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是一級致癌物。人一個肺有3億個肺泡,80個PM2.5微粒可以堵死一個肺泡,當我們生活的環境中PM2.5達到1155微克/立方米,一年就可堵死3000萬個肺泡,3年堵死三分之一個肺。”近日,這段短短150秒的霧霾侵入人體全過程視頻,看得人們驚心動魄。然而,霧霾真的會堵死我們的肺嗎?它又是怎么危害人體健康的呢?
雖然霧霾危害人體,呼吸系統“首當其沖”。“但80個PM2.5微粒可以堵死一個肺泡的說法不科學。”中日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二部副主任醫師萬鈞表示,霧霾顆粒對于人體的傷害并不是機械性地“堵死”肺泡,而是粘附于肺泡及小氣道表面,進而誘發炎癥,最終影響氣體交換或繼發其他病變。
萬鈞解釋說,霧霾里的PM2.5顆粒的確可以通過人體的鼻腔、咽喉下行到支氣管、細支氣管,再進入肺泡,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這些顆粒就會“堵死”肺泡,因為人體本身有防止肺部感染的自我保護機制。首先氣管和支氣管上皮都具有粘液纖毛,纖毛向喉部方向快速擺動,慢速回擺,可將粘液向喉部運送。纖毛上面的粘液分兩層,內層為溶膠,隨纖毛擺動而運動,外層為不吸水的凝膠,具有防止內層液體蒸發的作用,因而形成了對吸入異物和顆粒的屏障作用,粘著在氣道粘膜上的顆粒由粘液纖毛運送至咽部后被吞咽或咳出。另外,在肺部還廣泛分布著巨噬細胞,它具有超強的防御功能,能夠清除進入肺泡的顆粒——先將顆粒吞噬,再通過溶酶體酶將其分解清除。
“所以,在短期內,我們體內的保護機制可以幫助我們清除掉這些吸入的顆粒,但是長期反復大量地吸入,我們的纖毛系統就會遭到破壞,吞噬細胞的功能也會下降,從而導致對顆粒的清除能力下降,進而造成一些慢性損傷。”萬鈞也表示,這些損傷包括氣道的上皮細胞形成慢性炎癥、支氣管腺體增生、杯狀細胞在氣道分泌過多粘液等,最終導致呼吸障礙。
萬鈞指出,PM2.5濃度增加可以導致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上升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80個PM2.5微粒堵死一個肺泡”的“精確”計量,目前國內國外都沒有明確的醫學文獻支持。國外開展PM2.5研究比我們早,但他們至今也沒有拿出如此“具體”的PM2.5致病數量值。“現在已經肯定的是,濃度越高,對人體的危害越大,但由于這涉及長期的、大規模人群實驗,具體的量值和對人體具體的傷害,還沒有準確數據。”
雖然說霧霾會“堵肺”有些言過其實,但霧霾卻是真真容易“傷心”。著名心血管領域專家胡大一教授說:“當人們長期暴露在霧霾環境下,相當于新增了一個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如同給心臟‘埋下地雷’。同時,在短期暴露下,它又可以使尚不嚴重的心血管斑塊突然破裂,產生血栓,誘發急性心肌梗死,成為一道‘導火線’。”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數據也證明,陰霾天中的顆粒污染物不僅會引發心肌梗死,還會造成心肌缺血或損傷。
此外,PM2.5還是引起高血壓多發的一個獨立的危險因素。胡大一指出,除了直接作用于心血管系統,由霧霾引發的焦慮抑郁情緒也值得關注,這些負面情緒也可導致一系列連鎖性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