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中國社科院語言所修訂的《新華字典》APP正式上線。據報道,這款APP每天只能免費查兩個字,要想查更多的字、享受更多的增值服務,必須購買完整版,定價為40元。不少人表達了不滿,認為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華字典》(第十一版)雙色本價格還不到25元,電子版卻要收40元,明顯太貴。
單就商務印書館修訂上線“APP新華字典”的做法來說,是值得推崇的。“APP新華字典”將給廣大手機用戶帶來便利,手機查字典,還帶有語音發音矯正、手寫、攝像頭等功能,的確“高大上”。如此富有高科技含量的“APP”,是順應時代、順應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的產物。
新華字典被公眾認可,并不代表他們樂意為其電子版支付更多成本;網絡收費小說近年來擁有眾多擁躉,大量“免費看書”網站同樣“粉絲”無數;現實中,有些年輕網民可以大把花錢“買裝備”,卻不愿掏“幾塊錢看電子書”。上述三種現象的出現,究其原因都與國民“付費消費”習慣尚未養成有關。
如果大多數人不愿付費使用“APP新華字典”,再好的APP字典也將“典高和寡”,進而淪為“愁嫁的皇帝女兒”,其使用功能和社會功能必將受到影響。編纂于20世紀50年代的《新華字典》,是中國近代語言文字的“矯正器”,在推動公眾掌握漢語言漢字上發揮的作用不容低估。偏離公眾接受能力的“APP新華字典”,顯然是人們不希望看到的。有鑒于此,建議“APP新華字典”不妨優化思路,研發出更多版本,甚至適當降低價格,更好地對接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