面,馮燕凌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專業知識,開展臨床試驗,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她參與編寫《醫學生臨床指南》一書,在省級以及國家級醫學雜志發表有價值的論文20余篇。科室人員也在國家及省級雜志發表文章數十篇。2007年,《晉中市城鎮人口糖尿病患病率調查》獲晉中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臨近采訪結束,時間已過中午12時,當辦公室門被打開的瞬間,一位在外等候的患者快步走上前,詢問起了自己的病情。馮燕凌接過化驗單,強打起精神微笑著向記者揮手告別。她的那句“在病人面前,醫生是只有上班時間,沒有下班時候”的感慨久久回蕩在記者的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