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龍,男,山東高唐人,九三學社社員,2007年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并于同年到四川工作創業。目前任成都哈哈曲藝社社長、中國曲協會員、四川省曲協理事、成都市曲協副秘書長、四川省青聯委員、山東省駐四川青聯常委等職。其本人及表演創作的作品曾榮獲第三屆巴蜀笑星比賽新秀獎、成都市中青年表演大賽銀獎、深圳鵬程杯相聲大賽二等獎等獎項。除在相聲領域頗有建樹外,田海龍老師曾是三星、索尼公司的專業培訓師,是西南最專業的時間管理、終端銷售、語言技巧的培訓師之一。
從2016年10月7日開始,由賽凡科幻空間主辦、科幻世界雜志社等特別支持的,國內首個《三體》評書節目,在賽凡科幻空間主題咖啡廳舉行。田海龍老師為大家帶來了總共十四期的精彩評書,獲得了聽眾的一致好評。
相信小伙伴們都還記得2016年第二十七屆銀河獎頒獎典禮上贏得滿場喝彩的相聲節目《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在相聲表演與創作中的指導與應用》。如今,前衛嚴肅的科幻與傳統藝術的混搭,似乎漸漸成了一個必然趨勢,雖說帶來了新鮮感,但兩者之間的協調度應該如何把握呢?按捺不住的小編冬青子在前方為大家發來對田老師的專訪。
冬青子:田老師,您好,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采訪。您也是科幻迷吧?什么時候看的《三體》呢?最喜歡里面的哪些部分?
田海龍:從小我就是個科幻迷,至今記得最早看到的科幻小說,是小時候從爸爸訂閱的《人民文學》或《山東文學》(記不清楚了)上看到的葉永烈先生的科幻小說《腐蝕》,印象最深刻的是柳文揚老師的《一日囚》,而大劉的《三體》陪我度過了初到成都時那段艱難的融入過程。
作為一個小科幻迷,高中時我還曾經試圖創作過科幻小說,那時看到“科幻世界”四個字就雙眼冒光,四處去借來閱讀。
《三體》是一個系列,我最愛看的是第一部,我比較偏向閱讀那些跟現實很接近的科幻文學,所以對《腐蝕》印象深刻。
我認為《三體》的偉大之處,在于把一個話題延伸出一個體系,其實外星人威脅地球并不是新鮮的話題,但是大劉老師處理得如此真實。我之所以喜歡第一部,原因也是如此,大難來臨時的人性不可知?,F實中的人生就是如此波折,誰都不能說把握了自己的命運。我們做出的每一個抉擇,都在影響著這個世界。
冬青子:是什么機緣讓您想到用評書的方式來講《三體》呢?
田海龍:我是一個評書、相聲演員,雖然評書如今已經不復往日輝煌,但是總有一份情結在。所以這么多年,我一直堅持說書,也試圖給評書注入新鮮的血液。在藝術形式上,評書以評述見長(評書雖以故事為主,評述為點綴,但評述是精華),這是無法改變的,那我就試圖在內容上突破。
我個人喜歡科幻文學,把評書與科幻文學結合是一直就有的想法。生活的忙碌讓時人疲于奔命、缺乏想象力,我認為這兩種形式的結合應該能有很多人喜歡。
所以,這次就打算認真做一回。
冬青子:我們知道,評書這類文藝作品的生命源泉就在于對原作的擴展和發散,例如評書名家單田芳老師的《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系列,他對原著的改動吸引了相當多的聽眾。那么田老師您更側重《三體》的哪些部分呢,對故事的擴展是在哪些方面,為何要對這些部分進行擴展呢?
田海龍:科幻文學一般來說是怎樣新奇怎么寫,尤其是在細節上,這樣才有科幻的氛圍。而評書往往是說人情,所以在細節上反而要求越真實才對。這兩方面是擰巴的,但是大劉的科幻文學,還是留出了不少空間,可以讓我在細節上進行填充和擴展,把人物從書上說下來,把情節再評書化一些。
所謂的把情節再評書化一些,主要是在人物刻畫上,加入更多生動的細節,比如性格、習慣、語言等,還要把人物立起來,讓聽書的人在腦海中有一個鮮活的形象。
讀書,更側重架構、側重情節;說書,更側重人物、側重人情。所以情節上的變化和細節上的添加都比較多。當然添加的東西也不是無中生有,比如說書時對史強的描述就要比原文中要增加很多,但都是從史強這個人物出發,保留他身上應該有的經歷和形象,絕不會無中生有。具體有哪些擴展,來聽聽就知道,很多觀眾也表示,最愛聽的就是這些擴展。
冬青子:目前觀眾對《三體》評書的反饋如何?您認為科幻評書的聽眾應該如何挖掘,這個市場前景如何呢?
田海龍:觀眾普遍反饋比較喜歡聽我增加的擴展部分。這很正常,如同剛才我所說,科幻文學的技法和評書的要求是擰巴的,所以說起來很費勁。而擴展部分對于《三體》的粉絲來說,既是陌生的,又是認可的——它展示出了讀者內心對人物的思考,因此他們覺得聽得痛快。
這種結合,是給科幻文學一個新的展示舞臺,給評書一個新的重要素材來源,這兩個方面的觀眾都需要挖掘。隨著文化市場逐漸發展,類目細分越來越清晰,科幻評書應該也能有一席之地。
原來我也在其他地方講過《三體》評書,后來認識了賽凡科幻空間的創始人孫悅,我才知道成都還有這么一個科幻迷的聚集地,這里的科幻氛圍特別適合科幻體裁的評書,《三體》相關周邊產品也很豐富。另外我還計劃通過后期制作將《三體》評書與全國的科幻迷分享。
冬青子:您接觸到的用科幻題材來做評書的人多嗎?如果有的話,他們有哪些作品呢?
田海龍:其實很多評書演員都嘗試了新的評書素材,比如網絡小說、武俠小說等,但是科幻文學確實很少有人涉獵。
涉獵少的原因,如同我上面所說,就是改編起來是擰巴的。所以我來做科幻評書這件事,很多前輩老師并不看好。但于我而言,科幻和評書都是我的愛好,能開拓出科幻評書這個體裁,我是很驕傲和自豪的。
冬青子:雖然每一種新生領域的開拓都帶有一定的風險,但我們很期待科幻評書這個體裁能夠發揚光大。那您下一步會選用哪些科幻主題的評書呢?
田海龍:開了這個頭,就希望能做好。希望涉獵更多的題材,把科幻評書這個體裁做起來,能有更多的人加入這個行列。
至于主題,則希望能做更多不同的嘗試。其實除了《三體》,我對大劉老師的《球狀閃電》《流浪地球》也很喜歡,以及柳文揚老師的《一日囚》、何夕老師的《六道眾生》等有機會也想嘗試改編。
冬青子:據說您很早就開始接觸評書了。那您以前想到過會成為今天的自己嗎?
田海龍:我是在大學的時候組建了這個評書社團,畢業的時候也有人問我會不會把評書當作一份事業。我們社團的人都信誓旦旦地說怎么可能,最多也就是一個愛好。結果你看現在就打臉了呀(笑)。如今成了專業的評書人,回頭細想,人生就是這樣讓人出乎意料?。?/p>
冬青子:再次感謝田老師的回答,愿您的科幻評書體裁茁壯成長!
最后附上田老師的官方萌萌噠(偽)Q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