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能力是學生最基本、最重要的語文素養之一,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是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課外閱讀是以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為目標的課堂教學,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具備社會發展必備的品格和創新能力打下基礎。
關鍵詞:語文素養 可持續性發展 遷移 語文能力
小學生到了中年級,隨著識字量的增加,產生了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的需求,他們已不滿足于只看繪本,而是更傾向于看一些有豐富情節和探究性的文章,并以能從讀書中獲得知識而自豪。面對學生不斷發展的閱讀心理,教師必須依據語文學科實踐性強的特點,因勢利導、加強指導,克服課外閱讀中的盲目性。同時,核心素養的培養對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課堂教學僅僅滿足于課本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忽視課外閱讀教學的語文課堂教學是不完整的,因而把課內教學和課外閱讀結合起來,讓課外閱讀走進課堂并加強指導,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也至關重要。
一、把課內學到的知識延伸到課外
教師指導學生用課堂上學到的閱讀知識和閱讀方法進行課外閱讀,使課內課外閱讀相通,及時把課內學到的知識延伸到課外,閱讀相應的課外讀物以開闊視野,提高認識能力。
小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他們往往因在課內學到了好文章從而引起對課外閱讀的興趣。教師應及時引導,介紹有關內容及相關書籍或文章,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探究,學生往往興趣很高,因而閱讀效果事半功倍。這樣,既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加強了課內的學習內容,促進課外閱讀質量,為學生學習能力的持續發展打下基礎。如學了《太陽》一文,可介紹一些天體宇宙方面的書刊和一些如何利用太陽能的讀物給學生看,讓他們受到啟發,融會貫通,擴大知識面;學了《鯨》一文,可介紹有關海洋生物的書給學生;學了《海上日出》《桂林山水》等文章,可找一些游記讓學生去讀。讀后讓他們寫寫體會,在課堂上互相交流交流。如學了《海上日出》一文后,可給學生找描寫泰山日出、廣場日出、田野日出的片段,使學生認識到不同地域的日出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這樣,學生的知識豐富了,見識增長了,頭腦中的問題就會多起來,讀書的欲望就更強烈了。
二、使學生體驗到課外閱讀的樂趣
課外閱讀是人類發展的一種重要精神資源和趨勢,我們的語文教育要追趕時代,就得超越課堂。教師要把語文思想內容延伸出去,在課外閱讀中提高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識能力。
小學教材中有不少課文是文學名著的節選,如《丑小鴨》一文,雖然是十分典型的教材,但由于脫離原文,不利于學生對文章主題的認識。在教學《丑小鴨》時,可以把思想內容延伸出去,讓學生在課外閱讀原文,閱讀中要指導學生抓住課文與原文思想內容的聯系去思考。從6000多字原文選取若干片段與三年級教材中的500字課文對照。
如:課文里的描寫是這樣的:“太陽暖烘烘的。鴨媽媽臥在稻草堆里,等它的孩子出世。”
原著則是這樣子的:“鄉下真是非常美麗。這正是夏天!小麥是金黃的,燕麥是綠油油的。干草在綠色的牧場上堆成垛,鸛鳥用它又長又紅的腿子在散著步,嚕嗦地講著埃及話……”在對照著讀的同時,可將丑小鴨的不幸與作者的童年自述作比照——將孩子帶入安徒生的童話世界。
在學生充分閱讀《安徒生童話》之后,組織學生開展《安徒生童話》讀書會,讓學生再次體會《丑小鴨》的“喜”、《大克勞斯和小克勞斯》的“怒”、《海的女兒》的“哀”、《拇指姑娘》的“樂”。這樣,在課外閱讀中就彌補了課內學習的不足,提高了學生對名著的認識能力,使學生從中體驗到課外閱讀的無窮樂趣,提升感悟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這個例子所起的作用就是教師要立足課本,以落實重點訓練項目的課文為“經”,以優秀課外閱讀為“緯”,帶領學生“躍馬平川”走進課外閱讀的廣闊天地,真正做到“得益于課內,得法于課內”,使得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相得益彰。
三、教給學生有效的讀書方法
“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是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和完善自我。把課內學到的名言警句擴充到課外,使學生從閃光的語言中受到教育。
語文教材中有不少課文描述了為理想而勤奮學習、工作、戰斗的人物形象。他們有著美好的品格,是學生學習的楷模。作者常用一些富有哲理性的語句,以畫龍點睛之筆給人以思考,這些名言警句有的被學生作為座右銘,深得他們喜愛。教師要因勢利導,以此為線索延伸到課外閱讀中去。鼓勵學生閱讀有關書籍,搜集和整理自己喜歡的格言警句,并把它們摘錄下來,熟讀背誦,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這樣的活動對深化學生的思想,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十分有益。
除了指導學生選擇課外閱讀書目,明確讀什么書以外,還需要教給學生讀書方法,閱讀才有實效。有的書可以一目十行地瀏覽,囫圇吞棗地吸收,這種速讀能力是語文課閱讀教學中需要培養的。但對中年級學生來說,還應以在課外閱讀中養成熟讀精思的讀書習慣為主要目的。讓學生做到讀時坐得住、讀得進,能理解內容、感悟情感、掌握重點,而不是僅憑興趣看熱鬧,快而不精。把課內閱讀知識和方法遷移到課外閱讀中去,運用多種感官使閱讀效果達到最佳狀態。尤其對課外閱讀中的精讀文章,要指導學生認真地批、劃、注、抄。分門別類地用各種線條符號把好的開頭、結尾、人物環境的描寫或自己喜歡的句子劃下來,并在邊上注上類別或寫一兩句簡要的看法。這樣的積累,對學生提高讀寫能力和終身發展有重要作用。
還要上好課外指導課。在教師具體輔導下,同讀一篇文章,同讀一本書。便于指導學生去掌握文章內容,理解全篇主題。學生可以議論讀后收獲,談談從中受到的啟發和教育,提高閱讀能力。還可以組織精彩段落的朗誦會、片段故事會、閱讀收獲交流會、讀書筆記展覽會等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兒童教育專家尹建莉把課外閱讀比作促進孩子成長的魔杖。在核心素養的引領下,課外閱讀會有更高的要求,它必將對學生終身發展及創新能力起決定作用。教師只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實際出發,教在實處,一定會有實效和跨越。
(作者單位:山西省呂梁市臨縣鐘底寄宿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