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蝶
新時代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領先經驗,對全球經濟發展具有借鑒意義。
日前舉行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發展數字經濟促進開放共享——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成為主題,同時,中國、埃及、老撾、沙特、塞爾維亞、泰國、土耳其、阿聯酋等國家代表共同發起《“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倡議》,充分反映了目前全球經濟的發展趨勢和各國發展訴求。
“數字經濟”,這個聽起來抽象又模糊的概念到底是什么?
2016年G20杭州峰會給出了一個定義,認為“數字經濟”是指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
“數字經濟”不僅體現在人們的購物、出行、餐飲、支付等日常生活中,還有著龐大的總量與拉動效應。
埃森哲的研究報告曾進行過一個量化,數字技術在經濟活動中作用巨大,逾五分之一的全球GDP(國內生產總值)均源自某種形式的數字技術、資本以及數字化產品與服務;通過優化數字技能和技術的應用,全球經濟到2020年有望累計增加2萬億美元的產值。
中國的數字經濟進程無疑已成為全球樣本,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發布的《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和《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藍皮書指出,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總量達22.58萬億元,躍居全球第二,占GDP比例達30.3%,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蓬勃發展。
根據白皮書測算,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基礎貢獻,即信息產業的增加值為5.2萬億元,占同期GDP的比例為6.9%;數字經濟融合部分規模為17.4萬億元,占GDP比例23.4%。融合部分占數字經濟比例高達77.2%。
這些成就依托于過去幾年我國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而隨著互聯網、物聯網把數據資源融入產業創新和升級的各個環節,社會生活和經濟發展也將隨之迎來更大的變革。
在烏鎮峰會上,多位嘉賓都認為,實體經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域,要以數字經濟引領帶動實體經濟的創新,為傳統產業注入新活力。
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認為,隨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逐步普及和實用化,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結合也越趨明顯,不僅對消費者產品和服務帶來改變,也會對制造端、供給端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已經磨擦出火花,在汽車生產、機械生產、工業品設計等傳統領域出現了不少經典案例,彰顯著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的價值。
以烏鎮為例,從2015年12月全國首家互聯網醫院在烏鎮上線,兩年過去,今天的“烏鎮互聯網遠程問診平臺”已經成為擁有2400余家知名醫院、7200組專家團隊、26萬名醫生的巨大就醫網絡。醫生可以為患者開展遠程在線診療,開出電子處方,并由第三方藥企完成藥品配送。
美團點評CEO王興認為,中國的互聯網和實體經濟融合,讓人切身感受到新舊動能轉換,這是新時代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領先經驗,對全球經濟發展非常有借鑒意義。
中歐數字經濟協會主席魯乙己認為,中國發展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的優勢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國政府高效的行政效率,能夠及時做出決策。“在中國,政府主導在農村地區部署統一的光纖網絡,并向所有電信運營商開放,是中國在數字經濟領域的最佳實踐,這種模式也將被復制到全球。”