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導報訊 記者耿倩 4月12日,記者從山西省科技廳獲悉,山西煤矸石熱活化技術取得新進展,太原鍋爐集團和山西大學聯手針對目前煅燒活化設備普遍存在的能耗高、效率低、活化不均勻和碳夾帶嚴重等問題開展技術攻關,經過努力,不僅攻克了相關技術難題,還建成穩定運行的處理量為220t/h的煤矸石煅燒活化工業裝置,相關技術及裝備對提高我國煤矸石高值化利用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煤矸石是與煤層伴生的礦物質,在煤礦生產過程中開采和洗選時被分離出來,煤礦上常稱為“夾矸”,是我國目前排放量最大的工業固體廢棄物之一,因此,煤矸石的有效利用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據了解,煤矸石熱活化過程就是打破煤矸石中硅氧四面體和鋁氧八面體組成的層狀鋁硅酸鹽的化學結構,從而實現煤矸石中硅鋁元素的高值化利用。太原鍋爐集團和山西大學針對目前煅燒活化設備普遍存在的能耗高、效率低、活化不均勻和碳夾帶嚴重等問題進行技術開發和裝備示范,基于流態重構的循環流化床設計理念,采用合理的傳熱計算模型,對煤的成灰磨耗特性及循環系統綜合分離效率進行了系統分析,攻克了結構布置技術、高效的分離器技術、先進的易更換夾套鐘罩式風帽技術、完善的讓管技術和獨特的二次風布置技術,開發出煅燒效率高、活化均勻、能耗低且溫度易于控制的煤矸石高效熱活化設備,并建成穩定運行的處理量為220t/h的煤矸石煅燒活化工業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